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聚鲁迅故乡,共话精神原乡——来自30位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寄语

相聚鲁迅故乡,共话精神原乡

——来自30位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寄语

30位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合影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9月25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今年,也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发表100周年。绍兴市人民政府与《小说选刊》杂志社共同举办“鲁奖作家鲁迅故乡行”采风活动。

本报记者请参与此次采风活动的30位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在鲁迅的故乡共话故乡。

1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文学理论评论《见证一千零一夜——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30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来绍兴向先生致敬,重温先生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鲁迅先生的故乡就是精神的故乡。

100年前,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发表在《新青年》,发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1921年5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重要的历史时刻上,他写下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满怀期待、满怀信念的一段话。100年来,鲁迅先生所说的“路”,也已经成为了一条浩浩荡荡、不可逆转的历史的大路。先驱们勇敢地在黑暗中向前走,在没有路的地方为我们民族走出了一条路。

绍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发源地,希望绍兴也能够成为新时代文化创造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2

徐 坤:《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短篇小说《厨房》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是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对人类的关怀。鲁迅先生毕生关注“立人”,致力于国民性的打造,关注民族在世界之崛起,饱含忧国忧民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注,在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征途中,让民族的命运与整体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学习鲁迅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以高度文化自信,海纳百川的胸怀,行稳致远的能力,以平等的姿态,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兼容并蓄,真诚与各国人民交融互建,加强文化交流沟通,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全球福祉贡献出新动能。

3

王跃文: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最早印象中的绍兴,是鲁迅先生作品里的描写,比如《社戏》《风波》里的水乡景象。后来去过先生故居,觉得绍兴正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纵横交错的河道,高高的虹桥,络绎往来的船只,也有作为旧风物点缀其间的乌篷船。水乡的景致,令我沉醉。绍兴因为鲁迅,将永远是中华文化圣地。

作为作家,我恨不生在鲁迅时。读他的作品,及同时代人写他的文章,我想起子夏对君子的描述,似乎切合鲁迅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我读过鲁迅先生所有文字,他所爱所恨所痛,于我有同心切肤之感。鲁迅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眼下最需学习他的坚韧和勇气。

4

刘醒龙:湖北省文联主席,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故乡》发表之初,茅盾先生曾经写过推荐语:“过去的三个月中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

一百年后再读《故乡》,感觉历史与时代早就变得面目全非,在我们心里关于故乡的情愫与理解,竟然还是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写的那样。这大概是近乡情更怯的永恒来由,也是再“伟大的男人回到家乡也是孙子”的背景。

可以说,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已将绍兴当成自己心中的故乡,哪怕是刚启蒙的小学生,一提到绍兴的百草园,就有一种说来就来的熟悉。

5

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因为鲁迅先生,绍兴几乎成为天下文人共同的故乡,是我们心中亲切的时时牵挂着的家乡。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我们成长中的必读书,每一篇每一章都内容博大,精彩纷呈,无论对于初学写作者还是已有经历的作家,都是写作路上不可缺少的启示。鲁迅的作品是属于历史的,也是属于时代的,他的作品不仅是思想性的高峰,更是艺术性的先锋,现实的荒诞,社会的弊病,人类的困惑,未来的迷茫,我们今天正在深切感受和书写的一切,鲁迅早就走在前面了。

6

东西:广西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当我在北京领完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就直奔绍兴,拜谒鲁迅先生的故居。

我从初中的语文课本里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一知半解到慢慢理解,甚至模仿过他的文笔以及思考方式。假如我还有一点写作才能的话,那有一部分才能是跟他学的。绍兴人才辈出,有不少对中华文明做出过贡献的名家,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最了不起的是鲁迅。

20多年过去了,我之所以重来,是为了补补文气,以充实自己日渐虚弱的灵魂。

7

关仁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绍兴是浙江的福地,它的地形骨架呈山字形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积分配上,则表现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奇。水乡绍兴,更主要是这里的文脉,鲁迅先生的故乡在绍兴,鲁迅先生的风骨,他创造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文学版图上,他文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坛。起源于鲁迅先生故乡的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幽婉丽,优美动人。重走故乡路,听越音袅袅,祝福绍兴在共同富裕中创造新的奇迹。

8

刘庆邦: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我和绍兴很有缘。第一次来绍兴是1967年1月,那时我是一个刚满15岁的少年,穿着黑色粗布的棉袄、棉裤,出于对鲁迅的崇拜,从杭州出发,沿着铁路线徒步60公里,来到绍兴看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第二次来绍兴,就是2001年了,那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我来绍兴领鲁迅文学奖。

我今年70岁,已到古稀之年,仍在读鲁迅的书。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作品让我们常读常新,每一个年龄段都会读到新的内容。读鲁迅先生的书,不会过时。

9

徐 剑:火箭军原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主任,报告文学《大国长剑》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故乡》对于游子,就是老家,是根脉所系的地方,不论籍贯何处,真正称得上故乡的地方,那就是埋葬过自己亲人的村庄。那是生命的脐带所系,真正意义上的原乡。读《故乡》,闰土的形象至今难忘,那是美的毁灭,让人刻骨铭心。大先生就是这样,以匕首、投枪的锋利,解剖古老的中国和文化,以先知先觉般的天赋写稗官野史,达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在大先生诞辰140周年、《故乡》发表一百年之际,我重返绍兴故里,追寻大先生的足迹,遥想当年他病入膏肓之时,让台静农寄南阳汉像拓片,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大先生的秦月汉风唐韵的力度和风采。我们也真正寻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原乡。

10

鲁 敏: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故乡,在中国人的辞典里,是何等至高无上乃至魂牵梦绕的一个寄托,故乡与她生生死死来来往往的孩子,是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

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

鲁迅先生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现当代作家,由此来讲,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或也可以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一个深沉热烈的文学原乡。

来到绍兴,就是踏入了同一条文学河流。

11

孙惠芬: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因为没有离乡,十几岁读鲁迅的《故乡》,不管老师怎样解读分析,都不能真正体会一个离乡人重返故乡的哀伤和痛苦。有意思的是,当年走不进鲁迅先生的痛苦,却替他感受了另一种痛苦,他的家乡是水乡,进出需要坐船,我晕车晕船,就偷偷想,他回乡心情不怎么好,一定是晕船造成的。多年以后,自己成为了离乡人,在一次次还乡中,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哀伤痛苦与运载方式无关,懂得了故乡是精神的来处,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出发地,还连接了形而上的栖居,鲁迅先生《故乡》背后的绍兴,便浮出在心灵的水面--它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它如何成就了一位伟大作家,进而启发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能寻到精神的来处……

12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文学理论评论《文坛新观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多次来过绍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再来,与往常相比,多了一份感恩之心。荣获以他命名的文学奖项,是我们的无尚光荣。

绍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可看的景点,可说道的地方,都很多。但在我看来,鲁迅故里,文学圣地,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我想,这也应该是文学人的共识。

这次的绍兴之旅,实际上是文化探源,文学寻根。鲁迅从这里出发走向学界、文坛和社会,绍兴是他文学创作的立足点,是他伟大精神的发源地。走近鲁迅故里,再访文学圣地,我们一定会从中获得应有的精神定力和文学动力,再在文学道路上奋勇前进。

13

叶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香炉山》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拨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少年的闰土是个项戴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的小英雄,感情丰富,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二十年后鲁迅和他再见时,他的脸上刻着许多皱纹,仿佛石像一般。鲁迅和母亲感叹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并且,他在灰堆里偷藏了鲁家的十几只碗碟准备拿回家。

《故乡》发表已经100周年,鲁迅的故乡绍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足、安逸、美好的生活得来不易,正如鲁迅在《故乡》结尾所写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

宁肯: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集《北京:城与年》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多年前到过绍兴,印象最深的还是百草园、三味书屋,前者指向自然,后者是人工自然,人就是这两者构成的,奠定的。还有乌篷船,茴香豆,老酒,绍兴于我一切都和大先生有关。有人说当我们谈论鲁迅的时候是在谈论什么,我想更进一步,当我们谈论什么的时候是在谈论鲁迅?我们谈论自然,阅读,历史,现实,难道不都是在谈论鲁迅?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是现代文学的起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文昌阁”。

15

潘向黎: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白水青菜》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2007年,第四届鲁奖颁奖典礼之后,我在百草园接受采访,面对镜头和“一句话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的要求,我这样说:“鲁迅先生,他是水中的盐,云中的光。” 那次的鲁奖颁奖典礼有一个环节,中国作协把我们的书送给了闰土的后代,那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书上的人物走出了书卷,沙地上的那轮圆月升了起来,有一种神奇的感觉。现在想来,那是在鲁迅故乡感受到鲁迅作品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这对写作者来说是很好的一课。

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给了鲁迅先生观察人生的出发点和看世界的切口,而大先生对故乡所做的是什么?他重新命名了绍兴。因为鲁迅,我们说到绍兴,就不仅是沈园,陆游,秋瑾,还有了百草园,三味书屋,闰土,阿Q,还有《朝花夕拾》《野草》和《呐喊》。这是一个大作家对故乡最好的回报。

16

张楚: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良宵》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绍兴是我除了故乡之外来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座人杰地灵的城市,伟大的人物灿若星辰,哪怕是走在最普通的巷子里,也能感受到时光穿凿的印记和声音。这里的菜肴鲜咸,味道悠长,耐得住琢磨,就像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

鲁迅故里我去过四次,每次的感受都略有不同,这不同与季节相关,更与随着年龄增长对大先生文字的感受力有关,他的洞若观火,他的犀利深邃,他对民族性的自省和批判,他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忧虑,都让我们感同身受,尤其人到中年,对他的文字与思想的体悟更深了些。绍兴这座文学之城,也因为他,让我们这些文学工作者有着一种别样的爱与期待。

17

贺绍俊: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论文集《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我最初认识的鲁迅,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故乡的鲁迅,他写故乡的文字饱含感情,他把故乡写得那么生动。后来,读鲁迅的作品越来越多,对鲁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发现,鲁迅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他并不是一味地赞美故乡,他也毫不留情地揭露故乡的落后面,以及他少年时代在故乡感受到的世态炎凉。

也许,这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同时容纳着冰与火,爱与恨。就像他在《故乡》这一名篇里,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念,也感叹精神家园的失落。

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绍兴,仿佛觉得鲁迅的精魂也随着我们的队伍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迅已经大大扩展了“故乡”的内涵,他把故乡的精神带到了四面八方。

18

李骏虎:山西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鲁迅是一座挖不尽的富矿。在我看来,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高举中华民族文化圣火的人。他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是完美融合的,他用文学的手段来拯救民族精神。

我非常热爱鲁迅先生的作品,我的书柜里有他的很多套不同版本的文集。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常读常新。

获鲁迅文学奖后的两三年里,我一直有一个苦恼,就是感觉没有办法超越自己,于是,我重读了一遍他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从谋篇布局到语言艺术,篇篇经典,各有特色。受到先生的启发,这两年来,我感觉写出了一批超越自己的作品。

19

葛水平: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篇小说《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即便是他乡,也是美好的。时间流淌中故人已去。鲁迅具有一种天赋,不做任何铺垫总是能够带你进入故事,一个杰出的作家,为什么万物皆流转的思想会如此深深地沁入我们的心灵之中呢?就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同一瞬间,都有另外一个时间存在并缓缓地向前推移,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100年前,从绍兴发出的生命信号仍然在世界上回荡。

再一次走入绍兴,已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尽管人世间许多内容千变万化,然而,我对先生精神的寻找始终如一贯穿其中。

20

陆颖墨:原海军军港管理局局长、短篇小说《海军往事》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绍兴是一个别有情趣的水乡城市。来过几次绍兴,总能唤起我的童年记忆,因为,我也生在一个江南水乡小镇。一样的桥,一样的河流,一样的小船,一样的绵绵细雨,不止一次让我穿过数十年的时光。当然,在这记忆里,也极大地包含了童年时课文中鲁迅小说给我留下的画面。我至今还很难区分,是绍兴水乡成就了鲁迅,还是鲁迅成就了绍兴水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许多雷同的面孔中,绍兴以她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文学力量,坚守着,并健康地发展着。

祝愿绍兴的画面越来越美好而独特,也越来越经典。

21

徐则臣:《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作为绍兴的第一届驻城作家,我来过绍兴很多次。绍兴是一座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先生是一座灯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

我一次次来绍兴,便是一次次朝圣,一次次亲近鲁迅先生的艺术与精神。我尤其珍惜驻城作家的荣誉,因为可以以半个故乡人的身份,通过一草一木,通过一个个绍兴的历史和现实细节,更好地深入理解鲁迅先生。毫无疑问,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写作与生活,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群星灿烂,让绍兴这座千年古城既古老又年轻,也让这座城市牢固地成为所有向往一种高洁、纯粹的文学精神和思想境界的后来者仰望和攀登的高地。

22

刘大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理论评论《必须保卫历史》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一百年前鲁迅回绍兴,写下著名的《故乡》,今天我再来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当年鲁迅感受到的那种萧索破败。一百年间天翻地覆,绍兴依然山明水秀,却在乌篷船、青瓜蔓之间崛起了无数楼群、高速、工商科技企业。但是,鲁迅的《故乡》是不朽的,经过他的书写,绍兴不再只是一个地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场域;不仅仅是鲁迅、蔡元培、秋瑾、王羲之、贺知章的故乡,更是一切现代人、一切感受到田园牧歌共同体遭遇现代性变革的流散者的故乡。而鲁迅却从来没有沉溺在怀旧的、温情脉脉的退行性乡愁之中,他有大魄力、有锐利的眼、有开阔的胸襟,向往着“新的生活”,并为此踏路前行。今日所见,见证了先贤的理想、努力、奋斗之真实不虚,“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3

朱 辉:《雨花》杂志主编,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鲁迅先生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中巨大的存在,庞大而坚硬。每个接受过基本教育的人,都阅读过他的文章。很多诗文,我们小时候都能背诵,《故乡》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一匹猹;还有一个杨二婶,豆腐西施,圆规,是我们给同伴取外号的模板。但我们那时候并不能理解《故乡》的沉郁和悲凉。是《故乡》,让我们明确了鲁迅的起点。他是一个有归宿也有故乡的人。近乡情怯,物是人非,鲁迅概括了中国人的故乡情。会稽之地绍兴,多情山水有情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绍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地方,自古如此,今后也将如此。

24

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理论评论《困顿中的挣扎——贾平凹论》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绍兴虽江南水乡之腹地,吴侬软语,山幽河清,但亦怀拥卧薪尝胆之烈志,深藏金刚怒目之血性。此等刚柔相济之精神,傲骨禅心之气质,贯穿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亦构成了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特殊魅力。

读鲁迅,其实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读绍兴。鲁迅是绍兴魂,更是民族魂。

重走鲁迅故乡路,就是重温鲁迅和时代的精神。

25

黄咏梅:浙江省文学院院长、短篇小说《父亲的后视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在鲁迅的眼中,绍兴这座城的颜色是淡墨和淡绿色的。我多次来绍兴之后,逐渐体味到这两种颜色确实很契合这个城市的人文色彩,雅致、沉稳又不失生机,历来如此。浙江是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绍兴无疑是重要的阵地,鲁迅是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在当下,延续江南文脉既是绍兴作家的使命,也是荣幸。我了解到,绍兴出现了不少当代优秀的作家,从他们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学趣味,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淡墨和淡绿的文学质地,辨识度极其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百花园。

26

弋舟:《延河》杂志副主编,短篇小说《出警》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来过绍兴很多趟,我一度也是绍兴的驻城作家。实际上,在没来绍兴之前,我们心目中的绍兴,因为有鲁迅先生以及他那么多著名的有关绍兴的创作,也都有过文学的想象。

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坚毅甚至严厉的先生,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作家,至少我们今天的书写方式,还是沿着鲁迅这一代的五四前辈开辟的新文化的道路在行进。乃至我们创作使用的文学范式,也都是新文化运动结出的果实。

或者说,不管我们今天用什么样的风格写作,只要还是用汉语在书写,都绕不开那代五四前辈们的巨大影响。鲁迅的深刻性,他顽强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每一位用汉语书写的严肃作家的写作。

27

温亚军:武警出版社副社长,短篇小说《驮水的日子》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很荣幸来到先生的故乡瞻仰。对先生的敬仰之心来自于他不朽的著作,从先生的作品里感受到他人格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先生故乡的文化精神内涵。

热爱鲁迅先生,热爱《故乡》。十年前来过绍兴,因为鲁迅先生,因为《故乡》,到这里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28

石一枫:《当代》杂志编委,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来过绍兴很多次,去年我还是绍兴的驻城作家。驻城一年,我交了一篇小说,名叫《半张脸》,刚刚在《野草》上发表。

绍兴不光自然景观好,人文景观更好。自然山水总有看腻的一天,但人文景观是看不腻的。这里的生活气息也很浓,经济发达,生活方便,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因为鲁迅,每次来绍兴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写作的人来说,都是绕不开绍兴的,因为绍兴是鲁迅的故乡。甚至可以说,鲁迅之后的作家都受到鲁迅的影响。

他的写作是思想性的写作,我们学鲁迅,主要是学做人,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29

邓一光: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中篇小说《父亲是个兵》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故乡有两种,一种用来长大,一种用来离开,中间横亘着隔膜。用来长大的故乡有月下手握钢叉用力刺猹的少年英雄闰土,等长大了,想走异路,寻求别样人生,离开再回去,故乡只剩下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杨二嫂和灰堆中藏下的十来只碗碟,所以母亲的高兴中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这个神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人类文明的必然意象。现代化隐喻像闰土的八字,五行缺土,人们在神佛前许下心愿,用银圈套住,不让夭折,再放进火和金的炼狱中锻造,这件事,人类一直在潜心做着,几千年来,轮回的脚下早已踩出大路。

30

胡学文: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1921年1月鲁迅先生创作了名篇《故乡》,我极喜爱,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每个作家都有故乡,写故乡的作品也很多,鲁迅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写的既是个人的故乡,也是国人的乡土。绍兴令人向往,百年后造访先生的故乡,极有意义。鲁迅是伟大的作家,绍兴是沃土,相信先生的故乡和他的作品一样愈来愈有魅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写短篇小说最优秀的作家是谁?
【卧虎说】微信互动文选(1-40)
仲夏,去文学之都赴约一场盛宴
跟鲁迅先生的缘分
(临用)曹凌云《夜访鲁迅故里》阅读训练
当代散文‖【走近鲁迅】◆王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