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小白到知名设计师的路有多长 || 编辑部的故事

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定要充满热爱。想取得成绩,它不是偶然。从不懂做书到获得“中国最美的书”,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

刘运来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青年职工们做报告:《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书籍设计开始》


01
初次尝试
2003年进入出版社,我的工作是做《名人传记》(下半月)杂志设计,没过多久,上半月的也交给我来做,劳动强度很大。如果赶上节假日,一个月手里需要同时完成四期,一年四季没完没了,做完今年想明年的改版,休个假都不安生。


当时我就觉得做书不错,不用那么赶时间。所以我对做书是无限的向往,想逃离做杂志的苦海,但没有任何经验。等终于有做书的机会砸过来了,或许是无知者无畏,对做书没什么束缚吧,我把原来做杂志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海报设计等的经验,全都往里面套,拿出了几套不同的方案,做得果然跟别人不一样,还得到了表扬。
 
做这本书不算任务量、没有报酬,只有一个署名权,但我依然很开心。之后在做杂志之余我不断接到这样的做书任务,慢慢地,我可以拼凑着做书,不时收到别人的小赞美,心里也美美的。
02
契机与决心
2004年在上海新闻出版局书籍设计论坛上,我受到很大的触动。一是看到了国内外那么多设计好看的书,二是这么多好看的书中河南的缺席。从那开始,我便有了一个小目标,好好做书做出成果来。于是下决心专心研究书籍设计。

真的去认真做的时候才发现,做书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职业,并且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它是个很细致的活儿。原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正潜心去做的时候才知道差距。

刘运来设计的早期作品
03
学习与积累
书籍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体系,它需要设计人具备出版、设计、印刷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同时兼具很强的责任心。做书工作很琐碎,必须从内容出发,多看、多记、多研究思考,最后才能找到适合它的形式。
 
学习需要很大的驱动力,否则时间会被杂事分割得凌乱无序,没有了利用价值。每接到一个设计任务,我就会用节假日逛书店,翻翻那些设计得不错的书就记下来,看到不错的开本、印刷工艺、装订方式就拍下来。那时拍照都是用小型的的卡片相机,随身携带。去书店和拍书成了我的一个职业习惯。

就这样在书店练就了众多本领:对每个书店的陈设了如指掌;看到好的设计就开始猜是谁设计,国内知名的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吴勇、朱赢椿、速泰熙、陆智昌、小马哥等,对他们的的设计风格也判断得八九不离十;拿到书通过开本、纸张、色彩、装帧等,可以判断出来是三联、中信、广西师大、中华书局还是故宫出版社的风格。

刘运来设计的部分作品

书籍设计还有一个办法——上网查资料。书店基本上看到的是国内一流的设计,而网络打开的则是国际视角。上班时间很难能腾出时间,于是我每天早到半个小时在网上下载资料,每周一个小结,每月一个总结,年底再自己做出一个精选。就这样勤勤恳恳做了三四年,逐渐掌握了一些书籍设计要领。

04
崭露头角

2008年秋天,当我在年度书籍设计论坛上,听到评委念出“中国最美的书”获奖名单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然有我的名字!这非常荣幸。因为“中国最美的书”是书籍设计领域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奖项。这项赛事邀请全球顶尖的书籍设计师担任评委,挑选能反映中华文化风韵与精髓的书。我记得那一年获奖的还有吕敬人、陆智昌、朱赢椿等一流设计师,当时我的名字与他们并列在一起,那种惊喜与幸福,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2008年秋,刘运来以作品《看草》首次荣获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一次偶然的获奖可以让自己振奋一下,它可以被归结为努力,但也可以被归结为幸运。所以我选择继续努力,争取多拿几次。当幸运不再是偶然,便是实力。

在出版社这个稳定的系统中工作,很容易满足,做书久了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想让自己的设计不重复,就要不断学习、交流和思考。我经常跟编辑一起探讨文本,然后有想法再跟编辑沟通,跟作者交流,虚心请教,把设计构思呈现出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同事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商量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案,共同进步。付出总有回报,编辑对我做书越来越信任,我跟许多作者最后都成了朋友。

刘运来近年来设计的部分作品

全国第八届书籍设计展,我们部室四位同事全部参加,我和另外两位同事共获得从最佳设计奖到优秀奖的11个奖项,在全国的出版社获奖排名第九。从一开始的“中国最美的书”参赛者到获奖者,从获奖者到变成评委,在书籍设计领域里一系列身份的转变,是对我成绩的认可。
   
《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在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上获最佳书籍设计奖
 
05
良师在伴

在努力的前提下,我仍然觉得我是幸运的。在出版和设计指导方向上,我们社原总编辑单占生是我的精神导师,他总能在方案中选出我相对用功的一个来,对书的探讨也从书本身到走向更宽广的领域。在他指导下,我看了苏珊·桑塔格、福柯等哲学符号学方面的书。
 
吕敬人、刘晓翔等老师关于书籍设计的整体概念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有次到吕老师工作室拜访,解除了我很多观念上的误区。原来的我,如果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同,就认为是别人不懂得欣赏。吕老师指出二者不是对立的,你在做书上的观点也不一定都对,需要沟通与交流,在沟通的过程可以修正自己的想法,如果还觉得自己的想法优于对方,那就再想办法说服对方。

刘运来与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交流
 

刘晓翔老师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书籍设计师,从“中国最美的书”到“世界最美的书”,在他的设计演绎下,书被赋予了精神,阅读充满了诗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我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之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7年,我设计的《就这样听歌长大》《张笑尘作品》《杂花生树》《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笺谱日历2018》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及各类设计奖项。所设计的图书荣获国家级奖项二十余次,多次受邀参加国内高端书籍论坛。   

06
独立思考

对于自己的职业,我觉得除了要热爱、坚持、学习,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对书籍设计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思考,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困惑,感受比较深的是阅读的多元化。
 
出版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年轻人对手机的兴趣远大于纸质图书。我是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第一次感受到电子书的影响,新的出版传播方式带来的变革必然会对纸质书建立的思维范式产生影响。阅读方式的变革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美编必然会迎接更大的挑战。现在的出版节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书海无涯,高人济济,刘运来身在其中
 
书籍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设计。我觉得美编的设计工作至少有设计和编辑两方面的思考。单独以设计审美的角度和单纯书籍设计的理念来指导未来书籍的设计,可能会遇到来自出版编辑过程不同方面的阻力。因此要打破封闭的、单一的书籍设计思维方式,让书籍设计视野由单一转向多元。
 
技术的发展一直和书籍设计紧密相连。在出版社,掌握出版新技术最多的应该是美术编辑,新时期的美术编辑岗位需要业界来重新定位。在把文学、艺术等作品向阅读终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穿越很多技术门槛。而且技术在转化过程中越来越起到关键的作用,周期短,艺术性强、富有情趣的视觉传达对审美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编辑不仅仅满足于继续充当装帧设计者,而是要担当起新的使命,应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成果去创造新型出版物。

 刘运来与设计界的前辈同行交流,在各种颁奖会中
 
现在社会需要和技术进步为美术编辑的设计师提供了绝好的实验场。在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设计中,他们可以充分地实践他们的理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利用社里社外资源,开发出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综合感官于一体的多媒体书籍,这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
07
跳出舒适区

走出擅长的领域,离开舒适区。拥抱新的方式,开始总是痛苦的,但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我记得是从2015年开始,社里选题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套书和项目书几乎占据了全年的大部分设计任务,美术编辑基本不太有设计空间可言,完全是被动的执行工作。不动脑子重复的工作让我郁闷了很久,直到2016年我看到故宫日历势头正猛,我和我们社的一位编辑合计,广泛征求身边朋友的意见后,开始策划日历书。

想着容易做着难,从选题内容的确定就转了很多弯,从年画、瓷器到泥泥狗一个个否掉,最终选定我收藏的笺纸。本来不善文字的我开始为每一幅笺画配文字注释,这真不是一个“难”字能形容的。
 
我早上4点多起床,查阅资料,晚上加班修图,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设计版式,赶了近3个月,终于在第26届包头书博会做出了假书,把木版带到书展上进行刷印体验。没想到喜欢的人还不少。但在印制前又犯了难。报上来的印数不足1000,后来在家属的豪爽支持下:按3000印,没人要,我全部原价买下!没想到一上市就被一主流媒体发现并报道,迅速进入日历销售第一方阵,没多久京东、当当断货,陆续加印了4次。2017年又乘胜追击,销量又攀新高,揽获集团创新奖、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
 
2019年,在集团领导和社领导的支持下,正式开始了“刘运来工作室”的创建和运作。这是集团第一个以个人名字成立的工作室,我也开始了从“书籍设计师”到“工作室的开创者”新身份的转换。
 

刘运来工作室一瞥       

原来的办公室不足5平米(图右),现在的刘运来工作室近150平米


这个过程同样痛苦,所面临的事务也不在仅仅是之前熟悉的书籍设计工作,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商业模式、财务规范、产品开发等等。一点点去恶补自己各方面的短板。打头阵是热情的、加倍努力的,同时也是不断摸索的、磨合的。


   

 刘运来工作室设计的文创产品,在第29届全国图书博览交易会上,被陕西的“蓝直播“报道说,这里的文创是全馆最有特色的


点击视频,了解《笺谱日历》的前世今生,一定会美到你



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举办的遗产科学论坛上,刘运来作学术报告《笺纸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注:以上文图摘选自刘运来在8月13日中原出版集团举办的“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为青年职工所作的报告。本文题目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敬人:一味博眼球的书不是美书
【设计元素】与书相关的一切
吕敬人和他的书籍装帧设计
好书甄选 | 带你了解材料与设计,工业设计师的材料选择指南--Material For Design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关卡设计师?
借我执拗如少年-野生设计师/口十天日の书籍设计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