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德云: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瞬又是一年,时间过得好快啊!每当看着外面那些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儿童,我总是不由得感慨,也总是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儿时过年,是那么的令人兴奋、令人感到甜蜜而快乐。那种滋味,犹如儿时乡下夜晚摇曳的煤油灯,小小的温暖与光明却能带来满满充盈的幸福,厚重而绵长。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所以,一跨进腊月的门槛,长辈们就开始忙活开来。首先要把过年孩子们穿的新衣新鞋准备好。那个时候可不比现在这么方便,什么都可以买现成的,而是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的所有衣服,都要大人们亲自动手做,一针一线的在灰暗微弱的灯光下缝制。还要自己纺线、织布、糊千层布、纳鞋底。冬天天寒地冻的,那时农村又没暖气,大人们入冬前就得预备好全家老少过冬的棉衣棉裤棉鞋。那年月的乡下人日子过得紧巴,大人们过年的穿戴顾不上不讲究,翻新翻新洗洗干净就行,可孩子们过年得穿新衣服,不能从里到外,起码外套是新做的,至于棉衣棉裤嘛,条件稍好一点的,隔两年可以给孩子们做上件新棉衣,还得尽量做的稍大一些;条件差点的,只能旧衣服翻新,也就是拆洗拆洗,破了的打个补丁接着穿,或者小的穿大的退下来的旧衣服,或者再改一改加工加工。外衣则是扯块新布料,自家或请人裁剪,在缝纫机上缝制,没有机子的要去借用或者求别人帮忙。总之,大人们为全家人的过年穿戴尤其是孩子们的衣服切得忙活一阵子呢。


       准备完全家人过年要穿的衣服,腊八过后陆陆续续就该忙着置办年货了。那时候的年货,无非就是买点肉,炮仗、年画之类,炸一点麻坨馓子小食品(记得当时那个香啊,是通透全身的震撼,使劲的吸鼻子咂嘴),至于菜则是自家一冬保存的萝卜白菜。不像现在过年,蔬菜五花八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的菜都可以买到吃上。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日子过的苦,但人心里甜。平时吃的是玉米馍,或两面馒头,以及白面夹心杂粮的面片,整个一冬天吃的菜就是白菜萝卜,偶尔加点粉条豆腐就已经是改善伙食了,至于像白糖之类的稀罕东西平时若能尝上一点就是很奢侈的事情了,记得有一次我趁家里没人,偷偷从姑姑家柜子里的一个小罐罐里吃了一口白糖,弄得嘴和鼻子上沾的到处都是,样子一定非常滑稽,但当时却觉得这口糖一直甜到心底里去了。那时候的庄户人生活拮据,家家日子都不宽裕,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面花馍,肉馅饺子。说是肉馅的,其实里面的肉很少,可吃起来感到好香好香呀。 
       年前,大人们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而孩子们放了寒假,就盼着过年。我最高兴做的一件事,就是去供销社看年画,去集市上买窗花。记得在姑姑家的那些年,也就是我上小学时,每年过年,我都要买自己喜欢的窗花(只需几分钱、一两毛就可以买好几对。年画我只看看,一饱眼福,因为那时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供销社的墙壁上,挂满了花花绿绿各种图画的年画,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脖子都快仰的发酸了,着实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别提有多兴奋了。供销社门前的那条街上每隔一段都有卖窗花的老人,老人们巧手剪的窗花图案,有十二生肖、花卉、年年有鱼、五谷丰登、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金鸡报晓、竹报平安等,寓意丰富吉祥,颜色喜庆,形态栩栩如生,直看得我心花怒放,不忍挪步。还有那些小糖瓜,馋得人直咽口水。集市上全是买卖年货的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叫卖声此起彼伏,场面好不热闹呀。终于买到了喜欢的窗花,回去我都要亲自贴上去才行。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糖瓜粘,即用又黏又甜的灶糖封住神仙的嘴巴,乞求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这一天开始,大人们要求小孩子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一切以吉祥安康圆满为主题。然后就是大扫除,家里的东西凡是能挪动的就都移开,将平日清扫不到的犄角旮旯,来个彻底打扫,以扫除一年中的晦气。洗衣换床单,糊炉子。二十五六就要蒸花馍、枣高馍,一下要蒸好多,供全家人一直吃到过了正月十五。蒸花馍时,要提前约上左邻右舍来帮忙(互相的),得忙上整整一天才能蒸完。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这一天我总是哪里都不去,就守在案板旁,一动不动的瞪大眼睛盯着大人们揉面、捏面团,然后像变戏法变魔术似的将一个个的面团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花儿的造型,觉得真是太有意思了,神奇极了。期间,自己还要拿一小块面比划两下,模仿一下,方才觉得过瘾。如今,每年过年,我还要按照家乡的习俗蒸枣馍和小花馍,就是基于那时“偷学”到的,觉得这样才像过年。蒸完枣花馍,过年的一项较大的工程就算完毕。到年三十,从上午到下午,家家户户都在剁馅子,全村到处都可听见很有节奏的、有时竟然连成一片的剁馅的声音,好听极了。切葱的时候,葱花熏的人眼睛直往下淌水,仿佛在说明,那是人们忙碌了一年不由得流下来的激动的热泪,和掩饰不住的幸福泪花。

       三十晚上,大人们还在忙除夕的年夜饭菜,孩子们则在炕上早早把自己的新衣服放在枕头旁,困了就去睡了(那年月农村还没有电视机,只有广播喇叭和收音机)。初一一大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吃完饺子,蹦蹦跳跳地便和小伙伴、同学们出去疯玩了,串了这家去那家,从北头到南头,去到谁家都是吃,其实那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自家炸的小麻坨麻花点心,好一点的有花生吃,只有我家条件好点,有糖块、核桃,她们到了我家才能吃上糖块。我一大早出去,一直玩到天黑才回来,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
       初一出门,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大门上红彤彤的春联映着两扇门上的文武门神和门楣上的彩色门笺,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全村上下,蔓延成汪洋大海一般的恣意,幸福得是如此自然、通透和彻底!那种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穿,无忧无虑疯玩的快乐,真是刻骨铭心啊。初二开始,人们便走亲串户拜年,你来我往互致祝福,浓浓的亲情乡音弥漫开来。辛苦了一年的庄户人,一年到头,正月里难得的清闲下来,欢欢喜喜过个年,村里自发组织锣鼓队,在大队部敲锣打鼓闹红火,在正月十五年味再一次达到高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过年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逐渐的转变,节日气氛逐渐淡化,年味似乎也淡了许多,但不管怎样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总不会因之而淡漠,人情味也不会淡薄的。尤其在经历了去年那场史无前例、突如其来令人恐惧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无情打击,度过了那个非常难忘的春节以后。人们从中领悟到爱的意义,大爱无疆,真情无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大难面前,唯有齐心协力,人人献份爱心,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今年春节的疫情再次蔓延,又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就地过年,却隔不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关爱,反而更加珍惜情分。相信:只要人间有真爱,什么难关都可以渡过去。困境是暂时的,前景是光明的。其实,“年味”的核心是“人情味”,是亲情、友谊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变淡的是年味,不变的是浓情,以及“国泰”才有“民安”的那份家国情怀。

       如今,人们的物质水平大大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吃穿不愁,天天都在过年。过年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手机微信问候方便快捷,微信拜年悄然成为新时尚。纵然远隔千里万里也不在话下,只需要动下手指点开就可以面对面的视频及语音通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还不用担心话费的事,只要有空闲、有兴致就可以和亲朋尽情的聊天,直到手机灼热,大大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兄弟姐妹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方便了不少。网上拜年、云上团拜、线上购物等等新科技手段层出不穷。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又不由得怀恋那些失去了的和正在丢失的传统的东西,内心不免有些遗憾和无奈,因为从前那种隆重的、热闹的、有仪式感的、充满心劲的、纯天然的快乐年味不会再有了,已然成为岁月的沉香和经典的怀旧以及一代人的感同身受。儿时过年那无忧无虑、单纯的笑容,只能停留在记忆里、出现在梦境里。
       儿时的年味,总是让人动情,让人想起亲人温软的陪伴,让人难以忘怀。

写于2021年春节

作 者 简 介


范德云,生于1965年,山西省临汾市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太原电子技术学校,1997年获得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爱好文学书画。就职于中铝山西分公司热电分厂,2015年退休。

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文美图】范德云 | 窗花,儿时过年一道靓丽的小风景
张建军||怀想家乡的年味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完整版)
春节的年味
旧年画依然亲切,老时光记忆犹新
过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