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蛰 | 依依一望 柳色撩人


春在柳色中。杜牧在《新柳》中写道:“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鹅黄嫩绿,仿佛只在江南烟雨中,其实北方的春柳也很美,细小的“青眼”与碧蓝如洗的天空,两种饱和度很纯的颜色在一起,同样令人心生摇曳,任春意萧骚。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柳》有这样的文字: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

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

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

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

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好像只在诗人作家笔下,柳才是让人牵挂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太容易获得,反而常常被忽视。


高濂在《遵生八笺·春时幽赏》中写柳:“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鹅黄,二月,娇拖鸭绿,依依一望,色最撩人。若截雾横烟,隐约万树;欹风障雨,潇洒长堤。”鹅黄又新绿,春三月,柳色月月不同。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惊蛰二月节


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了“柳”的象形文字。


文献中最早记载柳树的是《夏小正》,书载“正月柳稊(音题,嫩芽)。稊也者,发孚也。”是关于柳树最早的“植物笔记”。


《诗·国风·齐风·东方未明》有“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之诗句,是用柳枝围成篱笆。



柳,小杨也

弱而垂流东门之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往往是杨、柳并称,甚至用杨来解释柳。《说文》的解释是:“柳(古字),小杨也。”


《康熙字典》在解释柳的时候,相对于杨做了一个辨正:“杨柳一物二种,《毛诗》分而言之者,《齐风》‘折柳樊圃’,《陈风》‘东门之杨’是也。”并引用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从形态上进行分类,说“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物二种也”。


华如黄蕊,子为飞絮

性柔脆 ▋叶青而狭长


《广群芳谱·木谱》中这样说柳的习性:“柳,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其长条数尺或丈余、袅袅下垂者名垂柳。木理最细腻。”


《植物名实图考》补其不足,对柳的繁殖系统做了描述。“卷三十三·木类‘柳’”条:“柳,《本经》下品。华如黄蕊,子为飞絮,前人以絮为花,殊误。陈藏器已辨之。但絮有飞扬者,亦有就枝团簇者,俗以为雌雄。又种生与插枝生者,茎干亦不同云。”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折柳相送 ▋思量却是无情树


秦汉时期植柳得到了很大发展,柳树被引植到皇家宫廷苑囿中。《汉书·五行志》载:“昭帝时,上林苑种大柳。”《西京杂记》载汉梁孝王建有忘忧之馆,并在其旁种植柳树,西汉枚乘作《柳赋》加以称颂。《汉书·周亚夫传》载西汉将军周亚夫驻军河内(今河南沁阳、博爱),于军营中植柳, 称名细柳营。


《三辅黄图》记载西安灞水两岸广植有柳树,其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成为后世“折柳”之风的来源。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为何折柳伤离别?前人的说法有如下几种:


其一,“柳”“留”谐音,借折柳可以传达惜留之意。


其二,汉代开始,灞桥离京,两岸植柳,离别的情景总伴随着柳,依依不舍之情恰好借柳比兴。


其三,人们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柳极易成活,一条柳枝插于泥土之中,便可成活,明代戴羲辑《养余月令》说:“百木唯柳易栽易插,但宜水湿之地尤盛。”古人借此传达出希望亲友像柳树一样落第生根、在远方能够入乡随俗的深情厚谊。


其四,《诗经·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是春天的象征,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给人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也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其实,怨柳之情不仅在汉语语境中,在西方文化里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英文中用来表达垂柳的词语是weeping willow,直译过来就是“泣柳”,德语中的“垂柳”直译为“丧柳”、“黑柳”,而且德语垂柳一词有时还有“忧心忡忡的人,愁眉苦脸的人”之意。而将柳树与人的思恋忧伤之情联系起来,也是西方人普遍的文化现象。



柳神:文雅之神

 ▋五柳先生


汉代《三辅故事》载:“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而稍晚些, 柳神就正式出现了。《三峰记》有:“李固言未第时,行古柳下,闻有弹指声,问之,曰:‘吾柳神九烈君也,用柳汁染子衣矣,果得兰袍,当以枣糕祀我!’许之。未久,状元及第。”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柳秀才》则直接将柳神化身为文雅的秀才。


与文人相关的还有东晋陶潜以堂前的五棵柳树自命,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喻“不慕名利”、“忘怀得失”的高洁品质。世人也因此称他为“五柳先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柳的高洁寓意至此在中华文化中便有了准确定位。



祛邪得吉

折柳插门 ▋作薪煮食


民间以柳祛邪得吉的风俗由来已久。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先以杨柳枝插门,随枝所指,以酒铺饮食祭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记:“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目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画柳

春三月,树木垂条 ▋迎风摇扬之意


柳自古就是画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以柳入画最早是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面中以银杏、垂柳作主要景物。


五代南唐时著名山水画家董源擅长画柳,如《夏景山口待渡图》就在堤岸边画垂柳十株,生根、发枝、分干为状各殊,下垂的柳叶或簇聚或疏散,变化多端,但不作飘扬摇曳之态,表示夏日风定树无声。


宋代柳树的画法极为完备,《论画琐言》称:“宋人多写垂柳,又有点叶柳,垂柳不难画,只要分枝得势力耳。点叶柳之妙在树头圆铺处只以汁绿渍出,又要枝梢有迎风摇扬之意,其枝须半明半暗。又春三月,树未垂条,秋九月柳已衰飒,俱不可混,设色亦须体此意也。”



射柳之戏

 ▋躤柳


射柳是古代一项重要竞技游戏习俗。《金史·礼志》云:“行射柳、击球之戏,亦辽俗也, 金因尚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镟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宋代射柳为军中之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云:“以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划子箭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躤柳枝。”躤柳枝即为射柳。



杨柳

图文/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居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天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说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1935年3月4日于杭州



插画/王文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趣说“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转载]多情最是泉城柳
济南的春柳
【西南作家散文】黄良木 / 杨柳依依
二月初八话垂柳
中国柳文化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