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能把生活过得像诗,有人却总把生活过得像屎。

看了@李小河的广播:

“ 中国人提倡吃苦,不注重享乐,很多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吃苦伟大,享乐可耻,其实有很多快乐是不用花大钱的,用有限的金钱过最有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成功”

非常有感触,我觉得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个人来说是不喜欢苦难的,苦难、贫穷这种词语,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偏偏有人喜欢沉溺于此。我小时候受的教育便是这样,不管是《神笔马良》,还是《半夜鸡叫》,穷人都是好人,富人全是黑良心的坏蛋。上一代人经历过太多苦难,偶尔来了一点点甜头,便如临大敌,将其拒之门外。时刻记得卧薪尝胆,居安思危。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并不是如此,往往扭曲了自我。时代在变化,在这个年代中,有时候根本没有困难,偏偏喜欢制造一些困难,当真正的困难来临时,那边自己制造的破洞还没糊住。绰手不及,全盘崩溃,把好好的生活过得像一团屎。

我小时候家里挺穷的,所以日子一直过得苦巴巴。我也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比较好的日子只有有钱才能过上,我们这种穷人就只有受苦”。在我们那个小镇上,贫富悬殊非常之大,班上有一些穿着时髦,花钱大方的同学,他们确实都是我不能比的富二代。贫穷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自卑,我不敢去逛街,反正都买不起,不敢走进任何一家服装店,怕我的土气会遭受店员的冷眼。我穿的衣服全是别人不要的,非常肥大,松松垮垮地堆在身上。因为这样,我的整个青春期过得异常艰难。

后来我去市里上了高中,渡过了我人生中最好的三年。我的高中究竟有多好呢?我这样讲吧,刚进校的时候有一天,我妈非要在晚自习的空档给我送鸡汤。通常我是拒绝的,其一是因为我初中同学们有个癖好,每当家长来了,他们就会躲在角落起哄,叫家长的名字,当家长走了,他们又会评头论足,说XXX的家长性感火辣胸圆屁股翘,XXX的家长又老又丑四眼大龅牙,XXX不像他爹,可能是她妈搞破鞋搞出来的野种;其二是因为我家的保温桶非常丑,这当然也会成为被嘲笑的理由;其三是作为一个少女,当众用一个又蠢又丑的保温桶吃饭,和一个少女在泳池里用轮胎当游泳圈简直没差。

但我妈不管这么多,她坚持要给我送汤。她当然也有她的理由,无非是要给我加强营养。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妈领着丑爆的保温桶走到教室门前的时候。我的同学们都非常有礼貌地喊她阿姨,问她要找谁,并把她领到了我的位置上。当我不得不非常窘迫地当众喝汤吃饭的时候,我们班第二漂亮的女生走到我面前,说:“你好幸福哦,有妈妈给你送汤,我明天也要让我妈妈给我送汤。”我以为她只是客气说说而已,没想到第二天,她妈妈真的给她送了汤。

这些事情慢慢打破了我心中的芥蒂,我开始交一些朋友。然后我惊讶地发现很多穿着漂亮的女孩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她们也教给我一些生活经验。比如买东西尽量买知名的品牌,别买地摊货,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是质量好;比如可以在杂志上看好服装搭配,然后买差不多的平民款。有同学邀请我去家里玩,我第一次发现不是很富裕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幸福美满井井有条,不多但质地优良的衣服、价格不贵但精巧可爱的饰品、阳台上种的花、和睦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是我从前没见过也不曾想象过的生活。

后来大了一些,接触到一些人,自己也读了一些书,互为表里。我的一个大学辅导员,是我见过最会享受生活的人。她告诉我“好的生活没那么贵”,书籍和展览都是不贵的享受,生活不能总是苦得看不到尽头,适时地奖励自己会成为前进的动力;上海永安公司的大小姐郭婉莹文革时期被下放到藕塘挖藕,手指关节都变了形。有次外出办事,路过面馆时, 她连1角3分的咸菜面都吃不起,只能吃8分钱一碗的光面条。但是看见路边的野花开得正旺,也不忘采下一束放在家中;我外婆的母亲年轻时靠讨饭帮人浆洗衣服养活一大群子女,有时穷得吃不起饭,也要在去河里挑水将水缸装满。洗个澡洗干净衣服,哪怕浑身的衣服打满补丁,那补丁也是干干净净的;赵树理也在《传家宝》中借小娥丈夫之口说“ 革命就是图叫咱们不吃糠,要是图吃糠谁还革命哩? ”。就是这样简单粗暴,图吃糠谁还革命呢?!

我不喜欢苦难教育,也不太喜欢苦大仇深的人。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或多或少的磨难,我更喜欢天真平和,在苦难的日子里仍然能过出人生乐趣的人。我出生长大的那个贫民窟,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无止境的抱怨和自找麻烦,吸毒、卖淫、打架斗殴、好吃懒做勾心斗角挑拨离间、家庭内部不断纷争,让我一度以为人生是无止境的苦难,但这些苦难者们则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生活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却一味地把生活的艰辛归于贫穷;而在与我的那个世界的不同的另一个平行空间里,苏轼流放黄州四年,在极其贫瘠的条件下却写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欢”; 日本喜剧泰斗岛田洋七在佐贺乡下的外婆家居住时,神奇的外婆将原本一贫如洗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喜欢这样的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说到苦难教育,我又想到有段时间特别流行“女孩要富养”,就有很多并不是很富裕的家长使劲儿地堆积物资享受给孩子。结果如此“富养”了并没有成果,反而因为加重自身的压力而迁怒于孩子。我倒觉得富养不是这样,真正富养所培养出来的精神说穿了也就是能用有限的金钱过最有趣的生活,让孩子长大以后能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在这点上面,最基本的事情应该是家庭和睦吧,小时候常常听到“家和万事兴”,当时只道是一句俗语,长大后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句话的道理,日子不管再穷再难,只要一家人都不放弃希望,劲往一处使,互相帮助相互关爱,总能突破难关,在贫穷的生活中找到希望和乐趣(个别极端现象除外),同时让孩子耳读目染地受到教育。但若家庭中总互相猜忌,争执不断,真的可以把原本小康的生活拖垮,把好好的生活过成一坨屎。

就是这样,欢迎大家批评。鞠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嗨~铲屎官,想要一份全家桶吗?
将猫咪让外婆暂时饲养,1个月后,再次看到猫咪时,女子哭了!
左宗棠家书 不希望家族的子侄辈沾染纨绔子弟的习气
不会做厨余堆肥的厨子不是好小编|厨余垃圾堆肥|厌氧堆肥|好氧堆肥|蚯蚓堆肥|波卡西堆肥|有机生活
阳台种菜,缺土和肥?教你一种不花钱、周期短、无异味的堆肥法!
家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