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中一一林山分校趣事

               万中一一林山分校趣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万荣中学在林山,由学生们自力更生,打了几眼窑洞,建成了林山分校。高一新入学的班级,轮流上山,把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农忙时帮助贫下中农干农活,农闲时上山采药。我们这一届,是最后一批被推荐升到万荣中学的。我是1977年暑假结束后,插班到万荣中学体育特长班58班的,班主任是黄安毅老师。入班时正赶上上山。

  林山分校建在林山村第4队尉家岭一带,东邻黑子沟,西望尉家岭。崖上窑洞是学生宿舍,里面是东西通铺,中间是过道。随着立陡上下,转几个弯的土台阶下去,是一片平地。靠西边有一眼水井,旁边是一畦自种的菜地。再往前是个深沟,打窑洞平操场时多余的土,在沟边形成了一个很陡的坡。转过身东边崖上,也就是我们宿舍下面,还有几眼窑洞,是班主任老师、大师傅的宿舍和灶房,往南一条路,直通4队尉家岭。转眼四十多年了,去过几次孤山,本想到学校旧址看看,可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在林山分校四十多天的学习生活,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每当想起,如在眼前,让人忍俊不禁。体育老师张福民,每天早上,为了让长跑队员按时起床锻炼,他一大早就拿着扫帚进了宿舍,天生的大嗓门吼着,扫帚疙瘩不停敲打着炕沿,督催着运动员们早早起床。长跑队员,每天早上从孤山跑到东丁,运动员王泽廷顺路到家,背几个馍,又跑上来。数学老师张景新的“洋火能洋焊,打火机能电焊”的生动教学,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今天,用粗糙的文笔把它记下,和亲友们共同分享,让原万中体育特长生58班老同学,再忆当年的“恰同学少年”时代。

                  1. 黄广河“拔”葱就馍

  七十年代中后期,同学们家庭生活都还比较艰难,很多同学,上不起每月7元钱的学生灶。有些同学买半月饭票,隔天在灶上改善一下生活。有些同学从家里背上馍馍上山,只上水灶。


  那天,也不知是谁举报的,还是被老师发现的。黄广河在水井旁菜地拔葱就馍吃,一时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那时,拔一棵集体的葱可不是个小事。“一大二公,斗私批修”等思想,充满了师生们的思想。至于你吃够吃不够,吃好吃不好,是另外一个问题,关键的关键是集体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经过老师批评教育后,写份检查在同学们面前读一下,这事就算过去了。但“硬骨头”黄广河就是不写检查不认错,从老师房出来后,将要跳崖……。幸亏团支部书记王丙林和班长丁全真,是人高马大的篮球运动员,才没行成事实。最后怎么了结的,因为当时我刚到班里,就不知道了。可见当时农村学生生活的艰苦……

                    2. 贾喜红“吃”梨

  在 林山分校,隔天学习、劳动,上山采药是我们的一项主要劳动之一。这天,我们又要上山采药。此时,已经农历七月二十几了,孤山梨早已黄澄澄、金灿灿,挂上树梢。有些同学在夜间,已开始偷偷“品尝”甘甜了。上山采药前,在队长的哨声中,我们列好队,黄老师进行上山动员:今天我们上山采药,主要是采黄芩、防风这两种。首先,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个人不得随意离队,各组管好各组同学,不得到危险地方去。其次是,不认识草药的要互相帮助,千万别采错了。最后讲一个关系到我们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事。梨熟了,满山遍野都是,也许它就在我们头顶、手旁、脚下。这就是考验我们意志坚定,自我控制能力强不强的时候。咱们要向解放战争时,锦州战役中的解放军叔叔学习,住在苹果园,不摘一个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有同学举报或被老师发现偷摘梨,立即开除!听到了嘛!同学们齐声答道:听到了!老师大声说:出发!


  上山和在平川不一样,不是三纵队,而是男生在前,女生在后的单路纵队。近五十多个学生,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拉成了六七十米长的蛇型队伍。黄安毅老师做为班主任,是断后的。路上,同学们唱着革命歌曲,观赏着孤山秋天的美景,一路歌声一路笑。突然,黄老师发现路边一棵低矮的梨树上,有一枝杈在强烈地抖动着,枝上一颗金黄色的梨上面,很刺眼的有一个白茬口子,上面的梨汁欲滴又止,分明是有人刚刚在上面咬的。黄老师马上传令,全体立定!在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黄老师说道:全体男生,向前一步走!出发前专门给你们说了,不准摘梨、不准摘梨,说!谁摘了?全体男生静静地低头站在哪里,没一个人吭声。黄老师看看同学们,又说道:到底是谁?如被举报出来,立马开除!说!刚才谁动乃棵树上梨了?这时,只听到有人轻轻说:我!前面同学抬头一看是贾喜红。黄老师生气地说:为什么要这么干?难到上山前说的话都忘啦?贾喜红低着头、红着脸,单脚蹭着地,慢慢说道:你说不让摘,可我想吃,就咬了一口……。同学的一听哄堂大笑。黄老师强忍着笑,故做生气状,大声说:先上山,回去写份检查,根据态度好坏,一定做出严肃处理。出发!

  几十年了,每当和贾喜红谈起此事,还是忍俊不禁。这并非老师说话有漏洞,而是他太尖。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没有钻这个空子,他钻了。难怪他现在生意做的风生水起顺顺利利,烤gu卷、烤月饼、小甜食等食品,小打小闹,收入不少。

                       3. “苦”命的猪

   在靠近灶房的北边,有个小窑洞,里面是我们班养的一头猪,饲养员是张再扬。每天饭后,到灶房打泔水、到地里割草喂猪吃。这头猪放养着,不像在家里圈养或用绳子拴着。反正猪的行动很自由,可以自己从窑洞走出来寻找食物。但不管怎样,从我们上山饲养开始,它总是不出远门,按时享受张再扬对它的喂养。

  八月十五就要到了,猪已长到一百多斤了,按村里人的标准,可以出槽了。十三早上,根据班主任黄老师安排,由会屠宰的大师傅把猪杀了,给我们改善生活。那时候,一个班改善生活杀头猪可不是个小事,同学个个兴高采烈。想想就要上吃油糊糊地猪肉粉条熬菜、香喷喷地猪肉包子,口水不停地往肚里咽。老师的命令像一副兴奋剂。同学们,前呼后拥陪着拿刀的大师傅向猪窑走去。突然,早去的同学传来消息说:猪不见了!大师傅急忙进去察看,窑洞里确实空空如也不见猪。大师傅急忙让大家分散开,在窑洞四周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问张再扬,他说早上还在,不知现在跑到那里了。黄老师听到消息后,让班里全体男生,把寻找的范围再扩大到田间地头,沟底梨园。一时间,分校周边田间地头上,到处是寻猪的同学……。不知不觉,天黑下来了,寻猪的同学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半天时间,猪没能找到,只好带着遗憾、咽下口水进入梦中,寻找美餐。

  十四日一大早,张再扬在下面大声叫起来了:猪回来了!猪回来了!同学们急忙向猪窑跑去。只见哪头黑猪,正懒懒地躺在麦秸堆中“呼呼”睡着。同学们,欢欣鼓舞喜笑颜开,把兴奋和激动挂在脸上,急忙去叫大师傅……。当然了,最后油糊糊地猪肉粉条熬菜和香喷喷地萝卜猪肉包子,让我们大饱口福,美餐了一顿。现在想起这头猪,也    太“苦”命。假若不会来,虽然我们没有口福,但它的生命绝对延长了。如果跑到农户家,可能活的时间更长。不过猪就是猪,杀它吃它,是它在人类世界上唯一的归宿。

                  4. 老师怀疑我“偷”梨

  进入农历八月,孤山虽然没有香山红叶似火,也没有泰山那样峰峦雄伟,但她有闻名遐迩,五六十年代,曾让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品尝的孤山梨。孤山梨树,分布在山上的沟沟坎坎和坡坡崖崖上,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含的微量元素,使它即是美食,更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全国名梨系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孤山梨,不同于其它软梨、硝梨等品种。它个大色泽金黄,吃上脆甜可口,清热解火。风火咳嗽时,切成片用火熬制,熟了后再添加蜂蜜,一喝就灵。头粗尾细的“鸭儿”梨,是孤山梨中的上品,个头不大,吃上更脆更甜,渣也很细。

      秋风吹来,树上不时有梨落下。这天,我和同村同班同学杨清平看到了,想想家里兄弟姐妹们一年很难吃上梨,便商量把树下的落梨捡起来带回家,让弟妹们都尝一尝。那时,我们每人来校时都有背馍的馍布袋,便到宿舍取出来,悄悄在树下捡了起来。由于梨大空隙大,每人捡了六七个(实话实说真没在树上摘),馍布袋就满了。然后把馍布袋藏起来,吃过晚饭,天色暗下来时,趁着夜色偷偷下山回家了……

  当时可不像现在,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二十多近三十里路,全是步行。晚上八九点钟,我们到家了。虽然有些梨还带着干疤,但必竟对家人来说,还是稀有之物。很快便一扫而光,我也急忙睡觉,要在同学们上早操前赶到学校……

   “怕处有狼,吓处有鬼”,怕什么什么来。晚上不定时查房的黄老师,这晚查房了。发现我们不在,当即给团支部书记和班长叮嘱,让我们来后见他。

      天朦朦亮的时候,我们俩个气喘吁吁赶到了,班长丁全真说:黄老师让你们见他!我俩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便硬着头皮到了黄老师房,他问:你们两个昨天晚上不请假,干什么去了?我们答:回家去了!他又问:回家干什么去了?我们说:没馍啦,取馍!他冷笑了一下说:取馍?你骗谁?老实交代……!人常说“做贼心虚”,这说假话也心虚。就这么一问,我们便向老师讲了原因。黄老师说:你们不知道锦州战役时,解放军是怎样做的?都像你们这样林山人民怎样生活?马上回去,赶中午十二点,把梨全部拿回来交到我这里,我派团支部书记和班长骑自行车下去核实,如有作假,立即按制度处理一一开处!听完老师的训话,我俩哭丧着脸出了房。再回一趟家是没问题,关键是梨早吃完了呀。最后,我两商量了一下,再在树下捡梨,省时、省力、省工、省钱!谁知,那时候的农民也是“颗梨”归仓。找了一早上,我两每人才捡了四五个,还差两三个才够数,可马上就十二点了。没办法,记不得谁身上还有两毛钱,急忙到院里有梨树的老乡家,一毛钱买了几个,多余的顶午饭吃了,然后到校交给老师,解除了“开除”风险……

   我们正要下山时,恰逢孤山梨收获时节。于是,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在山上多停留了十天左右,帮助父老乡亲摘梨。为了加快速度,提早把梨摘完。学校又从高二年级调了几个班上山了。白天摘梨,晚上就在贫下中农家睡觉。在高二年级体育特长生55班堂兄郭涛,也上山了。并在摘梨时,遇见了停在姑姑家的小妹青霞。兄妹三人,异地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

       眨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有一次,朋友儿子结婚我主持典礼,女方主客来后,猛然发现了几十年不见的黄安毅老师。虽然他代了我半年,就因恢复高考分了班,可他还是一口叫出了我的名字。黄老师是个很优秀的语文教师,不知道教育培养了多少高材生,能记着我这么个差等生的名字,令我激动万分。孙女出阁,他是当然的最高首长。在等迎客的间隙,我和他谈起了林山分校趣事。八十多岁的他,笑得前仰后合……

       正应了人们常说的哪句话,当时的事件,多年后就成了故事。可惜我们这个老58班里,六七个同学都撒手人寰了,一切只剩下美好的回忆。珍爱生命,思念往事,怀念故旧,慢慢进入了我们这辈人的日常。虽然这是进入“老年”的表现,但青春永远留在心中。


                           作 者 简 介

         郭澄,1962年生,万荣县太贾村人,就职于万荣县电影放映管理中心。热爱文学创作,曾有多篇小文散见报刊《万荣人》、《后土文化》《飞云》杂志和军山文化传媒、故乡万荣登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西】万荣孤山联
武 斌 : 峨嵋岭赋
李松涛|蓝田李氏探源《李氏族人四大居住地》
五十年同窗再相聚 ——万荣中学1967届22班同学聚会记
【江苏】沈纪伟《挑梨》指导老师:全霞
万荣 黄春娟//​“老师,你说话不算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