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7. 来自农耕文明最后的抒情

导语

这一讲,有关世俗的诗意。诗人是否应当清心寡欲,人间烟火与诗意又是否对立?围绕着这些问题,这集节目将以海子的《日光》为例,为你介绍一种来自凡尘的质朴诗意。

文稿

你好,我是廖伟棠。经过了这么多期节目,我们讲了非常让人眼花缭乱的、非常复杂的、非常奇怪的、非常惊世骇俗的,各种各样的诗意,但临近尾声了,我要给大家讲一讲世俗的诗意。
世俗的诗意其实也是属于凡尘的、属于质朴的诗意,在讲这种“质朴的诗意”之前,我先要讲讲我们对世俗的一种误解。
我们觉得世俗肯定是要乱其心志,令写诗的人沉溺在其中的一种颓废的东西。尤其我们相信诗歌是一种高档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就不期然地把它跟最形而下的那些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这些东西对立起来。
更别说那种劳动人民的,在泥土里打滚的,在风雨中来去的这么一种生活,好像都被排斥在我们诗以外,或者说被排斥在我们所想象的诗人的生活以外。但是诗人是否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呢?
有两句诗我特别喜欢,虽然找不到出处是哪里了,因为是很久以前一位香港的老诗人讲给我听的,这两句诗叫做“一梦繁华觉,打马入红尘。”
繁华的这么一个梦境,南柯一梦,我们突然醒来了,“一梦繁华觉”,觉醒了。但是觉醒了以后呢,我们并没有说就要去升仙了,我们就要去超凡出世去了,没有,我们反而迫不及待的,牵过我们的马,打马高速地跑回红尘中去。
这多么吊诡啊!你不是做了一个繁华的梦?你不是应该觉悟吗?你不是应该像宗教修行上那样,应该要出凡入胜了吗?为什么还要入红尘呢?
这个跟我们中国诗歌里面特别强调的“经验”有关,跟入世有关,当然,也跟接踵而来的超验与出世都有关。
我们“打马入红尘”是为了去赶紧看一看自己梦里面的世界,有多少真实在里面,我的梦是不是白梦一场呢?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是大梦一觉,好像一辈子就做了一个梦,就算了,到最后也许是一种顿悟。
好多人以为是一种顿悟,以为自己悟得了人生虚无之真谛,其实哪有这么简单的顿悟呢?甚至包括很多和尚、佛教徒,我都不认为他们的顿悟能够这么简单得来。
你没有彻底地体验过你要批判的,或者说你要唾弃的那种生活,你谈何顿悟呢?你从来没有风流过,你谈什么你就能够清心寡欲,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呢?
所以呢,其实我们看到很多高僧的禅诗,都会经常用一些跟情色、跟风流韵事有关的比喻,去比喻一个人的觉悟,其实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接着要讲的这位诗人,其实前面我们也讲过他,因为他是我们肯定不能绕过的一个诗人,那就是海子。
海子他其实是过去30年来(他已经去世30年了)中国诗歌里面,最善于写农村的人。当然他是农村的孩子,但他的诗,那种力度,那种狂妄的想象力,那种高远的超脱,看起来是很不农村的。
但当他写到农村的时候,他是最深情的,而且是最能深入农业文明的某种精神内核,真正地挖掘农业文明的光芒在何处,所以他被称为中国农耕时代的“最后一位抒情诗人”,就像俄罗斯的叶赛宁一样,他所写的必然是哀歌。
但当他身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么一个时代的巨大的断裂冲击之下,他写出了非常强有力的一首农耕时代的挽歌,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他的一首短诗,是我最喜欢他的一首短诗。
梨花在土墙上滑动牛铎声声大婶拉过两位小堂弟站在我面前像两截黑炭日光其实很强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
这首诗当我用广东话读的时候,我刻意用了一些口语、俗语,把它改编了一下,因为我突然发现,这个远在安徽农村的孩子,他所书写的北方黄土文明里的农村,跟我小时候所经历的华南、岭南一带的农村有它相似的地方,那种热辣辣的生命力,那种泼辣劲。
你看太阳在这里是相当毒辣的,但这个毒辣呢,万物是欢欣地去迎接他的,何以见得呢?前面所写的“梨花”和“牛铎”,“牛铎”就是挂在牛脖子上那个牛铃,这两个其实是光的一种通感。
首先,我们看到这个梨花,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在墙上滑动的。就像太阳光的白色光斑一样,随着太阳的运转,它在土墙上面也是不断地变化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土墙”,不是在什么玻璃木墙,不是在什么水泥混凝土上,而是在一面最质朴的土墙。
这个土墙,它跟日光之间发生了一种化学反应,好像直接就在墙上催生了这些梨花一样。然后牛铃的声音是清脆的,清脆是因为它是随着牛的脚步,一步一步、一颤一崴地传送到我们耳边,就跟阳光一样,它是带着一种节奏感的,而且这种节奏感来自于劳动。
接着被阳光打动的,当然还有这个回乡的“我”,下面这两句的小场景呢,其实是可能每一个从农村出来到外地上学,然后放假回乡的时候都会有所经历的——两个小堂弟,作为农村的代表,作为诗人出身的一个隐喻,站在了他的面前,像两截黑炭。
其实这两截黑炭呢,用黑来比喻光,非常的强有力,类似的比喻我只在《荷马史诗》里见过,《荷马史诗》里面说太阳是阿波罗从雅典的山上往山下走下来,就像黑暗降临一样。
没有人有这么大胆,拿完全相反的东西做比喻,拿黑暗比喻太阳神,这里拿黑炭来比喻日光,不只是日光,而且是农村,整个农业文明的一双炯炯的目光,它逼视着我们的诗人,我们的诗人也坦然地接受它的逼视,然后这目光好像在阳光下燃烧起来了,最后把人的生命变成了两截可以继续继续燃烧下去的黑炭。
而被这种目光所逼问的人,其实同时接受着阳光的再次洗礼,才能得出最后这一句话,阳光是鞭子和血,鞭子是呼应牛的,血是呼应牛和梨花两者的,当然,这也同时是敲打在我们身上。
一个出身于农村的诗人海子,他本身带着一种负疚感——我如何能回馈我的乡村?就像鞭子抽打在他身上的时候,他觉得他要把全部血脉,全部血都喷张起来,让自己的强大意志生长起来,这才对得住自己所离弃的农村。
的确,海子通过他的诗,通过他的生命,通过他后来的影响,他对得住生他育他的乡村。
中国诗歌是经验的诗歌,所有句子都脱胎于自己,诗人对美,继而对真和善的体验,但首先,东方诗歌的第一出发点是美。
对美有所感应,你要再去追寻美背后的真和善,这就是经验转化为诗的一个过程,然后当你有过这种转化以后,你才能去寻求超验。
超验是西方的哲学概念,但中国诗歌没有去强调自己怎样超验,但实际上,它通过对经验的深入,而自然而然地去了一个超验的境界,也就是说,通过入世而真正地做到出世。
你看古代那么多诗人,他们去做官,去打仗,去从事宗教活动也好等等,或者说刚刚相反,像杜牧、李商隐,出入于声色犬马之中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呢?他们如此入世,正正是为了淋漓尽致地去看看这个世界如何,然后才能给出一个如何出世去看,回看这个世界的可能。
不过,真正世俗的诗意的取向最后会走向非常质朴,同时也是非常健康的一种诗意,无论它乍眼看起来写得是多么土,或者说是多么乡下,带着泥巴气味也好,但实际上,它在追寻的是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追寻这种本来面目的过程,也许是经过了繁华的洗练,也许他就是在这个大时代的变迁里边猛然抽身而出。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次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一匹好马 | 每日好诗
[特别推荐]冯强生的组诗《挖煤者说》之七(4首)
黄建华书法作品赏析
那只让人触目惊心的老鼠
诗意的乡村关注 —— 读贾平凹《定西笔记》
【现代诗歌】土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