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康宁文集:让我们来世再重来!

让我们来世再重来!

——纪念母亲李璞玉诞辰100周年

■作者:李康宁

  春天的气息里万物生机盎然,而清明的时节里似乎笼罩着一层忧怨的萧寒,使大地披上一层阴郁的薄纱,肃穆厚重里夹杂些许的凄凉与酸涩。是怀念故人,还是追忆逝者?此时我的心里,盈满了渺远的思念,那些挥之不去的影像,远去的亲人、同事,早逝的好友,虚渺地浮在了灵魂里。天眼怜惜,魂应安好?“青山本是伤心地,白骨曾为上冢人”。哦,清明,生者与逝者的魂灵在此时交汇,把长长的追思留存在梦里吧!

  我母亲李璞玉81岁辞世,1996年安葬在七二一矿“四村”,至今已19年了。早想写点东西悼念母亲,却写不下去。最熟悉的母亲,真要付诸笔端,却显得如此艰难。都说时间会淡化对亲人的思念,可我对母亲的情感更加深刻、难忘。清明到了,更增添了我对母亲的思念,祝母亲在遥远的天堂过得开心、快乐。在母亲去世后的十九年里,我也从中年到了老年,正在慢慢地变衰老。思念母亲的时候,让我常常想起母亲为我流下的眼泪,想起母亲给了我汪洋般的爱,而我还没有来得及回报母亲汪洋中点滴的爱,她就离去了……多少次,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时常让我彻夜难眠,如果真的有来生,我希望还做母亲的儿子,再续今生的母子情缘,让我们一齐去承担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共同应对困苦生活、政治风雨的日子里,我与母亲结下了天高地厚的母子情分。我三岁时,母亲和父亲被迫政治性离婚(因为父亲隐瞒了个人历史,他早年是张学良部下的一个师级军官,在1957年“三反五反”运动中被查出来了,政府按战犯给予处理,关在抚顺战犯集中营),从此母亲与我相依为命。母亲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仅靠外公留下的三间房子,每月12元的租金生活。我十分清楚地记得,每月4.2元买米,菜自己种,柴火要走30多里路的乡下去砍,或平时在城郊捡些禾草和煤渣,除去买些日用品,争取每月省下4元钱,以买点穿着和过年过节之用。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常常有些意外的开支,使日子变得捉襟见肘,不得不向亲戚邻居借点。母亲对养鸡和鸽子情有独钟,每月都能卖四五块钱蛋和鸽崽子,但除去成本也所剩无几。父亲还没被抓进去之前,在菜园内种下了十几棵桃树,这也使我们多了一份收入。母亲很节俭,她用竹篮子将邻居家洗锅洗碗水盛起来,淘出里面的饭粒子晒干,以备下次煮稀饭吃,乃至到721矿后还带来了一口袋饭干。十多年里,我们母子就是这样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在我的记忆中,我家从来就没有用过牙膏刷过牙,只是用盐水漱口;从来洗衣服只是在脏的地方擦些肥皂;从来没有点过电灯;母亲一生甚至没用过一盒蚌壳油。我的儿时除了上学之外,就是帮母亲拾柴捡煤渣,抓鱼摸虾,捡西瓜皮当菜吃。

  母爱是母亲用生命和心血凝结的。母亲在43岁这个高危年龄时生下了我,这是她此生中的第一胎,也是最后一胎,因为怀孕期间从独轮车上不慎摔了下来,为了保护我,右手按在地上骨折了,从此落下残疾,此后便改用左手,成了名副其实的左撇子。母亲自己生病从不上医院,总是用土方子和草药自疗,家中自备的药品唯一的就是一盒万金油。有一年我得了打摆子病,发烧到摄氏42度,时冷时热,整整一个星期,母亲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急得她口舌生疮,她上山挖草药煮水一天给我洗三次脚,口服三杯,后来终于好了,多年后她说起此事仍有些后怕:“当时我胆子太大了,那药有毒性,真好不了,该如何向你父亲交待哟!”。1963年“三八”妇女节,我不慎摔断了腿,母亲请来世交的伤科郎中——水牛先生免费治疗,父亲也从战犯营寄来了他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30元生活费,同父异母的哥哥荣铎也每天下班后赶来照顾我,两三个月里都是母亲把屎把尿、喂饭按摩。耽误了很多给医院洗被子的活,少挣了不少钱,但母亲说钱不重要,只要我别落下残疾就好。一场病给予我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暖暖的亲情。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两只手,为了我、为这个家,天天泡在碱水里,几乎只剩下几条青筋和一把骨头,开皲裂开的口子里流出血水,手指也弯曲了,好像折弯而没有断的树枝。母亲有时望着自己的手,自嘲地说:“这哪是手指头啊,简直是鸡爪子……”现在想想母亲是一个多么坚忍的女人。

  母亲十分重视读书明理的作用。她受书香门第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教我打算盘,读唐诗宋词,背古中医《汤头歌诀》,念《本草纲目》,每个晚上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我接触四大名著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就是母亲,她讲完《西厢记》《拍案惊奇》《七侠五义》《说岳全传》后的第二天,我就把这些故事贩卖给了同学,因此我在同学中很有人缘。记得母亲1982年在721矿定居后,当时书店没有什么古籍,好学的同事骆浩龄听说母亲能背下《昔时贤文》,就缠着她一边口述一边做记录,多年后骆浩龄还说起:“还真是一字不差!只是说土话造成了一些音同字不同而已。”母亲对《三字经》《孟子》《诗经》等的理解对我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帮助挺大。

  博大的母爱是可以超越血缘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典型。我在工作中出差比较多,母亲总是要塞点钱给我:“多带点没坏处,穷家富路嘛,早点回来!”,其实我每次出差她都在窗口凝望我走远的背影,所以每次出差我都在心底听到母亲“早点回来!”的呼唤,不敢在外多耽误。每次我给母亲买的吃食,她总是私底下藏起来一些留给孙女李馨吃,平时我不让给孩子零花钱,可母亲总是背地里又给个三块五块。碰到家里边只要有一个人咳嗽一声,她就催着你要去医院看,可她自己即使病了从不上医院,总是说:“过两天就会好,又不是什么大病。”

  母亲的爱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亲生子,更值得称赞的是她对父亲前妻的儿子也视同己出。父亲囚禁时我哥哥13岁,正是逆反的年龄,亲情的两次重大变故使少年的他不知如何面对,第一次是他的生母病故,第二次是父亲被囚禁,他自己认为已经是孤儿了,可母亲给予了他亲生母亲般的慈爱,使他安心读完中学,在县卫生防疫站找到工作,并结婚生子。哥哥常说:“姨娘从6岁带大我,比我爸爸关心我更多、更强、更事无巨细。”

  母亲与外甥天赐形同母子,由于二姨嫁到乡下,儿子到了读高小的年龄只能送到县城来上,从小学到大学,母亲从生活到学习上都担下了做父母的全部责任,时值日本鬼子打到了东乡,母亲带着十几岁的他四处逃难,三个月后回到县城,房子被鬼子炸了,隔壁没走成的裁缝老婆,被鬼子奸杀后赤身裸体吊在柚子树上生了蛆。时隔多年后我到广州出差见到了表哥天赐,表哥说他女儿要和一个日本小伙子谈恋爱被拒绝了,原因多源于此。那次表哥买了几丈布和一些吃食交给我说:“小姨今年60岁,恕我不孝,不能前往给她过生日,东西不多,表表心意,小姨养育我胜过父母。逃难的日子里小姨冒着生命危险,到山下去打水给我喝,现在想想当时的稻田水真甜啊!”母亲去世时因是无疾而终,由于路途遥远没来得及告诉他,他在信中充满了自责与遗憾,后移民去了加拿大,还一再嘱咐我清明节替他多添一炷香。

  一日夫妻百日恩,在母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1975年,周总理特赦父亲回到东乡,后任东乡县政协副主席,他与大儿子一起住,有70多元钱一个月,母亲随我在721矿住,她多次拒绝收他的钱。父亲经常对我说:“你好好替我们孝顺你母亲,她真不容易,替我养大了两个儿子,尤其是哥哥与她非亲非故。1966年下半年她顶着大姨的压力硬是带着你到抚顺来探监,我很感动,今生无以回报!”其实这件事我很清楚,我当时随母亲在天津大姨家上学,“文革”已开始,大姨时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预感到山雨欲来,因为局里一些领导告诫大姨,你自己都自身难保,让你妹她回老家吧,不要让一个反革命的家属拖累你。母亲看到我有些懂事了,天津离抚顺比东乡离抚顺近,于是总想趁这最后的机会让我去看一次父亲,大姨知道了母亲这个想法后大发雷霆:“你们离了婚,儿子与他脱离了父子关系,你凭什么身份去看他,他还没有害够我们家里人吗!我抓了一辈子反革命,结果反革命钻到我家里来了,你自己上了敌人的当,是不是还要害我呀!”,尽管姐姐如何发怒,母亲还是争辩:“他也抗过日,也负过伤,当时结婚谁敢说出自己的国民党身份啊?儿子与他的血缘关系是想脱就脱离得了的吗?”最后,大姨拗不过母亲,找到邻居—局办主任马姨暗地里开了证明,我和母亲才得以去抚顺战犯营探监。母亲这不求回报的宽阔胸怀,无怨无悔的情愫令我感动。

  人不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亲人活着。1966年底,我和母亲在天津陪大姨过完最后一个年,就被遣送回到了东乡,“文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街道居委会叫母亲去报到,几位正副主任(后来叫造反派头头)告知:“璞玉,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你生父是革命烈士是不错,你大伯(养父)行医也救过不少人的命,但不能保证下一代不变色、不变修。不要怪我们,我们也是按政策办事,希望你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信任,把你所知道的你老公、舒同、你姐姐李蹊的事都揭发出来,争取立功,知道多少就讲多少。”母亲回答:“我与老公己划清界限,离婚多年,我是解放后结的婚,他在国民党的事我根本不知道,再说政府已判了他罪,说明事情都查清了。舒同和我姐姐参加革命时我还小,还不懂事,解放后又不在一起生活,我哪晓得他们什俚事呢?”造反派们也知道问不出名堂,只有将母亲列入黑五类,其后经常扫大街、陪斗、戴白袖标。

  注:当年,中央文革舒同专案组把我一个小孩子叫了去,威胁加诱骗,从我手上拿走了一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乡县党支部四人的合影,其中有舒同、李克昌、赵拔群。“文革”后,舒同问起这张照片,我如实说了,但再也没找回来。

  最不能接受的是在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把站的凳子踢翻了,让母亲摔了个跟头,还侮辱性地说:“看你养得白白净净的,就不是劳动人民。”母亲回答:“天生就晒不黑,我也没办法。”造反派说:“明天扒光你衣裳去晒,看你黑不黑!”后来街道花书记(女)出面制止才未得逞,这些事母亲从来不跟我说。

  多年后我才知道母亲曾想到过死,但因为我还小,怕以后没人管,另外还牵挂着大姨和她的一个养女,因为大姨交待过母亲,她如果一旦有不测,就将表妹接回东乡由母亲照看。母亲明白,人不是为自己活着,更重要的是为亲人活着。母亲是最无私的,她认为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为了孩子,她甚至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母亲可以很强大,在你需要的时候,强大到可以创造出奇迹!世界上比海更宽的是天,比天更广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因为它是无私的,是无限的,是高尚的。

  母亲是在我熟睡时将掉在地上的被子轻轻地盖在我身上的人;母亲是盛夏夜里为我打扇而自己的衣服却被汗水浸湿的人;母亲是我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那个对我最慷慨的人;母亲是因我惹她生气打骂我后又躲在角落里流着眼泪心疼的人;母亲是把所有都给了我而不需我丝毫回报的人。

  小时候只要躺在母亲的怀里,即使周围一片墨黑,而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长大后怀着对亲人的感激独自踏上了人生的征程,我渐渐远离了母亲,淡忘了她那曾经温暖过我的怀抱。但当黑夜与孤独来袭的时候,我依然会想念着母亲儿时的那个温暖怀抱,我好想,好想母亲再再爱我一次。母亲的情爱,母亲的身影,母亲的牵挂,总是人类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就是那生你养你的母亲。

  是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快到了,在这缅怀故人的日子里,花再多金钱也无法换回永远的失去。我只能把无尽的思念化成一行行带泪的文字,通过灵魂的信使传播到天堂,期待已故母亲也能感受到阴阳相隔之痛。今生已无缘再相聚,那就让我们来世再重来!

  愿天下人善待自己健在的父母,善待老人,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多跟他们说说话,不要等他们离开以后留下遗憾。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幸福,都能享受天伦之乐,都能长命百岁。

  ●写于2015年清明节前夕@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8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我的母亲孙平
伤痛的往事——被父亲打了45年的母亲
舒同博物馆舒同书法作品一览
​母亲的故事||陈亚林
父亲矿难致残母亲出走,13岁女孩撑起一个家
舒同书法,曾任中书协主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