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不去深圳?怪你没办边防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从外地来到深圳的人来说,他们的记忆里一定会保存着一张叫边境通行证的证件,简称边防证。



        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众多寻梦者来到深圳这片热土。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给特区的治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为了让特区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建成了二线关。这道二线关由铁丝网和巡罗公路构成,它东起小梅沙,西至南头安乐村,在关外两区与关内四区之间,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屏障。这道屏障将深圳划分为里外不同的两个地方,关内与关外的概念就此在深圳形成。


        在深圳,关内是指包括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在内的四个紧临海疆的行政区,这四个区的对面即是香港;关外则指西北方向边的宝安和龙岗二区,这两个区离香港较远。因此,二线关的设定,即是特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特定时期政治上的需要,实际上,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迎接1997年香港的顺利回归


        边防证成了外地人来深圳的必备物件,就如同暂住证一样,成为很多人对深圳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凭边防证通关的时代,边检站关口是个热闹的地方,每天有无数人通过,同时也有不少人被边检人员清出来,卡在关外。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二线关的政治效应消减与此同时,它对特区发展的阻碍性逐渐显露出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外来人口的迅速膨胀,深圳发展成为一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在庞大的人口数量面前,繁琐的边检制度让关口变得不堪重负。


        2003年,有关部门对特区边防检查制度做了相应的调整,“二线关”的检查逐步开始放松,2005后,边防证逐步消失。到了今天。这张陪伴着深圳人走过了漫长时间的证件,已经彻底成为我们的追忆。


        边防证消失之后,深圳的二线关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那以后,深圳进入了一个由政治约束转变为自我约束的时代。这是一座城市的自信,同时,也反应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


        有人说:“深圳能在短短30年有如此巨大的发展,跟铁丝网的“圈养”有着莫大的关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坚持传统计划经济和主张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遥远的思想距离。而“铁丝网”就像一座拉近各种政治力量的桥梁,它相对平衡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解释铁丝网的作用:主张计划经济的人将铁丝网视为阻挡市场经济这只怪物进入内陆的铜墙铁壁;而主张市场经济的人则将铁丝网视为保护自己改革实验的屏障。但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去解读,都绕不过“脆弱”这个词。深圳曾经的渺小与现在的伟大,点滴的历史与每一个成就,都应该被平等地铭记。

关注微博,随时随地

分享新鲜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里的深圳40年:华强北是无人区,叶玉卿海报贴满全城
“二线关”温度
【深圳生日:二线关.】(组图)
深圳关内关外
你还记得当年的深圳特区“边防证”吗?
漫步深圳绿道之二:梅林水库到西丽长源村绿道_步步踩在点子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