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建工程兵:永恒的深圳奇迹与国家印记

        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严重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全地区只有一个700多人的集体性质的建筑公司,一个10多人的建筑设计室,水泥厂、红砖厂、石灰厂都只有一个,大型的建设项目根本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1979年底,中央派出2万基建工程兵南下参加特区建设,他们挖山丘,平水塘,修公路,是深圳最早的建设者


南下的基建工程兵


1980年初,深南大道从上海宾馆到南头检查站路段几乎都是这样的石头山,两万基建工程兵把这些石头山全部搬平

        2万基建工程南下进驻深圳,在荒地上建设城市,成功修建了市政府大楼、红岭大厦、直升机场、电子大厦、深南大道等一大批基建。


80年代初期,基建工程兵修建的市政府大楼。


基建工程兵修建的电子大厦

1976年的深南大道

1982年的深南大道

        先期赴深的基建工程兵驻扎在通心岭片区。据老兵介绍,那时的深圳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基建工程兵架起的军用帐篷就在通心岭山坡上,到处是荒坡野岭,荆棘杂草,热的时候里面高达50多摄氏度,硕大的蚊虫满天飞,随时袭击着战士们裸露在外的肢体。


深圳当时的工程兵驻地

        到了1980年,基建工程兵大部分搬迁至竹子林片区,由于竹林茂盛,士兵们便充分发挥智慧,就地取材搭起竹棚当家住,1981年改为住板房,1982年改为铁皮房。但地处南方的深圳,台风和暴雨说来就来,即使是铁皮房,也难逃被吹歪卷飞的厄运。据记载,1983年9月深圳来过一场十级台风,八成的简易工棚都被吹跑,生存之艰可见一斑。


当时所搭建的一些简易窝棚

        除了住宿,饮食也是大问题。据老兵们回忆,当时,“面朝大海没水喝”,打出来的井水又咸又苦,根本无法饮用。食物更是匮乏,当时的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渔村,食物极度匮乏,很难再供应上千人的部队,因此,工程兵们经常饿着肚子干活。加之火辣辣的太阳,烧烤着几乎冒烟的工地,严重吞噬着战士们的体能,无时无刻不在磨练着战士们的意志。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基建工程兵还是顶着压力,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神话。


基建工程兵勘察当地地形

80年代初期,来深的基建工程兵在火车站卸运施工设备

        1983年9月,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自此,两万基建工程兵才算真正“转战南北,扎根深圳”成为融入深圳血脉的一份子。

        深圳今日的辉煌,绝对离不开基建工程兵昨天晒下的汗水。这个保留时间极短的兵种,这些背井离乡来深建设的勇士,值得我们感恩,应该被我们记住

注:基本建设工程兵,是我军保留时间最短的兵种。中共中央决定1966年8月1日开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1982年撤消,只存在了16年。基建工程兵部队最大建制是师(支队),分为建筑安装施工部队、水文地质部队、铀矿地质矿山部队、黄金地质勘探生产部队、基建工程支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区建设的拓荒牛: 两万基建兵南下建特区
香港回归专题(四) ▍谁是最大的收益者?97个瞬间见证这个庞然大物的诞生!
图说深圳基建工程兵的30年(上)
第一批建设深圳的工程兵有多少人留在了深圳?
竹子林,老了?
创造深圳奇迹的第一代拓荒创造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