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节 发起“纳粹运动”的阿道夫•希特勒(一)

日尔曼国德意志·第56期(总第482期)

列位看官,对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希特勒来说,经历了“一战”后的他现实世界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军人一下子成为了一个政党的党魁。而且,希特勒将“纳粹党”有模有样地登堂入室了。很快,他还对党章作了修改,取消了党的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度,确立了“领袖”原则,发展党内独裁统治。

随着“纳粹党”和希特勒名声的提升,他要实现自己最大的心愿,于是,“纳粹主义”兴起,他如火如荼地发起了“纳粹运动”。历史上也称为“希特勒运动”。

标题沿用上期的。

第五节 发起“纳粹运动”的阿道夫·希特勒(一)

19216月,具有政治野心的希特勒就任“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主席。在扩大党员的同时,随着“纳粹主义”的兴起,希特勒发起了“纳粹运动”即“希特勒运动”。

“纳粹运动”居于“纳粹主义”,它起源于“一战”结束后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

一、“纳粹运动”的兴起

(一)“纳粹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战”之后,德国处于战败国地位,于是有了德国魏玛共和国,割地赔款,压缩军备,被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压得透不过气了。经济下滑,通货膨胀,民众失业,外交屈辱,在这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玛共和国渐渐地不被德国民众所信任,却给予了“纳粹主义”兴起的机会。

“纳粹主义”由此而起。

“纳粹主义”认为,现在日耳曼人生活的德国,在外部受到“凡尔赛体系”的挤兑,在内部又受到低等种族犹太人的暗地排挤。

“纳粹主义”萌芽于“一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

“纳粹主义”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诱惑性。

(二)“纳粹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

“纳粹运动”的思想来源是“纳粹主义”。

“纳粹”就是“民族社会主义”的缩称,“民族社会主义”和“纳粹主义”在德语中的拼法是一致的。

“纳粹主义”就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它的逻辑出发点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然而,“纳粹主义”所说的“民族”概念不是正常的民族概念,而“社会主义”也不是正常理解的社会主义。

达尔文是谁?

达尔文,全名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黄金法则。这个法则是一种生物学理论,它只在生物界得到了验证。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有人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硬引入了人类社会领域,认为生存竞争普遍存在于种族和种族之间,甚至是人和人之间,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最早提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思想的是英国哲学家、作家赫伯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但“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美国思维》一书里。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指由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派生出来的西方社会学流派。这个流派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流派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指一种观点,也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认为“达尔文主义”,特别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

“纳粹主义”迷惑了很多德国人,特别是德国中下层民众。

“纳粹主义”所宣扬的“民族”是带有种族优秀、优等种族至上、“社会达尔文主义”、以犹太民族为代表的劣等民族不应该存活的内容的,而一般的民众却误以为它的“民族”概念可以实现民族独立、强大;它的“社会主义”不是指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制度,而仅是一种强调国家至上、中央集权、领袖代表国家、因而领袖至上的观念,它既反对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也反对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主张在国家、领袖的名义下,一切都是可征收的,包括任何财产甚至任何生命。

(三)“纳粹运动”兴起的行动指南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希特勒等人正是调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发展。

1920年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工人党”并把它改造成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后,他把这个政党“发扬光大”。他利用了“纳粹主义”为他所用,而且将它也“发扬光大”了。

在希特勒看来,“纳粹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以族群而分的种族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政党,而“纳粹主义”恰恰是他的“行动指南”了。

到了希特勒出任“纳粹党”党魁后,“纳粹主义”并非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意识形态,而是“纳粹党”所奉行的国家统制政策和行动理念,包括一些政治观点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极端思想:种族主义、反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神学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同性恋以及限制与其意识形态相反的宗教自由。

在希特勒看来,德国“纳粹主义”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世界霸权。

在希特勒看来,“纳粹党”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民族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利应由其一人掌握。由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自上至下按“领袖”原则来管理的政府,提倡“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作为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意识思想。

在希特勒看来,认为雅利安族为最优秀的、对人类进步唯一有贡献的民族,宣扬种族优越论。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北欧雅利安—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

后来,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本身不是“法西斯”,但它的内容滑向了“法西斯”,因而“纳粹主义”成为了“法西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极端表现形式。

再后来,希特勒将“纳粹主义”发展成为了他所想要的那个权力——“法西斯”,这是一种极端独裁的形式。

“法西斯”,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原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而此时的希特勒正是想要这样一种绝对的权力。

最后,说三点,一是从20世纪20年代希特勒发起的“纳粹运动”即“希特勒运动”的时代背景来看,这是希特勒利用了“一战”以后德国民众的民族心理“纳粹主义”由此兴起。这是“一战”后德国错综复杂矛盾的产物。只不过被具有政治野心的“纳粹党”党魁合理地利用了。二是从20世纪20年代希特勒发起的“纳粹运动”的思想来源来看,这是希特勒利用了“纳粹主义”,将“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断地进行改造,扩大了它的内涵,为他所用。三是从20世纪20年代希特勒发起的“纳粹运动”的行动指南来看,这是希特勒将原有的“纳粹主义”不断地发扬光大,在政治思想领域全面发展,成为了希特勒想要的“法西斯”这样一种极其极端独裁形式。

列位看官,在希特勒改造“纳粹党”的同时,他将当时在德国兴起的“纳粹主义”进一步发扬光大,发起了“纳粹运动”,后来就形成了他所需要的“法西斯”极端独裁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纳粹主义与新纳粹组织
海德格尔的哲学故事!
那些“小人物”是如何成为纳粹分子的?| 三辉图书
[转载]纳粹的四架马车
你没看过的32张纳粹老照片
纳粹党与德国国家的组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