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你读经典绘本 | #04 《獾的礼物》

亲子阅读,从哪里开始起步?

当然是从经典开始,这期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獾的礼物》。

孩子问父母的问题中,有两个最难回答:一个是性,一个是死亡。刚刚过去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路边看到烧纸的,老人要求中元节前后几天晚上小孩子不要出门等等,家长们又是如何跟孩子解释的呢 ?若是我们的言语无法彻底说明白,那就让绘本来回答吧。

《獾的礼物》

[英]苏珊·华莱/文·图

杨玲玲 彭懿/译

信谊图画书

适读年龄:3-6岁

作者介绍

苏珊·华莱士  1964年生于英国西北部的黑泽城,图画书作家。《獾的礼物》是她学生时代的毕业作品,一出版就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认可,次年还为她赢得了为图画书新人设立的鹅妈妈奖。作品还有《土拨鼠的礼物》《妖怪的床》等。

内容简介

獾是一个让人信赖的朋友,他总是乐于助人。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几乎无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这天晚上,他对月亮说了声晚安,拉上窗帘。他慢慢地走进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炉火。吃完晚饭,他写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摇椅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觉得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觉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体了。

第二天,狐狸给大家念了獾留下来的信:我到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去了,再见!

下雪了,雪盖住了大地,但盖不住大家的悲伤。

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样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这些技艺,都是獾留给他们的礼物,这些礼物让他们互相帮助。

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们的悲伤。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谢谢獾给他们的礼物。

他轻轻地说:“獾,谢谢你。”

艺术鉴赏

作者关于死亡过程的描述充满想象力和诗意,她将死亡比喻为“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这样充满哲学意味的新生,而非宗教学说的轮回的表达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更符合他们的理解和期许,更能宽慰他们的忧思与畏惧。

獾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交往,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更增加了情趣,像獾教给他的动物朋友鼹鼠、青蛙、狐狸、兔子的折纸、滑冰、打领带、烤饼干等本领,在小读者眼中,十分新奇有趣。这样的艺术处理,可以有效地冲淡死亡带来的忧伤与压抑,将儿童读者的情绪导向积极的情绪体验。

《獾的礼物》图文为同一作者,文字与图画有着一体化的呼应与融合。文字的叙述,内容丰富,无论叙事、写景、抒情,都饱含深挚的情感,有很强的文学性;整体画风朴素细腻,造型与构图,写实中兼有写意,画面的截取与组接,随意而灵活,圆形的小图与长方形的大图很有规律的组合,配合翻页的节奏,让图画书的叙事结构显得自然流畅、明快清新;色彩方面有冷暖的交替,渐次呈现出越来越明亮的色调,既伴随着作品叙事从秋冬到春天的季节流转,又凸显了作品情感基调从沉郁到开朗的变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画书的前后环衬由单色的草绿装帧,那明媚的春天的色彩,传递着新鲜动人的生命力量。

讲读建议

这部图画书的图文结合方式较为传统,文字量偏大,全文朗读是最为自然的阅读方式,逐页读出文字,让儿童读者同步欣赏描摹精细的画面,舒缓地推进阅读,阅读的过程与效果会较为理想。

《獾的礼物》的主题和表现方式较为深刻,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总体来说更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即使这样,在死亡主题的讨论上,还是需要适当的节制,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对于死亡的畏惧也可能转化对作品的抵触与淡漠,更多地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爱友情等角度解说作品内容,可能更能够让儿童读者接受和理解作品。阅读后,相比起直接讨论死亡,家长们也可以让孩子想一想:如果要给朋友们留礼物,你会留什么样的礼物?如果你不在了,他们会不会像獾的朋友们一样很想念你?

图画书的整体设计颇为讲究,可适当引导读者观察,如封面与封底有意形成对照,草绿色的前后环衬页没有任何图案,书名页上主人公的侧影,白色的边框等,对于作品内容及主题的表达都具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关于“死”的哀伤而温馨的故事 ----《獾的礼物》导读
荣辉说童书:獾的礼物
三年级导读 |《獾的礼物》
《獾的礼物》
0-3岁优秀绘本分级阅读(精选国内外大师作品,爸妈必收)
夜读 | 松鼠的盒子里,究竟装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