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术式,术中将后方椎板掀开一定角度来增加椎管容积,脊髓可以在“弓弦”原理的作用下向后漂移,从而避开前方致压物的压迫,达到缓解脊髓压迫的目的。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固定术相比,具有手术视野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颈椎活动度影响小及可同时解除多节段脊髓压迫等优点;但颈后肌肉组织的广泛剥离、棘突及韧带组织的切除、椎板原有解剖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术后出现颈后肌肉萎缩、生物力学失衡及轴性症状的发生。

颈后肌肉韧带复合体(MLC)是颈椎重要的维稳结构,其包括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上所附着的肌肉组织,对颈椎的静/动态力学平衡及生理曲度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颈伸肌的C2及C7止点

颈半棘肌是颈后伸肌群中最重要的组成肌束,起始于上位胸椎的横突,止于C2~5的棘突,其中以C2的棘突止点最为重要,颈半棘肌在维持颈椎后方张力、保持颈椎前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除颈半棘肌外,颈后第四层肌群里的头下斜肌、多裂肌、头后大直肌、回旋肌及棘突间肌均止于C2棘突,上述肌肉止点一旦被破坏,容易出现颈后肌群张力不足问题。

在常规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为显露C3的侧块和C2/3之间的黄韧带,需部分剥离C2棘突上的肌肉止点,如果术中得不到很好的修复,可使颈椎的张应力作用减弱,导致术后颈椎曲度丢失及后凸畸形发生。C7棘突是项韧带的重要止点,同时亦是斜方肌和小菱形肌的起点,作为韧带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加颈后韧带复合体的力臂长度。

重建颈半棘肌C2止点

常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需要暴露C3~7节段的棘突和椎板,术中为显露C3椎板的外上缘,须离断C2棘突止点的下半部分;因此,部分学者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做好颈半棘肌完整性的重建。
由于肌纤维呈纵向走形,术中有时很难重建被剥离肌肉在枢椎棘突上的止点,即使强行将颈半棘肌等颈后伸肌群缝合重建,术后仍有18%的患者出现颈椎后伸无力,严重者将导致颈椎后凸畸形发生。
即使术中对颈半棘肌附着点进行重建,术后仍然有18%~32%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因此,如何保持颈半棘肌的完整性似乎要比重建肌肉止点更为有效。

保留颈半棘肌C2止点

在解剖结构上,C2椎板下缘部分覆盖到C3椎板的上缘,这就给C3节段的开门造成不便;因此,有研究尝试采用C3椎板切除联合C4~7单开门的方法来消除椎板叠加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又不影响脊髓的减压效果。这一术式改良不仅解决了C3椎板开门问题,还保留了颈半棘肌在C2棘突止点的完整性,从而使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从50.0%降低到17.5%。
C3椎板的切除不会影响到颈椎术后的整体稳定性,相反,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得到更好的维持。

 保留或重建C7肌肉附着点

在解剖结构上,C7棘突最长,而且处于颈椎序列的最低端,颈椎在行屈伸运动时,所承受的张应力最大,同时在维持颈椎稳定性上发挥重要作用。C7棘突是小斜方肌和菱形肌的重要附着点,因此,对累及C7水平的M-CSM,其推荐采用C3椎板切除、C4~C6椎板开门、保留C7棘突的椎板上缘切除术治疗。
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需要切断棘上/棘间韧带、黄韧带等结构,部分去除颈椎棘突,不仅影响到颈椎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影响到颈后不同层次伸肌的附着,因此,术后容易出现轴性症状和曲度丢失等并发症;术中尽量保留或重建颈后肌肉韧带复合体(MLC)已成为脊柱外科专家的共识。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轴性症状——你真的了解它么? | 骨科在线手机版
学术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论著】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菁讲:C3椎板切除C4-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根性症状的解除:前路还是后路?
体态-颈椎前凸问题与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