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生门,是母亲的死门
userphoto

2022.05.08 上海

关注

这是「正在读」的第55篇原创文章
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当33岁的夏锦菊被推进手术室时,并没有想到这次剖宫产会差点要了她的命。

「要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生第一胎。」她笑盈盈地说。「我生我女儿的时候肚子痛,我就自己去手术室,一边走,一边哭,然后就生出来了。」

夏锦菊长相清秀,性格也随和。这是她的第六次怀孕和第三次生产。她的主刀医生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称为「产科第一把刀」的李家福。


李医生行医20多年,主刀过3万多例产科手术,总能化解疑难凶险之症。所以,尽管夏锦菊这次遭遇的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还是对李医生格外放心。

  夏锦菊

「凶险性前置胎盘」,光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出厉害了。用通俗的话说,夏锦菊这次怀孕的胎盘长在了上一次剖宫产的手术切口上,更糟糕的是,胎盘已经穿过了子宫基层,触达了膀胱,以至于她的孕期伴随着经常性的不明出血。

李医生这次的任务,就是提前把婴儿拿出来,并确保大人的安全。

手术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不到30秒,婴儿就被取出。虽然他是早产儿,但几声响亮的啼哭让手术台上的夏锦菊安了心:他很健康,在新生儿科精心照料之后应无大碍。

夏锦菊的情况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急转直下的。在婴儿被娩出的一瞬间,她的子宫创面开始出血,失血量迅速达到了2000毫升。她的血压迅速下降,血从手术台上一直流到地面。监控器报警的滴滴声在手术间回荡,仿佛在提醒医生们,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赛跑。

上血袋输血、用止血带止血,情况得到了缓和。但只要止血带一松,1分钟的出血量还是有500毫升之多。子宫保不住了。

  手术台上的夏锦菊

李医生叫来夏锦菊的父亲:「不能为了保留子宫,到时候把命丢了,因小失大。你同意切,我也得切;你不同意切,我还是得切。」父亲同意了。

可是回到手术室,夏锦菊自己不同意。她恳求道:「李主任,能不能不切呀。你再努力一下。我今年只有33周岁,如果我是40多岁的话我还无所谓,你再努力一下吧。」

李医生犹豫了。一个医疗决定,常常没有那么非黑即白,交织着错综复杂的风险和利益权衡。

在「再搏一把」的时间里,夏锦菊陷入昏迷,监控器的报警声响彻房间,她两度心跳停止,命悬一线,靠心脏按压和电击从鬼门关被拉回来。李医生知道不能再等了,子宫不得不被切除。

  手术台上的夏锦菊

术后夏锦菊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全身插满管子。疼痛令她呻吟不止,只能靠止痛剂缓解。在这场漫长的手术中,她失血13000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4遍。

在她终于恢复了一些,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后,李医生去看她。谈到这场手术的危险和震撼,李医生对她说:「我这辈子都会记得你,你这辈子也都会记得我。」

这段血淋淋的生产经验,被记录在一部名为《生门》的纪录片中。

2013年到2014年,纪录片导演陈为军带着两名摄像,蹲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几个大老爷们儿,要拍一部讲述「中国女性如何生孩子」的纪录片。

700多天的跟踪拍摄中,他们记录了8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过程,并从中选择了4个,剪辑成纪录片电影《生门》。后来,他们又将素材重新剪辑成13集电视纪录片《生门》,将更多家庭的故事纳入其中。迄今为止,这两部作品在豆瓣上分别获得了8.7和9.4分的高分。

母亲温暖的子宫,是我们每个人的来处。女性承担了繁衍人类的重任,我们歌颂母爱之伟大,却很少直面生育过程中的残忍、痛苦和不公。《生门》将镜头对准了真实的孕育者和孕育现场,它将女性生育之痛搬到了台面上,令人深思这背后的观念窠臼与女性困境。

   导演陈为军(右一)

农历大年三十,一位怀孕40周、胎死宫内的孕妇独自来到中南医院产科。她将口袋里所有的钱掏出来,一共2000元,求医生马上为她进行手术。

剖宫产手术需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术后的陪伴照料,可当医生问到她家属的联系方式,她却坚持不肯透露。她填写的姓名「刘丽」,也查无此人。

血流得越来越多,呻吟声越来越大,无奈之下,医生只好拨打110,请派出所民警来见证,才给她做了手术。

直到出院,医生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

生育是一项权利,也是不容忽视的责任。怀孕需要男女双方,但未经深思熟虑的怀孕所带来的后果,却大多数时候由女性承担。

  李家福与「刘丽」

「我所有的亲戚都是穷光蛋。」说这话的是陈小凤的丈夫。他农村出身,打了太久光棍,后来遇见童年被拐卖、来自云南的小凤,才算是安定了下来。

小凤怀的是双胞胎,但是患有中央型前置胎盘和妊娠糖尿病,随时都有大出血的可能。医生告诉小凤丈夫,要保3条人命,需要至少5万元。倾尽全力才借到5000元的他,沉默着红了眼眶。

小凤总是躺在床上,被子盖到脖子,只露出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医生谈治疗费用,谈保大人还是保小孩,都是与她丈夫商量。她总是默默地不说话。

「你们家里情况不是很好,再出来两个孩子怎么样啊?」医生为他们家着急。

「慢慢搞吧。以前我们爸妈那么差的条件,我们兄弟姊妹四个,还不是过来了。」陈小凤的丈夫回答。

《生门》中记录的许多女性是失语的。孕育的过程由她们完成,但是否怀孕、如何治疗、生下来怎么养,却不以她们的意志为转移。

   陈小凤与丈夫

涂甜的丈夫快50岁了。老来得子,他对老婆格外宠溺,自己打趣「老夫少妻,肯定得宠着媳妇」。他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那段婚姻因为妻子身体原因并未生育,这曾经让他有很大压力,甚至遭人讥讽谩骂。

「无后」对于持传统观念的中国人来讲,令人抬不起头来,好像你在道德上低人一等。小孩出生后,涂甜的丈夫特地回老家祖坟上了香,告诉已逝的长辈们这个好消息。50多岁的大叔,笑得像个孩子。

在这真实的喜悦背后,其实是多年的心酸。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无法生育的女性是低一等的,在这样的观念背后,又有多少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生命呢?

 涂甜与丈夫

「孩子的生门,是母亲的死门。」看完《生门》,不愿歌颂母亲的伟大,因为这光彩的荣誉经常用来道德绑架,但它背后是母亲的伤痕累累。

在社会学研究中,有人将女性生育和养育等相关角色带来的负面效应称作「母职惩罚」。如果将「母职惩罚」这一概念扩大化来使用,你会发现在女性生命的细枝末节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去年大火的电影《爱情神话》中有句台词说:「一个女人没有生过小孩,人生是不完整的。」这种规训与要求,令多少心理上、经济上未准备好的女性匆忙完成生育,又令多少无法生育的女性自觉低人一等。

传统观念认为,生养孩子是母亲的事,母亲必须为孩子牺牲,否则就是自私的、不道德的。认为无痛生产对孩子不好,于是让母亲白白遭受生产的疼痛;认为母乳喂养的小孩更健康,于是全然忽视母亲乳房的皲裂和疼痛。

网络流行语「丧偶式育儿」,也折射出「母职惩罚」的一个侧面。妈妈不会育儿是不称职,但爸爸的笨手笨脚甚至不管不顾,却是可爱的、值得原谅的。

在职场上,育龄女性面临着隐形的歧视,延长女性产假更是增添了这种担忧。

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时代,性别平等观念愈加深入人心,女性对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比任何一个时代更迫切。然而生育之痛、母职惩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仍然没有被充分地看见和表达。

只要大多数人依然认为生养孩子是母亲的事,那么对母亲的歌颂只是一种束缚,一种修辞,一种PUA。

推荐每个人去看看《生门》,看看伟大母爱的B面,那些未被宣扬的劫难,未被安抚的疼痛,未被呵护的尊严,和永远丢失的自由。

作者:梦元

精神杂食类动物,书店打卡狂魔,咖啡成瘾者,猫奴

👇点击关注

在书中遇见问题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次切开子宫,四次全身换血,丈夫叫我忍一忍
为了保住子宫,她在剖腹产时心脏停跳两次,最后……
在「长城」扫荡下,多少人错过了这部国产好片
生门|“生孩子原没想象中那样简单”
他拍下80个女人生孩子,惊动央视。这部电影每个男人都该去看一看
产后五天,她选择自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