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尺道,一个辉煌王朝的遗世绝唱

豆沙关,又叫石门关,是一个古代关隘,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这里是云南和四川的交界之处,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被称为“石门关”。

豆沙关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公元前四世纪的南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后来先秦开僰道,秦开五尺道,汉武帝时代开南夷道,隋唐开石门道,可以想见历朝历代对此地的重视程度,也加速了这里的开发进程。

千年的岁月沉淀,多种文化的交汇融合,给这个古镇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尺道、石门关、唐袁滋题记摩崖和僰人悬棺。

豆沙关,被誉为”滇南第一关',古人由蜀道入滇的第一道关卡,它是五尺道上'锁钥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关隘。

此城门上题刻的仍然是古时的“石门关”三字,这里是古代人中原和蛮荒之地的分界线。当年的秦“五尺道”就从豆沙关西边的关口岩上通过,在岩口的地方,修了一座城堡,这个就是豆沙关。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关隘也是易守难攻,颇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味道。

豆沙关上有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这个是珍贵的国家级文物。

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书法家。这块摩岩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至今有1200多年,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碑刻记载了南诏国与唐王朝从产生矛盾到修好的这段历史过程,是袁滋赴南诏,途经此地时有感而发的杰作。

摩岩对面的岩石壁上还留有5具神秘的古代“僰人悬棺”葬。

著名的“五尺道”遗迹

五尺道与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并称秦朝七大工程,五尺道起于僰道(今宜宾),终于今云南曲靖。

五尺道又称滇僰古道,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陆的最古老的官道,为连接川滇汉人与古僰人修建的。

当年这条道上可是热闹非凡,无数的马帮载着盐、药材、茶叶、布匹、大米、山货等物品,络绎不绝地往返于这条古道上。

有资料说,五尺道是秦始皇修建的,其实修建的时间上比秦始皇年代还要更早一些,是战国时期李冰作为蜀郡太守期间所修,那时候的石门等关口绝壁如削,修路极为困难,李冰就想出了积薪烧岩的办法,采伐一片树林,然后将木材堆积于坚岩之上,点燃后用大火炙烧,坚硬的岩石就变得疏松脆弱,便于施工。

秦始皇“车同轨”的尺寸是六尺,那么五尺道为何不修成六尺?主要还是成本和地形限制,五尺道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等地,很多地方都是凶险的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复杂,修路难度仅次于栈道,因此这条五尺道的尺寸受到了极大限制,而且还多有台阶,实际上不能走车,只能走人与牲畜,是那个年代提供给马帮运输的主要通道。

悠悠岁月过去了2000多年,一个辉煌的王朝早已经灰飞烟灭,五尺道也基本消失,就像历史一样被掩埋殆尽,现在五尺道的遗存之地仅有豆沙关和四川宜宾的筠连县很短的一段。

豆沙关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五尺,每级石阶宽窄高低不一,路面留有马蹄印两百多个,驮马蹄印清晰可见,可见先民的穿行于这条路上的不易和辛劳。

这个是四川宜宾筠连县的五尺道遗迹。

豆沙关古镇,一个震后重生的古镇

2006年7月22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的那场5.1级地震,震中就位于豆沙古镇,地震造成了二十多人死亡,全镇80%的房屋受损,现在的古镇是地震后重建的,虽然是重建,却古韵未失,青石板的街道,各种古色古香的商铺与“马栈”,悬挂的古色古香的匾额楹联,无不依旧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风情,难怪有人说“南有和顺,北有豆沙”。

地址:昭通市盐津县豆沙镇

门票:35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古道豆沙镇,僰人悬棺石门关
豆沙关上看“五尺道”
奇哉“豆沙”
踏访秦五尺道触摸两千多年的时光
昭通豆沙关
悬棺里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