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觉得自己态度端正就很牛逼了吗?

文 | 阿何

在前面某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这么一个观点:在个人发展中,大部分人高估了方法技巧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持续性行动的重要性。

之所以会有这个错误的认识,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出了问题。不管是老师、父母还是朋友、长辈,都在有意无意给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行不行动是个态度问题,而不是个能力问题。

所以我们一日又一日的懈怠,但对此丝毫不觉得有压力——因为我们总觉得,真哪一天自己想要行动了,我们就会行动的。而且只要行动起来,我们就会变得很牛逼。

如果非要评选些所谓“世纪十大谎言”的话,我觉得这绝对算一个。因为基本上每一个人都用它来欺骗过别人,每一个人都用它来欺骗过自己。

想想看吧,下面的例子是不是会让你有种熟悉的即视感。

小学初中的时候,总有家长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口吻说道:我家这小孩呀,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太爱学习。要是他稍微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肯定就是尖子生了。

别笑,说不定诸位小时候就以这样的方式被父母“批评”过呢!

又比如,上大学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打游戏打了一个学期,结果考试挂了好几门。寒暑假的时候,恨不得打自己几巴掌,同时决定下学期开始努力,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激动人心的计划。

再比如,工作以后经常去旅游、饭局、打牌,看着有些同学、同事将大多数闲暇时间用在学习提升上,很快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心里其实非常焦急。总是不停地提醒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明天开始我一定要改变了。

那么,故事发展到最后,结局又会怎样呢?

“要是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的孩子,永远也没有多花时间在学习上;雄心勃勃的计划总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星期就被游戏轻易打败;焦虑之后,朋友还是在成长,你还是在旅游、饭局、打牌。

是的,你设想的种种美好结局并没有发生。最要命的是,你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你又开始进入下一轮死循环:在放纵一段时间后,心生内疚,然后制定计划,并坚信自己可以很好地执行计划。

自始至终,你没发现的是:

“持续行动”其实是非常稀缺的一种能力,它和态度有些关系,但并非全部由态度决定。

可以相信的是,大部分人在发誓自己要改变的时候,都是真心实意的。他们从未想过用发誓来欺骗自己,以获得短期的心安理得。

他们确实认为自己需要改变,也确实准备为此准备付诸行动。在那个瞬间,他们真真切切的比谁都期待开始和行动。

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精神胜利法是没有用的,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比如说,假设你的“持续行动能力”不足的话,即便态度再端正也会很快松懈下来。

就比如对99%的人来说,这辈子即便态度再端正,训练再刻苦,百米跑也是很难跑进10秒以内的——因为跑步是一种天赋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后天训练,另一方面取决于基因。

又比如假设你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训练,写作能力不足。即便你态度端正到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但还是没办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态度端正是好事,但也就仅此而已。真正做事,还是要遵循基本规律的。能力决定你的上限,态度决定你的下限。

很多人之所以没法持续行动,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比如说:缺乏自律性的锻炼,意志力太薄弱;又比如说不懂得如何培养习惯,不知道如何做时间管理;再比如说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建立目标感,不了解如何根据目标设计自我奖励体系,等等。

明明是一个专业化训练的问题,偏偏几乎所有人非要把它理解成态度问题。貌似在自责,其实是一种偷懒行为。

我们总懒于思考问题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因为思考太费脑子了。那么,干脆将所有问题都怪罪给态度吧,这样多简单。以后要解决问题,只要端正态度就可以了。

多么美妙的谎言。

阿何的话

作者:阿何,毕业于清华的理工男,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职场充电宝创始人,个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屡次发誓要努力,却屡次自欺欺人
态度真的决定一切吗?
闲说态度
享受工作,乃自然之大道!
孩子态度端正了,就能学习好吗?
高一上学期学生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