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崇正:我说了王安忆,有人问“多少个亿?”

这几年,好些文学期刊陆续庆祝创刊四十周年,它们是紧随改革开放创刊的一批杂志。而我没想到《中篇小说选刊》也四十周年了,在我印象中,《中篇小说选刊》个性而新潮,属于可以任性的少年,却竟然也四十岁了。

很多专注赚钱的人们提起文学刊物,都会觉得那是过时而小众的老物品。我就曾经在一个饭局里被问及工作,答曰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编辑。有人又问最近刊发了什么作品,我说了一些作家的名字,列举的作家中有王安忆。结果桌子对面另一个人认真问了一句:“多少个亿?”我心里顿时很后悔,觉得自己吃饭坐错了位置。

某次吃饭坐错位置不要紧,如果吃错了文学的饭那是挺要命。然而很多事情或许值得细细思量。文学过时了吗?文学变小了吗?文学当然是不会过时的,而大和小则是一种相对运动,不是文学变小,而是世界变大。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做兽药生意的人必定知道王安忆,就如不能要求一个作家知道用什么药物可以拯救一池子狮头鹅的性命。世界只是比以前更复杂了,彼此之间的壁垒也在形成。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一言不合大可以拂袖而去;而不幸的是我既是一个作家,同时又是一个编辑,所以职业精神中还必须肩负起一个传播者的角色。

同理可得,一本文学期刊作为一个文学平台,不能放弃自身的媒体属性,要重视传播功能。而在这方面,《中篇小说选刊》无疑是国内做得最好的文学期刊之一。

一个重要的标识是,当时我认识《中篇小说选刊》的编辑,几乎都是通过十年前最火的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在微博上,我先后认识了刘晓闽、廖伟、林那北等老师,甚至还认识了他们刊物的发行人员。可以想象,《中篇小说选刊》编辑部的氛围一定是个性而新潮的,乘风破浪的哥哥姐姐无处不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5年,灿若星辰的他们
《北京文学》2022年度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
孙郁:文学年历
全国著名作家编辑为昭通文学把脉
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怎么出版的
一个文学名刊名编是怎样炼成的——从程永新编著的《一个人的文学史》说开到主编的《收获》去‖艾自由(云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