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昔日的牲口市场 曾经住过乾隆朝的两代宰相
       东四,自元明清至今,都属京城繁华之地。

旧时的东四不光有着香火旺盛的隆福寺和车水马龙的庙会,更有许多著名的胡同,明清时期的朝廷大员、社会贤达、文化名人等多居其中。

东四路口在元代时称十字街。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有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又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为东四牌楼(其实这个地名读起来应该是东,四牌楼),东边牌楼额上写有“履仁”二字,西边牌楼额上写着“行义”二字,从“行义“牌楼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旧时的朝阳门城楼。可惜的是,路口的四座牌楼于1954年被拆除。

近两年,我偶然发现原来矗立在东四路口西边的行义牌楼,不知何故被重建在西四地铁站前了!?(上图所示)

礼士胡同

位于东四南大街路东,在明清时就是京城小有名气的胡同之一。过去胡同里曾是贩卖驴骡的市场,故叫“驴市胡同”,直到清末宣统年间,废除了牲口市场后,人们才根据其谐音雅化改称“礼士胡同”。

        礼士胡同全长723米,宽7米,是条幽深的巷子。胡同深处有浓郁的绿荫,两旁的颜色是典型的胡同灰,给人印象最深的胡同景观,当属几座保存完好的大宅门和路北墙上精美的清代砖雕。


01


43号院——

清乾隆年间大学士  刘墉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宝瑞先生的《君臣斗》和李保田的《宰相刘罗锅》尽管都是故事里的事,但据清末震钧《天咫偶闻》记载,大学士刘墉住在礼士胡同(现门牌43号)却是正史。
别看这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在当年是臭哄哄的牲口市场,在清朝官职再大的汉人也得住到南城去,内城里只有王府和在旗的高官才可居住。而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当初住到这里,是乾隆皇上特批的。虽说享受到了特殊待遇,但老刘中堂做人一直很低调。刘统勋于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后,驴市胡同大学士府的主人就先后变成了他的儿子刘墉和孙子刘之。

刘统勋、刘墉父子创造了“一门两宰相”的佳话,但刘墉的侄子刘之虽然书读的不错,但执政能力却比爷爷和叔叔差了不少。嘉庆年间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品大员,却因为渎职被革了职,老刘家也从此败落。

      如今的刘府门前只剩下两块上马石、泰山石敢当和满是雕花的门墩儿静静的卧在那里,仿佛在讲述着从前的历史……


02


61号院——

刘墉府  轿房旧址


礼士胡同61号院曾经是大学士刘墉家的轿房。

         院内各家各户杂乱的搭建了许多小房儿,连精美的影壁墙也已经被遮挡了一半。

03


129号院——

清末武昌知府  宾俊宅


据《北京文物胜迹大全》记载,这个院子为清末武昌知府宾俊宅。其子锡琅败家,将宅出售,后被投机米商李彦青所得。那个时候,129号院远没有如今的规模与华丽。直到20世纪30年代,此院的主人变成了盐商巨富、"天津八大家"之一、号称"李大善人"的李家第四代李颂臣。李大善人买来后,请原民国内务部总长、大营造家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才建成今日之规模。解放后,这里曾做过印尼驻华大使馆。

此院落的临街大门为三间,颇具规模,大门两侧有一道八字影壁墙,这组四合院建筑在整条胡同里十分扎眼、气派非凡。

影壁和外墙上都雕刻着极其华丽的图案,这种装饰墙在北京胡同中是很少见的。据说电视剧《大宅门》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外景。

04


131号院——

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旧居


国民党名将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一期,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毛泽东电示东北局对郑将军"应给以礼遇"!

郑将军还曾受到周恩来嘉勉和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及家宴招待。


漫步老胡同儿,就像品味一部百科全书,胡同中的一个院落、一块砖、一片瓦都有着上百年历史。

置身其中,仿佛钻进一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既看到了北京城的过去,同时也看到了现代文明对这座城市的渗透……


点个赞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只有东四胡同才能代表京城?
【探寻东四】如果只去东四胡同博物馆,那你就亏大了!
024-东四协作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十四)
看了几十年电视剧,才知道“宰相”“丞相”不是一回事
北京的胡同第51集:东四六条
京城胡同/东四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