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贩书日记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晴

还是早早起来,把昨天的《日记》写完了,这次难得是很早结束,设了8点的发布时间,这个时间段,朋友们说都在路上或者刚刚进办公室,谁会抱着手机看呢?大概这是影响了阅读的重要因素,目前的阅读就是七八百的样子,上不去了。当然,根本原因是《日记》本身就是个流水账,没那么好看,还有书友批评,写书太少,是的,几乎不写书。《日记》更多的是个人的一个记录,我觉得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比书重要,虽然“书比人长寿”,那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说法,面对具体的张三李四的时候,不管他是不是你的朋友,肯定比一本书来得重要。


还有书友留言说:文章里穿插了太多的截图和照片,这个大大影响了阅读。这是个问题,我一直就是最简单的排列方式,也没有调整过图片的大小,所以文字往往挤压得很小,不好看。以前都是忙着写完就赶12点前发出,所以顾不上这个,现在早起写了,看看是不是能跟别人学学,如何进行最基础的排版,让大家看着舒适一点。

6点半,就全家出门了。8点到地方,10点半,我离开,家里人继续多等了一个小时。天真好,人也真不少,好在我们出门早,不然还真是麻烦。看着挺近的地方,打起车来,也不便宜,6.1公里的优享39.79元。

出来想想距离东四不算远,扫了一个哈罗单车骑过去,比打车省心,也不算慢。到了一问,刚刚共享际毛大庆毛总带着一批人刚刚参观过。我赶紧问:咱们这一屋子东西,怎么解释的?小卜说:赵经理在,跟他们说了,因为是觉得地方不够大,他们把保洁间给我用了,所以要二次装修,在收拾东西,所以乱。

正要干活的时候,共享际的网断了,赶紧去找了物业的翔子,她打听了一下,是东四北大街施工的时候挖断了网线,去抢修了。好在我还有个ipad可以用,这个我购买了流量的,不过在这上面,没有办法用鼠标简单地剪切拷贝,对于我现在的“随心拍”录入就不方便了,因为有一部分信息是重复的,只改一点就可以用了。

这次翻了翻,找出一批书画来,有原作,有印刷品,赶紧跟昨天的拓片一样,在柜台外开始拍照。第一类是硫酸纸为主的一批画稿,没有作者署名的,尺幅都不小,人物、花鸟、走兽都有。我当做画稿拍了一些,直到有一位江苏的朋友提醒:既然是硫酸纸,是不是刺绣的底稿?还真有可能。不过这时候,已经拍过一半了。还有一个问题,因为走廊的路面是水磨石的,硫酸纸太透,所以拍照的时候下面的底色露出来了。让小卜把我们那个最大的号的纸箱拿来,拆掉了。铺在地上,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大概需要拿一块毛毡来,垫在下面。三十二十的就卖了,也有搓堆儿的,10张一起,拍了120元。还是那句话,最重要的是流通,不是堆着。这是作为一个书店的本份。


下午,阿里达摩院在中国科技馆组织了一场活动,就是他们这两年来所做的一个项目:“数字古籍·汉典重光”,就是用阿里的技术和资金,让海外收藏的古籍数字化并发布在他们新开发的“汉典重光”平台上供大家使用。这个与此前其他的平台公布的那些书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实现了全文识别和检索功能。第一批上的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收藏的一部分古籍,共22万页(不知道多少种书),这是很科技的算法。腾讯的报道出来之后,到过布衣古书局的人里面,有一位就是阿里达摩院这个项目组的,她很热情地帮我也申请了一份请柬。

地方到了,没来过,新的馆,隔壁是正在建设的另外一个规格更高更大的馆。南门进,博文姑娘来接了我进去。我问她:来的人多吗?她说:还挺多的。到签到的地方,工作人员没找到我的名字,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过因为有他们的人在,还是给我发了一个VIP的证。对面有几台ipad,展示他们这个成果,不知道为何,所有的图像都是变形的,长方形的书页全部成了“方本” 。环顾四周,一个人也不认识,转脸看到国图张志清副馆长过来了。进到报告大厅,里面人不少了,不过都是观众席和媒体席,嘉宾这里还很少人,我好奇心重,拍了一大堆照片。我看到有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韦力先生,他旁边安排的是郭立暄先生。照片拍完,韦力先生就进来了。


杜红卫先生来了,这次他穿得厚,平时他都是健身达人装扮,比我们穿的年轻一个时代。他与首图的马文大先生挨着。马老师说还没有我的微信,我赶紧加了一下。他让杜老师帮忙,给我们俩拍了个合影。背景太亮,马老师看到说:回去调调。


因为我是不在名单上的“VIP”,所以我就随便坐了。一位达摩院的工作人员来动员,跟我说:同学,你别在这里坐了,中间去吧,现在坐得太分散了。后来她注意到我挂的名牌,赶紧道歉,说没有注意到。我说,坐哪里都无所谓,发的书给找一本,我看看。后来还是博文找了一个袋给我,里面除了达摩院的介绍,还有一盒茶叶。我以为有关于这个项目的手册,没有。

会议时间不算长,不过也有一个小时吧,通过前面的短片才知道,这个项目是高晓松发起的,是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触发了愿望,回来就跟阿里谈了。最后项目落到了达摩院。会议讲话主要是各级领导,科技馆的欧建成副馆长、达摩院的张建锋院长、九三学社邵鸿副主席、四川大学的李言荣校长(川大是项目的学术支持方),国图是张志清副馆长讲话。他的讲话中说到了现存的中国古籍应该有5000万册之多。不过,这些大部分都在图书馆里,流通在市面上的估计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最后是启动仪式,除了刚才的这些人之外,还有浙江省图书馆褚树青馆长、中国科协孟庆海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李红岩副总编辑等共同启动。四川大学这边主要是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果和陈力教授在做这事。我想这事能落实,大概是陈力教授出力多,他是前任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联络起业内来,更方便些。

这个结束,还有个研讨会,我也跟去听听。杜红卫先生介绍我认识了学苑出版社副总编辑战葆红老师,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所以自然就从他们要出的一种书开始聊起天来。研讨会发言的首先是高晓松,他作为发起人,此前从未讲话,说了挺多。有很多是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人士,学界这边也有几位发言,有些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近代史所所长金以林,就指出,书虽然多,但是不一定要都引进扫描识别,因为很多国内有,都做过了。原在北大,现在任职于天津师范大学的姚伯岳老师发言更加犀利些,直指现在图书馆不能贴心服务的问题,建议做联盟,嘉惠学林。他还说到一件趣事:就是他作为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的班主任,感慨百度在这件事上落后了。与会人哄笑,说不听你的话啦。


会后还有个晚餐,我本意要走,在门口准备打车的时候,韦力先生招呼我去吧,我就跟着去了。国家会议中心的自助,花样很丰富,不过现在好不容易减下来10斤了,不敢吃太多,也怕人家说吃相太难看。我看也有酒,没喝。听韦力先生讲讲见闻,说说他跟高晓松聊了什么。

邻桌是郭立暄先生,我就主动过去自我介绍,加了个微信。饭后准备回去干活,郭老师也说出来走走,就在楼门口闲聊了几句,没想到一下子有20多分钟,早知道就应该请他找个地方坐下说了。今天发朋友圈,有人看到有他,就让我跟他打听他的《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什么时候再版?他说在修订中,最快也得年底了。


下雨了,打的还算顺利。本来想直接回家算了,问了小卜,店里都收拾好了。但是一想,出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拿,家里连手机充电线都没有,还是要去店里。想拍点东西的,呆了一会儿,觉得还是不成,很疲倦,下午的信息量有点大。最后决定,还是回家吧。可是这个车真难打,等了半小时。

下车看到隔壁超市还开着,去拎了6瓶普京,到家喝了2瓶,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会】首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上)
山西省图书馆举办“文化学者郭谦捐赠仪式”
国手张士达与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复旦大学“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一期)正式启用
纪念 | 与王世襄并称收藏界“二王”,95岁古文献版本学家王贵忱先生逝世
1477年到1877年间西方人是如何认识中国的?解密“罗氏藏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