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环路边上的陆徵祥家族墓
沿阜外北营房中街北行, 路东就是百万庄路8号。在临街处,可以看到一座精美的西洋建筑,这就是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徵祥的家族墓。

该墓建于1920年,已有百年历史。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陆徵祥,从百万庄天主教教会墓园购得了这块墓地,并把祖母和父母的遗骸从上海迁葬至此。

墓庐体量不大,但设计精致,门廊上方刻有西文“FAMILLE LOU。坐东南朝西北,面向罗马教廷方向,透射出其中蕴含的宗教意味。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希腊神庙式门廊,花岗岩梁柱,灰色砖墙,前方后圆的造型,呈现着西洋建筑特有的庄重和稳固;屋檐和上面覆盖的黑色琉璃瓦,则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朴实和素雅。

陆氏家族墓分上下两层,上为祭堂,下为墓室。墓室门开在背面,据说墓室内原有两座铜像,一座为“孝子救亲”像,另一座是陆徵祥的“哭亲像”,以示其长跪墓前。只可惜,铜像在1958年大炼钢时被化铜了!

拾级而上,便来到祭堂门前。据资料显示:祭堂顶部有天使彩绘,四壁镶嵌着众多名人题刻,有同治状元陆润痒的汉白玉挽联、康有为的门联“至孝能营万家豕,阴德予大驷马闾”、溥仪的题额“孝思维则”,还有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黎元洪、徐世昌、张睿、胡惟德、伍廷芳、孙宝琦、吴芨孙等40多人的墨迹,行草隶篆俱全,别处难得一见。

遗憾的是,因未经修缮,且不对外开放,无法步入祭堂之中,去细细欣赏品味。

文革时期陆徵祥家族墓遭到严重破坏,屋顶上的十字架和地穴的三口棺材都被砸毁,因为墓室是花岗岩建造的,得以幸存下来。后来一直当作仓库。

陆徵祥,1871年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和北京同文馆,也就相当于是外语学院科班出身。他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晚清曾任驻俄国彼得堡参赞,驻荷兰、俄国、瑞士公使,北洋政府时期任外交总长、国务总理、总统顾问等职。作为一个外交家,他对中国外交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而他的公务角色也让他充满矛盾。是他替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也是他在巴黎和会上毅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他在晚年发出了“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感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启钤的营造学社与李诫营造法式
北洋政府驻法公使胡惟德及夫人照片
他是北洋政府的外长,为何多次拒绝老蒋赴台邀请,坚持留在大陆?
顾维钧旧居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历任政府首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