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平凹文学40年回顾】之三:散文和诗歌创作成就展示

1978年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

贾平凹短篇小说《满月儿》

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8年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硕果累累

2018年

贾平凹迎来文学创作40年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

《贾平凹文学40年回顾》栏目

分三期介绍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成就

本期为您回顾多篇散文和诗歌

一起走进贾平凹的文学世界


贾平凹的散文

不只是一篇篇文章

他是以文入道

朝着中国传统美学复归

从而打通古今

 

他的散文

是在西北大地、山川、河谷中

与古老的民风互动

打捞涌动的古典气韵

捕捉乡野的神秘色彩


散 文 创 作 成 就

 01 

《一颗小桃树》

《天津日报》1981-04-30

《一颗小桃树》描写了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的顽强与坚毅、柔弱却不屈,字里行间那淡淡的哀伤,饱含作者对自然之物的怜惜之情,而这份赤子情怀,无疑是受了奶奶的启蒙,因此也有对亲情的缅怀。桃树寄托了童年对幸福生活的冀望,是美的化身,梦的精灵,不止一次地触动着“我”的思想,加速心灵的蜕变,并带来希望和慰藉。《一颗小桃树》曾受到著名作家孙犁的褒奖,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02 

《爱和情——<满月儿>创作之外》

《十月》1979年第3期

《爱和情——<满月儿>创作之外》是关于短篇小说《满月儿》的创作谈。1982年,《爱和情——<满月儿>创作之外》获《十月》文学杂志首届“文学创作奖”。

 03 

《“卧虎”说》

《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2期

《“卧虎”说》初看是一篇状物散文,但又不局限于摩写卧虎石雕的形,而是深入感知其精、气、神,并从神韵上发散开来,探究艺术创作的规律,树立自身的艺术观,从而升华了文章的境界。在文中,贾平凹提出:“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现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有学者认为,这篇创作谈“最早流露出了一代青年作家返身历史文化寻根的动因”。

 04 

《月 迹》

《散文》1980年第11期

《月迹》描写了一群孩子追问月亮神话、遍寻月亮踪迹的场景,展示出孩童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热情。那洋溢的童心和童趣,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月迹》曾获“《散文月刊》二等奖”(1983年),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05 

长篇散文《商州初录》

《钟山》1983年第5期

《商州初录》尝试了一种拟笔记体的文体形式,回荡着浓烈的古典艺术气息。文章由一段“引言”和14个相对独立的短章组成,包括《黑龙口》《莽岭一条沟》《龙驹寨》《刘家兄弟》《棣花》等,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风土人情,并对这种文化加以多情而诗化的描述,过滤掉那些可能同时存在的愚昧、丑陋成分,从而营造出商州这块“美丽、富饶而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的自然之美,以及这种自然美所孕育出的风土人情之美。1984年,《商州初录》获《钟山》杂志社首届“钟山文学奖”。

 06 

《丑 石》

《人民日报》1981-07-20

《丑石》蕴含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丑石”这一意象,重新审视世间那些看似丑陋、渺小、无用的事物,并赋予其“大美若朴”“无用之大用”的非凡意义。“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依稀可见庄子“齐物论”思想,彰显了作者对宇宙万物无分别心的体察与包容,俨然大自然的知音。1984年,《丑石》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07 

长篇散文《商州又录》

《长安》1984年第7期

《商州又录》的写作思路与《商州初录》不同,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采用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写法,季节的时序只是一个大致的线索,11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更像是11幅写意画,每段文字画面感极强,富有意境,意图表现中国文化的根——“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1986年,《商州又录》获“《羊城晚报》优秀作品奖”。

 08 

长篇散文《商州再录》


《商州再录》收录了《周武寨》《一个死了才走运的老头》《金洞》《刘家三兄弟本事》《木碗世家》等文章,描写了一些很具体的时空和人物,不再是纯情的颂歌,而是返回历史的时空隧道,剖析人性与民族的劣根。

 09 

《走三边》

《散文》1983年第1期

《走三边》既走定边、靖边、安边,是贾平凹一篇重量级散文。作者抓住沿途奇特的所见所闻,以行踪为线索,采用纪实写法,抒发了对陕北“三边”辽阔、富饶、美丽、粗犷的礼赞之情,一幅幅独特的动态西北风情画,不仅活画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环境色调,而且着力渗透了自己的感情,让景色和人物都活灵活现地立起来了。

 10 

《弈 人》


《弈人》围绕下棋谈古论今,品析人情世态,亦庄亦谐。对下棋与观棋的情状及其蕴含的民众文化心理刻画得细致淋漓。起笔有致,落笔不俗;以小见大,喻理于日常。1988年,《弈人》获广东《随笔》1987 年度佳作奖。

 11 

《佛 事》


《佛事》是纪念三毛的文章,也是对生前未能相见的遗憾的补偿,缘起三毛的朋友携她的遗物去敦煌,路过西安专程拜访贾平凹一事。贾平凹在文中说:“三毛果然不食言,她真的在五月的最后的日子来到了!我虽然见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后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这种心灵的交流,是最好的会见方式。”1991年,《佛事》获“金陵明月杯”华人征文赛奖。

 12 

《西安这座城》

《北京文学》1992年第11期

《西安这座城》从一个梦落笔,将西安隐喻为一棵树,深情诉说着古都的寂静与豪情。文中写到了无生无灭的蝉、夕阳中的城楼、城墙砖缝的蟋蟀、西安的民谣,厚重的历史与清新自然的生活相交织,描摹出一副多彩的古城印象和原汁原味的西安,是书写西安的文章之最,值得一读。

 13 

长篇散文《西路上》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西路上》缘起40年前,贾平凹重走古丝绸之路的一场“文化之旅”。他探究历史,考察文化,感受丝路的瑰丽与撼动,并写下了考察古丝绸之路的散文集《西路上》。贾平凹在书中写道:“想想历史,开辟和打通此路的差不多又都是陕西人。我每到一地,接待的人都讲普通话,一听我说秦腔,就全变成秦腔和我说,口口声声喊‘乡党’。在这条通道上,内陆的商品输入西域,而西域的商品也输入内陆,在出口的商品中无论数量或地位,没有哪一样能与华美的丝绸相媲美。这就是丝绸之路。”

 14 

长篇散文《老西安》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老西安》讲述千年古都西安心灵史及西路上一位著名作家的情感之旅。贾平凹在寻访、陶醉、感念、起笔的过程里,老西安的味道自始至终成就着他。他笔下的老西安,是给了他无数古籍应典、事家胆量、江山风格、黄土厚俗、民间呼应的地方。为追溯这座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的绮丽之城,他是用了27年的感受、思想、寻觅、探访,完成了一道文化深旅。这个中国最有张力的大作家,古道厚存,精进每一次行走文明的独孤之旅,凝刻每一块唐砖汉瓦的启迪之约,灵动回归,他的用功都在吸收和融会这座老西安的过程里了。  

 15 

《一块土地》

2010年5月23日

《一块土地》是写近百年中国土地问题,描写了一块土地在不同时期多次被分下去又收上来的经历,而每一次分下去收上来,都是一次社会的改革,但土地永远都是那块土地,是永恒的。文章把一块土地的命运,写得荡气回肠,用土地本身表明了这是那个时代最深的伤口。2010年,《一块土地》获得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16 

散文集《爱的踪迹》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爱的踪迹》收录了《五味巷》《黄土高原》《爱的踪迹》《一只贝》《风雨》《两代人》等脍炙人口的文章。1989年,散文集《爱的踪迹》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陕西省青年联合会“87—88年度竞赛活动”特等奖。

 17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收录了贾平凹早期的长篇散文《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以及近期长篇散文《老西安》《西路上》等,全书约27万字。2005年,《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18 

散文集《自在独行》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

《自在独行》收录了《生活一种》《说舍得》《闲人》《朋友》《残佛》《树佛》《说自在》《人病》等文章,充满了哲理禅思,以及关于生命从容和心灵宽释的探究和顿悟。2018年,《自在独行》发行突破百万册,创造了自媒体时代纸质书发行的一项纪录。

诗  歌

诗集《空白》

花城出版社1986年

《空白》是贾平凹的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一部诗集,收录了《高塬上的一只斑鸠告别着一株垂柳》《无题》《老人》《问》《致陕北黄土高原》《七月十二日过榆林沙漠》等诗歌。其诗富于生活情味,又意境简淡、情思古雅,质朴而旷远。贾平凹曾说:我更多的是写小说和散文,最倾心的是诗。”

自然与人世

古老与现代

沉思与顿悟

贾平凹的文章

通古铄今

有大格局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因比:我选择唐朝的长安
贾平凹散文的赏析
贾平凹的写作间
在商洛
《贾平凹——舌尖上的陕西》编后记
刘铭 马腾驰//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对话《背馍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