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茅奖”评委谈叶舟《敦煌本纪》 | 讲述壮美的敦煌故事

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

叶舟《敦煌本纪》获茅盾文学奖提名
“这是甘肃文学创作的历史性突破”

“这是甘肃文学创作的历史性突破。”8月27日,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谈及著名作家叶舟最新长篇小说《敦煌本纪》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时如是而言。

王登渤表示,叶舟《敦煌本纪》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这是自茅盾文学奖设置以来,甘肃离获奖最近的一次,也是甘肃本土作家立足本土题材的一次有分量的文学创作,作品的西部品格和甘肃特色非常显著,而作家叶舟以其诗人的气质和诗性的写作,令作品散发着冷峻、险峭和荡气回肠的特征,这种特征寄托着西部人的审美理想、道德标准以及处事原则和义利标准。
讲述壮美的敦煌故事

8月中旬,叶舟长篇小说《敦煌本纪》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这一殊荣于甘肃文坛意义深远——被视为是“甘肃长篇小说的一个突破”以及提振甘肃作家信心的“强心剂”。

敦煌之于叶舟,是他诗歌的版图,是他文字安身立命的疆土,也是他个人“一命所悬的天空”。二十年前,叶舟在敦煌莫高窟秘密发愿:将来一定要用一个大部头,去探究敦煌土地上的父老百姓是如何生息的,去描摹整个敦煌的威仪与不朽,让她凌空独尊,卓立天际;二十年后,有了《敦煌本纪》。

《敦煌本纪》由译林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分为上下部,共计109万字,描述了1910年至1938年之间,发生在河西走廊,尤其是敦煌大地上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作者以敦煌莫高窟和敦煌沙州城及城外二十三坊为支点,以索氏家族的荣辱兴衰为一条线索,以胡氏一族的突然崛起和光大为另一条线索,集中展示了西部人民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际与心路历程。

8月24日,适才从北京返兰的两位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马步升和徐兆寿分别接受了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采访,就叶舟《敦煌本纪》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的意义以及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等予以一一解读。


《敦煌本纪》 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马步升
连续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甘肃省作协主席
著名作家

叶舟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能获得提名,这是甘肃长篇小说的一个突破,虽然没有能够最后进入前五,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表现,可以提振甘肃作家的信心。因为在整个的格局和平台上,甘肃作家的呼声、表现以前还是不够突出。所以,叶舟这一次的良好表现,也是给推荐和宣传甘肃作家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专家能够注意到、关注到甘肃长篇小说的创作。

对《敦煌本纪》的评价,从我阅读以后就一直没有变过。自从敦煌重新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文化符号以来,一个是对敦煌学的研究,所谓敦煌学,包括敦煌经卷、敦煌石窟、敦煌艺术还有敦煌文学的研究,同时又延伸出了一个以敦煌为书写对象的文学创作。这个创作我觉得比较成熟的作品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日本的井上靖的《敦煌》开始的,在此后,有着大量的以敦煌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以及各种各样的形式。当然,目前影响最大的是两个舞台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以敦煌为对象的长篇小说的写作,国内还主要集中在我们甘肃的作家,如老一代作家许维等。

叶舟的《敦煌本纪》将以敦煌为文化符号的书写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对敦煌作为文学形象的书写趋于成熟化。因为长篇小说不论是以什么为题材,以什么为文化符号,它首先是小说,小说本身的文体决定了它必须写人,以人写事,以事写史,然后以史表达思想,表达意义。叶舟这部小说仅从长篇小说角度而言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它一出来就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提名,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次即便是获得提名也是极其不容易的,只有在现场,只有评委才能感觉到这次获得提名的艰难程度和它的重要意义。

另外,从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上来说,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部小说中,叶舟把敦煌的历史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以诗性的笔触进行了重新描述——以敦煌河西的几个家族在时代中的命运为线索结构起来,是比较宏大的。

此外,这部作品的细节描写,以及一些语言的运用,都有叶舟自己的特立独行之处,有他的杰出之处,总体而言我觉得《敦煌本纪》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敦煌本纪》 是书写丝绸之路的重要作品

徐兆寿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著名作家

叶舟是近三十年来长久在全国文坛保持活跃度的甘肃诗人、作家,前十五年多以诗歌创作为文坛所瞩目,后十五年来主要以小说尤其是中短篇被文坛关注。这也使很多人误以为他的诗歌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事实上,据我所知,他在此期间也写过两部长篇小说《案底刺绣》和《第八个是铜像》。《敦煌本纪》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但他自己认为是他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

据我观察,从《大敦煌》到《敦煌本纪》,几乎经过了二十年时光。从气质上来讲,两部作品也有一些共同的气质。《大敦煌》是一部集诗集、散文、小说、学术、民谣等为一体的实验型文本,这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敦煌本纪》更像是小说,煌煌百万字,人物众多,叙事井然,但其实仍然是一部诗性小说。小说语言基本上都是诗的语言。关于这一点,我想过很长时间,早在《敦煌本纪》之前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也遇到这样的难题。有人说,诗歌是无法叙事的,因为它往往不及物,其实也不尽然。中国古代有戏剧,人物语言基本都是很雅的文言文,甚至是诗歌语言,这与当时的民间语言肯定不同,当然它们在处理人物性格方面还是有艺术匠心的。这可能是关键之处。西方古代也是一样。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都是诗歌,但人物的语言还是有个性,关键在于个性化的语言。从这一点上来讲,《敦煌本纪》要远比《大敦煌》成熟,其人物虽然都是诗性叙事,但作者在尽可能地处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这是这部小说在这次评奖中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地方。

本次评奖是从4年来发表和出版的4万部左右的长篇小说中由各省作协、出版社进行初选的,从4万部左右选出234部。这234部基本代表了目前全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实绩,它们都是在各地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至少都是在当地有影响的作家创作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从234部再选出80部,可以说是优中选优,把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进行了更小范围的缩小。然后再选出40部,再选20部,再选10部。每一次的优中选优,评委们都很纠结,一些评委遗憾地说把他认为很好的某部作品给选没了,这些作品要么是没有什么影响,要么是在众多评委中没有产生共识的。

《敦煌本纪》因为出版的时间晚,绝大多数评委是在评奖现场才看到作品,我也一样。但煌煌两卷本,放在众多作品中还是很引人注目的,甚至说令人生畏的,因为要看完它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此时,叶舟本身的影响便产生了重大作用,因为他长期在文坛的影响,包括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小说评委们大都熟悉,所以评委们拿到这部作品时略略读一下便知道分量很重。在每一轮的评选中,评委们都会提起这部作品。有些评委说看了通宵,看完后深受震动。所以,越到后来谈《敦煌本纪》的评委越多,说明评委们对这部小说越来越达成了共识。这就是这部作品能进入10部提名的原因。

就我所听到的评价和自己的认识,这部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意义:一是这部作品是叶舟集二十年心血结晶的大著;二是这部作品的诗性语言在近年来的长篇小说中非常独特,表现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三是小说中人物和语言所显示出的饱满的激情、热烈的血性以及边地精神使这部作品卓尔不群、独立不羁;四是这部作品写的是“一带一路”上的敦煌,题材涉及整个的河西走廊,是书写丝绸之路的重要作品。


来源 |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直播回放】叶舟长篇小说《敦煌本纪》研讨会
109万字《敦煌本纪》为敦煌立传 入选茅盾文学奖十部提名作品
马步升:《敦煌本纪》是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作品
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的诗人:叶舟精选诗十首
一个矛盾的茅盾文学奖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重磅 | 河西走廊有了这部《敦煌本纪》,正如关中平原有过一部《白鹿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