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霸主的标配 - 关于夫差释放勾践
春秋时期的霸主,指的是号令诸侯,尊崇周礼,维护秩序的诸侯国君主。

古代有春秋四霸之说,有春秋五霸之说,历史上还有春秋七霸之说。而春秋五霸又有两种说法,两套名单。

孔子说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墨子说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如果按实力与功绩来说,春秋有十二霸:郑庄公、楚武王、楚成王、齐僖公、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如果按周天子正式册封为标准,春秋只有四霸:齐桓公、晋文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由于楚国君主自封为王,所以楚国无论实力如何,周天子是不会册封其为霸主的,因为不符合周礼,王不可能册封另一个王,何况霸主是维持诸侯间的秩序,而不是灭掉诸侯国。楚国灭国无数,显然也不符合周礼。

吴王夫差是主动去掉自己的王号之后,周天子封吴国为公爵,所以,在诸侯之间,吴王夫差称霸之时,实际上是名为吴公夫差,夫差只是在吴国内部称王。至于勾践,应该也是如此。

至于吴国,从寿梦自封为王开始,六位吴王也灭掉很多诸侯国,但是夫差没有做出灭人国的举动。所以夫差称霸是符合周礼的。至于勾践灭吴国也被周天子册封为霸主,只能说这个时候周礼成为了笑话,周礼衰微了,连周天子也不尊崇周礼了。所以从勾践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册封霸主了,而是开始了以灭国为主导的战国时代。

楚庄王之时,楚国曾经问鼎于周王室,得到的回答是,霸主之位,在德不在鼎。意思是霸主是给大家带来好处的,是有益于大家的,而不是有害于大家的,否则不是霸主。(当然这里的大家,指的是各诸侯国的君主,而不是指各国的平民百姓。灭国的举动<也就是国家统一,世界大同>显然不利于各国君主,而是有利于各国百姓。)所以楚庄王灭掉郑国之后,郑国君主投降,楚庄王也让郑国复国,虽然后来郑国又反叛楚国,但还是被楚国打败。之后楚庄王灭掉宋国,也让宋国复国。于是楚庄王赢得尊崇周礼的赞誉,虽然周天子因为楚庄王不肯脱下王号而没有册封楚庄王,但是各诸侯国也公认楚庄王为霸主。

有了这个先例,囚禁敌国君主,并且再释放,让其复国,这成为戴上霸主之冠冕的标准配置,虽然夫差想灭掉越国,但是为了周天子册封的正式的霸主之号,也不能灭掉越国。何况还有复国之后的郑国后来反叛楚国而又被楚国打败的先例。所以夫差对释放勾践而保证吴国安全,是信心满满的。

但是夫差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郑国与宋国是在中原地区,四周都是别的国家,所以郑国与宋国的发展空间完全受到扼制,郑国与宋国只要尊崇周礼,不灭掉其它国家,那么,郑国与宋国的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发展,是极为有限的,所以楚庄王有足够的把握控制住郑国与宋国,不用担心郑国与宋国在复国之后,会有实质性的实力变化。

而越国却不同,越国不在中原地区,在越国以南,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吴国很难完全扼制越国的发展,无论如何加强对越国的监督,越国也可以在越国以南的广大百越地区,以同属越族为号召,以北上富庶地区为引诱,将各类越族人团结起为,扩大实力。多年以前在浙江龙游发现巨大的石窟,据猜测是藏兵洞,有可能就是越国为了避开吴国的监管而设的。

夫差并非释放勾践而导致亡国,而是忽略了越国的发展空间的广大,与郑国宋国大不相同,导致亡国。夫差在此想学楚庄王而没有成功。

另外,大家也知道,吴越之争与殷周之争很相似。殷商因为囚禁周文王之后又释放周文王,后来周武王灭殷商。吴国因为囚禁勾践而又释放勾践,后来吴国被勾践所灭。

很有可能的是,勾践很想学周文王,周文王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做灭殷商的举措,勾践也想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做灭吴的举措,把这事留给下一代来做。这样就可以消除自己被吴国释放又灭吴国的不仁不义的恶名。

但是,勾践想学周文王,楚国却不会让勾践学周文王。楚国比勾践更想灭掉吴国。所以历史上有记载,越国在灭吴国之前,即使勾践把女儿嫁给了楚王,越国也受到楚国的攻击。楚国军队攻打越国,一直攻打到离越国国都会稽很近的地方。

或许越国与楚国之间有约定,楚国支持越国,越国攻打吴国。但是越王勾践为了学习周文王,而迟迟不肯动手,所以楚国就攻打越国,逼迫越王勾践快速灭吴,否则楚国就先灭掉越国。可能是楚国感觉到,如果不快速灭吴,吴国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元气,再想灭吴就困难了,有可能的是,恢复元气的吴国,可以同时灭掉楚越两国。

所以在楚国的逼迫之下,勾践无法学周文王,不得不背负不仁不义的骂名,北上灭吴。灭吴的军队之中,除了有勾践从广大的百越地区招募的越族军队之外,也有可能还有楚国支援而来的大批的穿着越国军装、打着越国旗号的楚国军队,只是这是在秘密中进行。《韩非子》说句践“索卒于荆”,《吴越春秋》记载句践临死时说:“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干戈。”这数万越军其实是楚越联军

当然,为了保存周天子册封的霸王之号,又要做出灭国的举措,对于这个难题,夫差并非没有解决办法。解决办法之一是学习泰伯的至德退让精神,夫差抛弃自私的贪名好权之心,将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自己退居幕后,让自己的儿子灭越国。以这种创举,夫差可以保住霸主之号,也消除了后顾之忧。说不定夫差也得到了让王的美名。

可见,吴国之亡,主要还是在于没有弘扬泰伯至德精神所致。

当然还有另外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汉武帝的解决方案,将越王与越人都从越地迁徙到中原地区,汉武帝下令,将殴越的君臣民众一起从浙江中部与南部迁到江淮地区,完全控制了越人的发展,从而越人再也无法发动叛乱。这个办法也是一个创举,这可能是古代第一次官方组织的大移民。如果夫差也想到这个办法,将越王勾践及其臣民都迁往中原地区,给他们一块地方,在中原地区重新建立一个越国,将他们与百越切割开来,也将他们与楚国切割开来,从而控制了越国的发展与叛乱。这样夫差即没有灭人国,保全了霸主之名,也没有继续囚禁勾践,同时解决了越国隐患。

可能是夫差刚愎自用,所以身边缺乏人才,没有给他出这样的主意,导致后来事态的发展出乎夫差的意料之外,吴国成为东周时期第一个早早就灭亡的霸主之国。

据考证,越国在吴国灭亡四十一年之后,被楚国灭亡。吴国灭亡约一百年后,晋国被分裂为赵韩魏三个国家,同一时期,郑国灭亡。又过大约九十年,宋国灭亡。直到秦始皇时期,秦楚齐这三个曾经的霸主之国被统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代一奇特规律:最强大竞争对手倒霉了,受益者却不是自己
春秋五霸其实是春秋七霸,为何说这七位霸主实至名归纵横春秋
勾践成为春秋霸主后,越国发生了什么?为何从此没了消息
春秋五霸 谁与争锋 (下)
春秋294年乱世史,群雄逐鹿,都有谁曾问鼎中原?
春秋末期,越国消灭吴国时,周王室为何不阻止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