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难忘白洋淀

   梁斌是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还是一位独具艺术魅力的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五下白洋淀,对白洋淀充满了感情,因此在他的作品里、在他的画笔下,白洋淀人民是那么淳朴、善良、正直、勇敢,白洋淀是那样秀美迷人。

转战白洋淀

   深秋的大清河河水清澈湛蓝,一路向东流去,哗哗有声。两岸的河堤蜿蜒曲折,草色斑驳,柳树金黄,柳叶在萧萧的风中簌簌飘落,一群麻雀、水鸟忽然飞起,远处一队人马自东向西而来。

   这是冀中区党委领导下的新世纪剧社的一列队伍,走在前面的是社长梁斌。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身上背着枪、插着手榴弹,一脸英气,健步如飞,身后队伍中有人挑着两个汽灯,还有两匹骡子驮着幕布和道具,他们要到大清河北为前线的战士和群众演出。

   在新镇县的苏桥,梁斌他们挂起幕布准备晚上演出。苏桥离胜芳不远,这里依稀能够听到日本鬼子攻打胜芳的枪炮声。晚上点起两盏汽灯,舞台霎时亮如白昼,工夫不大就吸引来好多观众,有码头工人,有农民,还有战士,看来这里的人们对打仗,已习以为常,枪炮声不影响他们看戏的兴致。

   那天晚上演的剧目是《血洒卢沟桥》《爸爸做错了》《放下你的鞭子》。前两个剧目是梁斌写的,在新世纪剧社梁斌是唯一的共产党员,也是业务上的多面手,能写能导能演,一手持枪、一手拿笔,创作不断,演出不停。演出反响强烈,舞台上有一个情节是几个日本鬼子追赶两个中国姑娘,演到这里时,观众席里群情激昂,发出一阵阵怒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的观众气得跳起脚来顿足捶胸。演到卖艺女孩哭泣地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时,人们屏气凝神,当看到日寇占领东北,父女二人不得不以流浪卖艺为生时,人们已是泪流满面,有的人同情地向舞台上扔起了铜板和银元。

   演了三天,因为日军对这里进攻,梁斌不得不带着剧社沿大清河大堤来到雄县,又从雄县到了霸县,因为霸县的敌情也很紧张,就在部队护送下来到了安新。到了安新感觉到了些“敌后”的味道,安新县城的城门上贴着欢迎新世纪剧社的标语,还有几队小学生打着小旗、喊着口号欢迎,到了地委机关,冀中四地委书记罗玉川热情接待了他们。

   午后,梁斌找罗玉川谈工作,罗玉川正拿着电话听筒指挥战斗。战事紧张,日寇汽艇的攻势很猛,前线已把堤上的大树放倒在了河里,又打上了几排大桩,以阻止日军汽艇闯进白洋淀。放下电话,罗玉川长出一口气:日寇的五路围攻开始了。不一会儿,电话响了,罗玉川又拿起电话:“怎么?把打野鸭子的大抬杆组织起来?五只船一组,藏在苇塘里,用大量铁砂,阻止敌人进白洋淀!好主意,好主意。”打完电话,罗玉川扭过头来:“你们演你们的戏。”神情很淡定。

   距离战事太近,晚上看戏的观众稀稀落落,梁斌派人敲着锣鼓沿街发动,走了几条街才聚来了不多的人,台下依然冷清,枪声越来越近。

   戏刚演完,罗玉川就派人送信来了,催促剧社赶紧转移。第二天天还没亮,剧社就坐船来到了同口镇。前两年,孙犁曾在这个镇子里做过小学教员。村公所早给准备了干粮,几柳条笸箩大饼、一锅开水,一位老者抄着手在旁边站着,笑眯眯地让大家:“自己拿吧,想吃多少拿多少!”又告诉大家,外边有卖小鱼的。梁斌拿了一张大饼,买了些酥鱼,裹了个喇叭卷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第一次吃白洋淀的大饼裹酥鱼,真香!还有一个同志,拿了一张大饼,在中间咬了个窟窿,套在脖子上,一边耍一边咬着吃,像极了冀中一带“懒汉吃饼”的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然每天都穿行在战场之间,危险异常,但每个人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1938年深秋季节,剧社围着白洋淀转了一圈,因为战事频繁,戎马倥偬,行色匆匆,梁斌都没来得及欣赏白洋淀的“庐山真面目”。

   梁斌再来白洋淀,已是1942 年“五一”大“扫荡”之后了,还是那个英武的青年,但这时胸前却飘着半尺长髯,日寇发动的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使冀中根据地成为了敌占区,梁斌带着他们的剧社一直在和敌人“捉迷藏”。他们所在的深北县是敌人“扫荡”最残酷的地区之一,邻县深南县大队被敌人打散了,后来还是在冀中军区警备旅政委旷伏兆的授意下,徐光耀和何作涛冒着生命危险,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恢复建制的。骁勇善战的骑兵团也被敌人打散了,团长杨经国牺牲了。新世纪剧社有六七十人,都是文职人员,还多是女演员、小演员,没什么战斗力,也没有武器装备,怎么打仗?团长梁斌只有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安全,保存革命力量。他们一路冒着枪林弹雨,迤逦向北,过肃北,到高阳、蠡县,再回肃北,准备到白洋淀。这时已是7月初,剧社接到上级组织通知,说敌人的“扫荡”是长期的,要求剧社到肃北集中,然后去白洋淀。

   去白洋淀的时候,为了绕开敌人的封锁线,在交通员的带领下,新世纪剧社和军区火线剧社的同志分批穿过一块块高粱地、玉米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纱帐,终于安全抵达白洋淀岸边的大树刘庄,大家可以歇歇脚了。然而交通员告诉大家,这里还没到达白洋淀的安全地带,前几天就有“新世纪”和“火线”的同志,夜间在这里和敌人遭遇,有两名同志牺牲了。

   7月的白洋淀,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荷花飘香、绿苇荡漾。到了大淀深处,梁斌发现,白洋淀果然是个好去处,环境僻静,相对安全。岸边上,挎盒子的、背大枪的、掖手榴弹的,人来人往,原来附近县份的大队、机关、干部都隐蔽在这儿,这里俨然成了大后方。梁斌正着急给剧社的同志们找一处地道,做好隐蔽以防敌人搜捕围剿,冀中公安局同志告诉他:“水边没地道,也不用地道。敌人来了,就往苇塘深处一钻就万事大吉了,敌人再好的机枪也打不透五十步开外的苇子,安全得很。”

   在苇塘里,把苇席铺在草上,露天而眠,安全是安全,但躲得过敌人。可躲不过白洋淀的蚊子,白洋淀的蚊子又大又猛,叮人不撒嘴,第二天天亮一看,同志们个个都被叮出了不少大红包,尤其是脸上一块块的红肿,相视之下像变了个人似的。

   荷花开的正盛,鸡头米拳头大小,菱角排子开着白花,还有在水里游动的大鱼……淀上风光虽美,但梁斌他们此时却无暇欣赏,饿了吃几口干粮,渴了捧起白洋淀里的水来喝。住了三两天,剧社接到命令,集中转移,上太行山。

   下午,他们坐船出发,船队很长,穿过几条河道,划过一个大淀。经过一个小岛时,岛上有很多大树和苇垛,船队一过惊起一群群飞鸟,有长颈鹭鸶、野鸭、翠鸟、五彩水雉,以及好多不知名的小鸟轰然而起,这壮观的场景都印在了梁斌的心头。

   上了岸,梁斌才知道,这次路过白洋淀转移的有三百多名干部及文艺工作者,有三个连队护送。太阳平西时,大家排成一路纵队出发,前有部队开路,后有部队殿后,依然是趁着夜色穿行在青纱帐里。翻壕沟,过封锁线,有时敌人的岗楼就在眼前,这样趁夜跑了一百七十里,还爬了八里地的山,终于从水乡白洋淀转移到了易县北水峪。

   抗战时期,梁斌“三上太行山,五下白洋淀”,对白洋淀和白洋淀人民有了深厚的感情,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而生动的素材。

   《红旗谱》展现了党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被茅盾先生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郭沫若先生欣然为《红旗谱》题辞“红旗高举乾坤赤,别开生面宇宙新”,并挥笔为《红旗谱》题写书名。

   梁斌是享誉中外的小说家,当代文学巨匠。他出生于 1914 年,逝世于 1996 年,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毕业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曾任河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主席、省政协副主席。1927 年参加革命,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出版长篇巨著《红旗谱》,受到广泛好评。梁斌的《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长篇小说三部曲被誉为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

   梁斌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随时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的故事记下来。梁斌五下白洋淀,对白洋淀充满了感情,记下了不少白洋淀的故事,这些内容也反映在了他的作品里。

   1942 年梁斌在《冀中文化》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之后又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了剧本《千里堤》,小说和剧本就是根据白洋淀修千里堤时敌我斗争的素材写成的。长篇巨著《红旗谱》所描写的“高蠡暴动”,故事发生地之一就在白洋淀南岸。

写白洋淀

   《播火记》里,有大段对白洋淀的描写,其中有一段故事是共产党员贾湘农让张嘉庆前往白洋淀争取绿林英雄李霜泗,这一情节梁斌写得曲折生动、荡气回肠。本以为绿林好汉应该是高大威猛,可站在张嘉庆面前的李霜泗穿着雪白裤褂,戴着洋草帽,中等身材,瘦削脸,看着像个文弱书生。李霜泗小时候母亲被土豪勾结土匪抢到了关东,长大后李霜泗杀了土豪,给母亲报了仇,也打出了名号。杀富济贫的侠勇,让他在白洋淀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地主豪绅冯贵堂、张福奎用高官厚禄利诱他,有些摇摆的李霜泗,在张嘉庆的劝导下,最终选择了共产党指给他的一条光明之路,李霜泗与女儿李芝一同投奔革命。1979年版的(播火记》封面,画的就是在白洋淀一个小岛上,李霜泗和女儿李芝与张嘉庆比试骑马的场面。

   在讲故事的同时,梁斌没有忘记向读者介绍他眼里的白洋淀之美。

   让我们看一看在梁斌笔下白洋淀到底有多美:

   (张嘉庆)他们走了一会,进入一片洼地,洼地上长着尖叶的、长叶的、圆叶的各种各样的草,密密匝匝、高高低低,开着大大小小各色的花朵,一眼望不到边际。洼地上有一片片的港汊湖淀,淀边上尽是青青芦苇。苇丛上空,流荡着乳白色的水雾。随风吹过鱼腥味,青草的气味,还有甜甜的苇管的气味,沁人鼻子。蝼蛄在森森的草塘里不住地叫着,苇丛里有各色各样的鸟儿在鸣啭。转过一片苇塘,走上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堤。这条堤不高,也不宽,堤上长着垂柳,柳条垂到水面上,划出细致的波纹,树上有夜莺在喧唱。堤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淀水。清晨的白光,射到水面上,照得水波银亮。一群群水鸟在涟波上游着,人一走过,噗楞楞飞上天去,嘹亮地叫着,划破了清晨的寂静,飞上蓝色天空。

   小船顶着水溜儿,经过一片水淀,划进苇塘。苇塘很大,看起来一片青葱,无边无际。苇塘里有纵横的渠壕,船在渠壕里走过,两旁岸上苇子有一房高,长得亭亭直立。苇梢青青,根上叶子却苍黄了。水面上浮萍很厚,荷叶长得很旺,荷花开过,结下青色的莲蓬。菱角开着白色小花,鸡头早有拳头大。渠边岸上长着很多杂草和野花:三菱草、蔓子草、地梨、野蒜,还有红蓼花和白蓼花。长得密密麻麻,插脚不下。

   如果不是对白洋淀观察细致,充满情感,恐怕很难把白洋淀写得这么美,这么富有趣味,这么层次分明。与白洋淀多次“亲密接触”,梁斌知白洋淀、懂白洋淀,念念不忘白洋淀。

画白洋淀

   梁斌自幼就喜欢书法绘画,十二三岁在县立高小上学时他的绘画作品就榜上有名,参加革命后环境不允许,他只好搁置下了这一爱好。

   19501960年代,梁斌创作《红旗谱》和《播火记》,创作时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经常很自然地就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之中,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不断和主人公对话,当创作到达了这种自然的境界时,梁斌就找到了一种感觉,于是文思泉涌,如平原走马,一泻千里,写作时废寝忘食成了常态。因为长期没日没夜地写作,梁斌积劳成疾,他每次完成一个阶段的创作,都像得了一场大病,他听了医生的建议,在养病期间重拾儿时的爱好,开始画画。他画画可不是简单的消遣,经常在晚上8点开始画画,一直画到半夜三四点钟。他临摹了许多古今名家大作,研习书法和国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

   1979年刚刚改革开放,中国第一个作家代表团出访日本,代表团中有周扬、姚雪垠、梁斌、杨沫、欧阳山等著名作家。访问中,代表团会见了日本画圣东山魁夷,周扬特意跟东山魁夷介绍了梁斌,告诉他梁斌也是一位有情怀、有独特风格的画家。在日本讲谈社,日本书法家表演了中国书法的悬肘、悬腕功夫,到中国作家表演时,只见梁斌将纸卷起来托在手上,不但悬肘、悬腕书写,还悬纸书写,而且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梁斌技高一筹,在场的日本友人大为赞叹。

   梁斌的画作虽不及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从他那水痕墨迹交融的画作中却同样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信仰和崇高精神境界。梁斌画了大量白洋淀题材的画作,那是源于作者曾冒着硝烟五次进出白洋淀,与战友结下生死与共的深厚感情,以致终生魂牵梦绕,连连挥毫。

   梁斌的画作师法传统,师法自然,师法心源,绘画的内容多是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思考。绘画是他的另一种创作形式和创作语言,许多在文学创作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感觉以及没有宣泄出来的激情,在书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梁斌多取材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例如太行山的山川、白洋淀的荷花进行创作,画面无不充满激情、希望与生机,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因而他的画作被人们称之为“红色文人画”或“革命文人画”。他的一幅力作《千年难忘的白洋淀》,还被收藏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成为100位被人民大会堂悬挂作品的画家之一。

   白洋淀人民没有忘记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对白洋淀充满深情厚谊的作家梁斌。

   2020 10 18 日,白洋淀文化苑“孙犁致徐光耀手书陈列室”开馆。活动期间,资深藏家、嘎子村名誉村长殷杰提议,也应该为在战争年代曾五次出入白洋淀,后来又写白洋淀、画白洋淀的梁斌先生做点什么以资纪念。

   几经联系,梁斌先生之子散襄军欣然同意将父亲梁斌书法勒于石上,立于白洋淀之畔。经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总经理周双全全力实施,2021 10 26 日,一块刻有梁斌手书“千年难忘的白洋淀”的巨大碑刻,终于矗立在了白洋淀文化苑。

   这是梁斌对白洋淀的深深怀念,也是白洋淀人民对梁斌的永久追缅。

专题图片提供/散襄军 殷 杰 周永战

编辑/林茜

   周永战,笔名半瓶轩主人。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雄县政协委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有100余篇(首)作品发表于《藏书报》《河北画报》《保定日报》《保定晚报》《西安晚报》等报刊,出版《雄安温梦录》《光辉岁月——图说徐光耀》。

   徐光耀,笔名越风,1925年出生,河北雄县人,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兵张嘎之父”。1938年十三岁时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及电影剧本《小兵张嘎》、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等。

   2019718日,徐光耀文学馆在碧苇环绕、荷香四溢的白洋淀文化苑嘎子村建成开馆,94岁高龄的徐光耀先生亲临开馆仪式并致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生死线上——刘光人回忆“五一”大“扫荡”(三)
张中良丨孙犁抗战文学诗性叙事:“映日荷花别样红”
藏书:梁斌《播火记》当代长篇小说
芦花荡//,
梁斌的戏剧生涯
八路军剧社手无寸铁,一伙土匪闯入,社长:来得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