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跟汪先生买菜去

                               
            (本故事纯属虚构)

大淖的早晨,是从水上开始的。

水又是从声音里醒过来的。小筏子划水的哗啦声、鱼扎猛子的甩尾声、窗户被推开的吱呀声,车轱辘滚过青石路面的咯吱声.....水把各种各样的声音带走,然后告诉鸭子、鱼虾、浮藻,天露白了。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昨晚和汪先生约好,要赶大淖的早市,一块儿买菜去。

推开窗户,几个裹着头巾、穿着花布衫的老婆婆挑着一筐筐绿色的蔬菜走过去;捕鱼的小筏子上站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跟桥上的男人打招呼,那小筏子缓缓穿过桥洞,桥上的男人顺着八字粉墙下的青石板来到水边,背着手,望着墨绿色、散发淡淡腥气的水面......

这,就是大淖的早晨?

我隐隐有些兴奋,急忙洗漱完跑下楼来,汪先生也已经起来,在天井浇花。

“早,汪先生——”

“早,我带你买菜去,你一直好奇。”汪先生非常和蔼,他虽然七十有余,但精气神很好,皮肤是健康的褐色,不像是常年坐在书斋里。


街上人来人往,沿街是一长溜错错落落的商铺。“这里住的生意人家,大都不是本地人,是从下河一带,兴化、泰州、东台等处来的。”见我东张西望,汪先生告诉我。

“跟以前变化大吗?”

“变化大。以前就一排低矮的瓦房,一家卖紫萝卜的,一家卖风菱的,卖山里红和熟藕的在那家。”

“熟藕?”

“就是藕孔里塞了糯米煮熟的——”这时,迎面摇摇摆摆来了几个挑箩筐的姑娘,汪先生赶紧拉住我避让。

“这家卖眼镜的,是从宝应来的;这家是从杭州来的,卖天竺筷......过去,他们像候鸟,来去都有定时。来时,向相熟的人家租一间半间屋子,住上一阵,有的住得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到生意做完,就走了。现在,大都常年在这,不走了。”

那几个姑娘走过去了,我的眼睛仍一直跟着。她们挑着一担担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的嚓嚓地走着,真好看。

“这里的媳妇都能挑。她们挑得不比男人少,走得不比男人慢。挑鲜货是她们的专业。大概是觉得这种水淋淋的东西对女人更相宜,男人们是不屑于去挑的。”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桥头菜场。

炸藕的,烤鸡蛋饼的,杀鱼的,卖牛肉、猪肉、鸡和鸭的,人挤人人挨人,却都不慌不乱,卖荸荠、山药、芋艿、薏米鸡头的老太太都坐在石桥上,一个挎一个,一个挨一个,满眼靛蓝,满眼青绿,满眼中国画的用色——赭石是河蟹壳、花青是小青菜、藤黄是鸡蛋糕、朱砂是没剥的鸡头米、石青是打渔人家身上穿的小袄。

我眼睛忙不过来,顾不上说话了。


菜真新鲜,价格也厚道。

胖墩墩的冬笋5块一斤,小青菜1块钱一大把,刚从油锅里炸出来的玫瑰猪油年糕8块一斤,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毛栗子不剥壳6块一兜,眼睛血红的小鲈鱼15块两条,竹筐里乱爬的河蟹30一斤,竹篓里乱跳的河虾23一斤,小鸭子全都放在浅扁的铁笼里卖,一路走,一路啾啾叫。

我在菜筐、鱼摊子面前打混,买菜的人泥鳅一般灵活地穿来穿去,前面的汪先生停了下来,我赶紧凑过去,是一桶怪模怪样,浑身黑褐色,鳍如蝶翅的鱼。

“这是什么?”我从没见过,非常好奇。

“是塘鳢鱼,这种鱼样子不好看,但做氽汤,加醋、胡椒,汤味极鲜,非常开胃。”

我忍不住说:“来一条?”

话音刚落,那卖鱼的婆婆眉开眼笑,非常麻利地捞起一条,塞进塑料袋里就要过秤,汪先生赶忙拉住她:“一条怎么够,来两条吧。”

买好鱼,我在一筐茨菇前蹲下。

我读过他写的故乡食物,对那道咸菜茨菇汤颇有印象。

没想到,一旁的汪先生笑着摆手:“你不会喜欢吃的,这东西有些苦,没吃惯的人吃不了。到大淖,多尝尝这里的水产,青虾白虾都不错,蟹也极肥。如果你在大淖多玩几天,还可以买些螺蛳。这东西贱,但好吃,就是要放在清水里吐两天泥沙。”

韭菜炒螺蛳,在我的故乡也是一道家常菜。童年时,清明过后,春水渐暖,我和小伙伴常常脱鞋下河摸螺蛳。螺蛳喜欢在水中的石头上栖息,找到一处有石头的河滩,不挪步,不用一个时辰,就可摸上一桶。

汪先生饶有兴致地听我说,微笑着,他大概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的童年是很美的,有一个宠爱他的父亲,我知道。



我来大淖,看得出,汪先生把我当隔代的知己,很是高兴。

当听说我家乡的鸭子颇有盛名,曾是朝廷贡品,汪先生颇不服气:“难道比这里的大麻鸭更好吃?我中午做一道虎皮鸭子让你尝尝。”

我问大淖还有没有野鸭子。

“早些年,大淖的野鸭子成片成片飞,现在水荡子、荒滩少了,野鸭子没地方栖息,不来了。”汪先生有些伤感。

说起荒滩,我记起他写的:“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

这次我来的不是时候,芦芽和蒌蒿过季了。但汪豆腐,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

一块小小的豆腐,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做法,也有一千种吃法。我以为大淖的豆腐,是因汪先生的缘故,才得名“汪豆腐”,问过汪先生,才知不是:

“叫汪豆腐,是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油汪汪的。这汪豆腐,要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

“今天你来,我也做一道汪豆腐应急。“汪先生笑着说。

我们寻到一处豆腐摊,摊上盖着一层布,掀起来一看,有豆腐干、油豆腐,大概怕白豆腐容易坏,单装在保鲜盒里,颜色偏黄,撕开凝脂般抖着。

四周都是人,都是扁担,都是挎着篮子买菜的女人。带着露水的青菜芹菜黄瓜,刚从地里拔的萝卜蒜苗小野葱,青是青白是白,叶子挺着,一张是一张,没有黄的萎的,都乖乖躺在女人的臂弯里。

我们在菜场逛了一大圈,不由都有点饿,经过一家小吃店,我往里瞅了瞅。

小吃店门脸儿小,肚子大,老板娘烫了一头卷发,坐在门口低头算账,见客抬头,眉眼是南方人的秀气,身上衣服挣得紧紧的,身子骨很厚实,边收钱边和店里蒸包子、盛糯米红枣莲子桂花粥的阿姨拉呱。

“有粽子和咸鸭蛋吗?”我问那老板娘,在一旁的汪先生一听,非常高兴:

“大家都说我吹牛,不过这里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吃过的鸭蛋可谓多矣,但完全不能相比,其他地方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我觉得汪先生有些夸张,但老板娘噗嗤一声笑了,立马站起来,非常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店里。

当鸭蛋送上来,我有些迫不及待,拿起一颗正准备剥壳,汪先生连忙阻止:不是这样,你瞧我,是这样,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果真,吱的一声,红油冒出来了。
    
  

作者:甘草子,不小资,不文艺,不妖娆,不风情,恬淡自守,性如草木。
转载及其它事宜请加微信:gancaozi2018



点个“在看”,好文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凉拌豆腐
传说中最下饭的23道中国菜
豆腐这么做,比红烧鲜美百倍,全家人都爱的美味家常
7道经典素菜做法,简单好做,还很美味!
我们家最好的厨师
柳州新鲜出炉的十大菜品和十大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