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过度焦虑,难道甘心只获得「二流幸福」?

觉得生活乏味且无聊?做任何事都难以专注、难以进入「心流」状态?长期处于「内耗」?那本期推荐的《认知觉醒》也许会解决你大部分的烦恼,帮助你更新认知,用渗透的力量改变你的思考模式和做事方式。

——倩雯

这是「正在读」的第41篇原创文章

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仿佛走进了「死胡同」,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很有可能是我们在舒适区待久了,我们的思维跟不上现实的变化。

如果说处在自己的「思维舒适区」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是不愿去承担那份未知带来的「不安定感」,那么刻意练习自己的思考方式、阶段性地跳脱出自己的「思维茧房」,便是一种主动的「自我迭代」

毕淑敏曾说过:「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巨大的焦灼和忧虑。」持续成长、终身学习的人无一例外都具有「Keep an open mind」的特质,这也是《认知觉醒》这本书所教给我们的。

01

培养「元认知」能力:自我觉知的开始


作者周岭《认知觉醒》一书中说到,我们之所以时常感到焦虑,就是因为我们不具有或者没有刻意地去培养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复制出另一个「自己」来,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思考的过程本身」以及「我们的思考方式」、「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思维模板」。

周岭将这个过程比喻为:「人的思维就好比一把锤子,它不但能钉钉子,还能复制出另一把锤子来捶打自己。只要方法正确、时常修订,那么这把锤子就会进化成更高级的工具。」

当你经常觉得「心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困在某种消极情绪中消耗着自己,这些都是元认知不足的表现。

一个人能够主动开启「第三视角」、持续反观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时,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也就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黑塞笔下的悉达多记忆深刻,生在极易怠惰的优渥环境下,他却选择出走,去求道、去寻找能使自己真正安宁下来的那股力量,得道后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却已然是两个世界了。(戳此了解《悉达多》)

主动将原来的世界完全打破、在迷雾中踉跄、最终重塑更完整的自我,悉达多的成长轨迹绝对堪称「元认知」天花板。

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也就能够免于陷入生活的细枝末节、迷失其中,做任何事都能够以「大局观」去掌握「底层规律」。

曾经的天花板渐渐变得触手可及;曾奉为圭臬的,也终会脱敏,以更为平稳客观的姿态对待



02

保持「惯性」,不必那么「用力」

这里所说的「惯性」,并非咬紧牙关的苦苦支撑,而是一种已然形成「肌肉记忆」的长期习惯。

不管你相不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它都有自身的合理性。看似平常的「重复」,其实背后是对自我的清晰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够离「罗马」更近一步,以更高效的方式和更低的「试错成本」达到目标

日复一日的练习过后,一件事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自身来看,小白或会精进成斫轮老手;从客观条件来看,「问题」变成了「答案」、「结果」转化为「途径」,你也不再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消耗和时间成本,多「赚」出来的这部分精力,用来思考。

「当你努力停留在水面的时候,你会下沉;当你努力下潜的时候,你会飘起来。」

这份「下潜」正是要靠不断的重复、打磨,通过「惯性」让坚持这件事不再刻意,整个人的状态是松弛的、不紧绷的,你的「时区」也会在某一刻准时浮出水面



03

我们虽然只有一双眼睛,但世界是多维的


周岭在书中提到:「我们每一次的观察、表达和行动,都只能影响这个多维世界的一个维度。」

往往一些负面情绪、极端的偏见、甚至「严于待人,宽以律己」,都是源于视角单一

美国的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窃后,在回复朋友的慰问时这样说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愿意以多元视角去观察、理解、融入复杂的外部世界,是一种智慧,使人变得更加平和的智慧。

视角单一的另一个常见结果是:产生怨怼情绪。

很多人不满于现状,或是一段关系,或是所在的圈子,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没有推倒「思维里的墙」、没有认清自己的「内在需求」

之所以一边不满意、一边又不逃离,陷入纠结、尴尬的状态,就是因为现在的环境有你恰好需要的东西,也许是「稀缺资源」、也许是「情绪价值」,当然,也有可能是对长期生存的环境的一种依赖。不愿意承认的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让周全的「想法」落地。

多元视角只提供了可能性,也许会让你眼花缭乱,但它也能赋予你足够多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自主性,并且能够自洽,明了所有结果的内因,也就不会陷于自我苛责和归咎他人的恶性循环了。

刚上大学时看过一场TED演讲,演讲者卜秋静是个湖南妹子,当谈及她以后的工作去向时,父母坚定地认为:「获得幸福的唯一可靠途径是一份安定高薪的工作」,至于她喜不喜欢,那并不重要。

但卜秋静真正热爱的,是黄梅戏。于是十五岁的她写信给戏剧学校的校长、电台节目的主持人,得到的回应都是「已经过了学戏的黄金年龄」。

她在演讲中坦言:「我担心在余下的一生里,自己的命就是得到些二流幸福而已。」

意识到应该打破原有的认知体系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于是她开始主动地在书中和实践中刷新认知、寻找自己不同的使命。后来的她旅居纽约、在TED总部工作、并且成为了第一个受邀上台演讲的TED员工。

▲ 卜秋静TED Talks演讲:书籍如何成为心灵解药

一念的转变,让卜秋静的人生有所不同。当我们遇到类似抉择的时候,到底是步步保留、追求安定,还是跳出限制、努力破局?

边界是一点一点突破的、偏见是一点一点消解的,「相信相信的力量」,一步一步完善我们的认知体系,才不会被现实所拘囿,在多数时候拥有优先选择权,获得一流的生活和幸福

倩雯

非典型东北人,愿表达有益。

编辑 | 亦锦
图片 | 网络

推荐图书

《认知觉醒》
副标题:开启改变自我的原动力
周岭|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20.10

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事物规律,你将洞悉如何真正成事!

如果对自己不了解,我们就会被人的原始天性束缚,这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然而,如果了解大脑知识,我们就可以观察并指导自己,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让我们告别绝大多数人生痛苦。

一个人的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本书解答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如何保持极度专注?如何消除焦虑?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一个人真正的耐心从来不是苦哈哈的毅力支撑,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只要了解大脑规律,并知晓诸如“复利效应、舒适区边缘、学习权重比、学习平台期”等规律,我们就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耐心水平

你可能错过...

  /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100部TED演讲,提升思维认知
思维
认知觉醒
人生三次觉醒
六顶思考帽将针对问题的思考拆分成多个视角,帮助人们摆脱惯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