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架线

架线

■作者:刘世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还很单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我们下放知青与社员一样感同身受。不过自从有了有线广播后就不一样了,那连通各村各户及田间地头的广播喇叭响起时,村庄就象被涂抹上一层新的釉彩,连生活也多了不少滋味。每天早上,悬挂在各处的喇叭按时一首《东方红》的歌曲把人唤醒,内容嘛,上至国家大事,如转播中央及省广播电台的有关报道,下到公社文件精神,领导讲话等都是通过有线喇叭传送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可别小看这个广播喇叭,它除了让基层组织和群众能及时知晓上级的有关精神外,还给农村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比如,每当公社广播员用她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播送着公社范围内的好人好事时,不论在家里还是田间地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竖起耳朵来辨听,如果报道中有本村的人物,那就有得热闹了:不仅被表扬的人一时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还有不服气的,他会说:“嗨,有什么了不起!看我的吧,明天我也要上喇叭!”于是人们就围着他一顿嬉闹。也有好事的知青或下放干部接着就把他的事迹写成广播稿投给公社广播站播出的,这便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也要上喇叭”的人就更多了!于是人人争着做好人好事,瞧,这就是广播喇叭的神通!当然,这些情景都是我们公社开通了广播以后的事,所以我为自己有幸成为开通有线广播出力的人而自豪。

  1969年秋收过后,便是我下放插队进贤县白圩公社向圩大队胥家生产队的整一年了。一年来,我们知青和当地农民一样,整地、育苗、施肥、插秧、耘禾、收割、打场……在感受收获不易的同时,也为农村精神生活的贫乏感叹。秋收后便是农闲,一天,队里突然通知我,公社要调我去架设广播线,我心里別提多高兴了,我深知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荣誉,是上级对表现突出的知青的一种褒奖;对公社社员来说,开通广播,将是一个活跃农村生活的大好举措。我欣然接受任务,兴高彩烈地去公社报到。

  到公社报到后才知道架线组由三人组成,一个是公社派来的小青年,叫文水,是架线组的负责人,另一个叫李建德。李建德本是部队的通讯兵,因其当领导干部的父亲在文革中的问题而受到牵连,从部队清退到流岭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让李建德负责架线技术还真是选对了人,因为这对于当过通讯兵的他来说是轻车熟路,不过我就完全是学徒了。由于我们都是年轻人,李建德也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架子,很快我们的关系就融洽了。

  按公社安排,我们这次架设的线路,是从公社经白圩大队再到罗家大队,要求线要架到每个生产队及自然村的家家户户,村与村之间经常要跨越大片水田、旱地和小山丘,难度可想而知。

  架线工作开始了。第一天,我们在公社做器材、工具配备的准备工作,并由李建德给我们进行简单培训,他教我们一些架线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而后就是自己练习。一开始我以为接线很容易,拿起两根线就用老虎钳笨拙地把它们扭在一起,李建德看了直摇头,他拿起线头认真给我们作示范:只见老虎钳在他手里上下翻飞,两根线在他手上很听话地一圈一圈扎牢,既整齐又规范,真不愧为通讯兵。

  第二天是个好天气,秋高气爽,正适合我们架线。这天我们很早就出发了。没有负载运输工具,更没有车,我们分别背着沉重的用作广播线的8号铁絲,带着紧线机、老虎钳、锣絲刀等架线工具,来到第一站--白圩大队。白圩大队就在公社旁边,房屋较多,架线只要巧借房屋的屋檐,在房屋的外柱上钉上绝缘瓷,拉上线紧一紧,再固定就好了。经过一天的忙碌,线顺利地架完了。虽然有点累,但旗开得胜,心情还是蛮愉快的。

  接下来要架设从大队到其下属的舍里生产队,这里离大队虽不算很远,但中间隔着大片农田,给架线带来一定难度。我们一方面勘查线路走向,一方面通知生产队派人砍树,挖坑,埋树干。生产队听说上级要为他们架设广播线,全村象过节一般高兴、热闹,队里立马组织人上山砍树,又在我们指定的田头地边挖坑、埋树干。那些干活的社员情绪一直是亢奋的,这也让我们感受到农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是多么强烈。中饭是队里安排的,社员们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池塘里现网来的鱼,自家鸡下的蛋,从田里现摘的蔬菜摆满一桌。我们喝着他们自酿的米酒,吃着可口的菜肴,和社员拉着家常。社员话里话外不离他们是多么希望大喇叭响起来,这让我们更增强了为农村架线责任感。饭后,我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干活。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操作流程吧。以我们当天下午干的活为例:先是背着沉重的铁絲,沿着埋好的树干放线,然后爬上树干装上瓷瓶,再把线卦上去,拉紧,用紧线器把线拉直,最后用16号铁絲扎牢,固定住。如此这般,一次次放线,装瓷瓶,挂线,拉直,扎牢,直到架线尽头。

  架线是个技术活,如何最快最好又最省力地把线架完,就要在架设过程中开动脑筋,因地制宜。有一次架线,中间要经过一个小山丘,山丘树多,灌木丛密集,对我们勘查线路不利,但这难不倒我们,李建德发挥他通讯兵的特长,带领我们既避开树多的地方,又尽量不绕道,勘查好一条较滿意的线路,并指导社员们把树干按规定立好,我们架的线便继续延伸。

  时值深秋,秋高气爽的天气有利我们野外作业,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在田间地头、山间小溪来回奔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的脚步走遍了沿途的山山水水,看着广播线随着我们撒下的汗水一路伸展,让我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架线对我来说新鲜,相对农活来说不算辛苦,但也决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记得有一次,在山脚下架线,我劲头十足“蹭蹭蹭”就往电线杆上爬,爬到半截,发现不对,怎么人往一边倒呀?原来电线杆没有埋牢,结果连人带杆倒下来,虽说我当时还算反应快,在快要落地的一刹那跳开了杆子,没被它压着,但还是摔了个四脚朝天,狼狈至极。还有一次,出工时天气还好好的,谁知过了一个多小时,天突然下起雨来,由于沒带雨具,我们赶紧往村里跑,因为毕竟是野外,回村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等到碰上前来给我们送雨具的社员,我们己成落汤鸡了。至于线用完了,到公社取线后又背着一捆二三十斤的铁丝走十多里路返回架线地,在灌木草丛中布线时被蛇吓得心惊胆战等情况,那都是经常的事。不过话说回来,哪有做事不辛苦的呢?

  就这样,整个架线历时数十天,按公社要求的线路上所有生产队、自然村都被我们的广播线连接起来,由于我们的辛苦努力、各队社员全心全意的配合,这件皆大欢喜的事办得十分顺利、圆满。之后,各村很快就把每家每户和田间地头的喇叭安装完毕。试播的那一天,公社领导不但要亲临还要“亲说”,后来公社广播员笑着偷偷告诉我们,公社领导是兴高采烈、郑重其事地坐在播音台前,清了清嗓子后开始说话的。公社领导现场的那幅神态我们没见着,因为我们当时正在一个村测听。不过,当领导清嗓子的“嗯嗯”声有如天外之音般突然廻响在村庄上空时,正在劳作的社员先是一惊,接着便是一阵长久的欢呼!这场面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e唱e和

  邹再新:老班长写得真好!我是亲身感受到你和李建德架线通广播的劳动成果的,它给村里社员、知青当年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期盼。下放耽误了我们几年青春,但就生活来说有苦也有乐,永远不会忘记。

  刘世荣:谢谢再新的赞扬,永远不忘我们一起在白圩的日子。

  李谦:农村生活平淡,我们都深有体会。有广播喇叭后生活有了点情趣,我们下放知青也有体会。为这种有情趣的事出力,是作者的“架线”经历,也是作者下放插队生活的一个插曲。文章对广播喇叭安装中和安装后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让人平添几许那个时代的情怀:鸡鸣、犬吠、笼罩于清晨薄雾中的村庄,村头喇叭响起时家家户户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磕碰声,我也揉着眼睛起床,思忖着:我的早餐在哪呢……往事并不如烟啊!

  雷杰凡:在《架线》中,领导试播一段写得生动形象很有味,让人大有身在现场、亲眼目睹的乐趣。

  熊大蘅:当年我们与农民一样,每天通过小小广播喇叭了解外面的世界,收听生产信息和天气预报,听革命样板戏。这几乎成为我们当年重要的精神寄托!现在有线的无线的网络已覆盖广袤农村,现代化都市更不用说。在享受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过去,那个简陋的小广播喇叭和支撑它的奉献者们。

  肖钝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上世纪人们对理想共产主义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好憧憬。有了电灯,黑夜不黑眼睛亮了;广播电话响了,人们耳朵长了,耳聪目明了!在广阔天地中,你参与了给社员架建“千里耳”的广播线,舍己忘身、顽强奋战,为当地村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上至公社书记、下至社员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击掌称庆,你也从中感受到快乐幸福,真正体验到了人生存在的价值、意义。可谓:细细话线进山岭,根根联系社员心。处处播传佳音起,念念不忘架线民。

  曾健平:我们高一(4)班的同学在插队生涯中发生这么多惠民便民故事,象一块块金子,放到哪里都闪闪发光。架线安装广播,在那个单调贫乏的年代和放露天电影一样是件大快人心、惊天动地的大喜事,全村象过节一样热闹,鱼肉酒上桌招待,那种场景让人想往。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农村有线广播和许多当时的新事物,如赤脚医生、赤脚老师等逐渐淡出农村历史舞台,但它们曾经对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不可磨灭。

  刘世荣:看了各位同学对文章的点评,心中很是欣慰。其实,大家在农村的那段日子里,都为农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在此谢谢了。

  章仁缘:安装广播线路,为农民放电影,科学育苗,教给农村孩子文化知识,与大队书记插秧打擂台等等,我班同学为农业拼青春,为农村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我也曾一边劳动一边画(赤脚画家),曾经冒着高空作业的危险,完成了从公社到县里诸多毛主席巨幅画像的重任。事实证明,这些知青在得到锻炼之后,在以后的日子里都有更大的作为。

  下图为作者刘世荣插队时留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 六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
【我的卧🐯湾】李进章|走进公社大院◇青年篇之❷
深情羊老岩
大喇叭与手摇电话
视觉 | 又见“生产队”
难忘知青峥嵘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