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的守护神 都城隍庙

路过金融街,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城隍庙。感觉这座恢弘的古建筑,被淹没在了一片高楼大厦中,风格显得有些另类。别看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殿宇,它却是历史上一直庇护京城的——都城隍庙遗存

古时候,人们把有水的城池称为城,无水的城池称为隍,后来二者合二为一,把所有的城池都成为城隍。在古人眼里,一座城池,必然有神来护卫,所以守护城池的神也就被称为了城隍,并且都会“配套”建有一座城隍庙。那么,这里为什么叫都城隍庙呢每座城池都有行政级别,城隍庙也有相应的级别。比如城隍庙建在县城,那就叫县城隍庙;建在州城,就叫州城隍庙,元大都的城隍庙,自然就叫都城隍庙了,它是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之首。

古人供城隍,其作用是保护城里百姓的安全,后来为道教所供奉。城隍是中华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爷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很大,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自然对城隍爷更加重视。都城隍庙还是老北京著名的庙会之一。  

为什么叫“寝祠”。这座寝祠是“神寝”,也就是城隍爷的住处,道教建筑都有“神寝”,而且是位于中路建筑的最后方。想了解“寝祠”在整个建筑布局中的位置,去参观一下东岳庙就明白了,两者都是元朝道教建筑,东岳庙也有座寝祠。

都城隍庙始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年),名佑圣王灵应庙。天历二年(1329)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明永乐年间重修,改名大威灵祠。明清期间多次修缮,香火繁盛。清同治十年(1871)毁于火灾,后又修复后殿及仪门。  

庙坐北朝南。原建筑群共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三重门(庙门、顺德门、阐威门),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是中轴线上的大威灵祠和寝祠。其它还有钟鼓楼、两庑、牺牲所、井亭、燎炉、碑亭等。现仅存后殿(寝祠)5间,都城隍庙是研究元代大都城地理方位的重要遗迹。

寝殿周边,已经修成了一个下沉广场绿化带。

寝殿为单檐歇山顶,红墙青脊金色琉璃瓦,飞檐上走兽五只,气势雄伟,颇有一些皇家气度。应是当年的真实情况的写照,不是现代仿古建筑的臆测。

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了三座石碑,其中两座石碑曾作为民房墙壁,碑身字迹仍依稀可辨,分别是顺治年间之《西棚老会碑记》和雍正年间之《重修京都城隍庙挂灯会碑记》;另一座石碑则被敲断后深埋地下,字迹已磨灭不清。现三座石碑被重新竖立于寝祠两侧。

古代庙宇进行大规模修缮时,一般都会立一通碑,勒石以记功德。香火繁盛的寺庙,会有很多石碑,记述历朝历代修缮的情形。这里保存较完整的石碑只有两通。

估计庙里还有很多石碑,但是很多已经不能成套。赑屃、碑座与一些柱石、旗杆座物散放在草坪上,仍旧诉说着当年曾经的繁华。

都隍城庙在光绪初年毁于大火,后来就日渐衰落。再后来到了近几十年,该遗址破旧不堪,成了水电印刷厂的库房,私搭乱建严重。2005年,作为“人文奥运”保护工程,都城隍庙才得以修复。

随着金融街地区众多老胡同的消逝,历经风雨的都城隍庙(寝祠)成为林立的高楼间最后的古都遗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去过的全国各地城隍庙(一)
道观大全之上海城隍庙
后土之殇(中下2)
骑行记——保定城隍庙
祖国风光(1055)宁陕城隍庙
城市的守护者:城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