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陈酿 | 霍洛维茨经典录音推荐(中)

一场接一场的演出邀约、在陌生的城市和音乐厅间走马灯般的切换、翻来覆去地演奏烂熟的曲目......,盛名之下的霍洛维茨,也收下了功名的代谢物。

当然还有年轻时他那多少有些浮夸的,将钢琴弹得冒烟的风格,尽管总能赢得观众的尖叫,却无疑是对体能巨大的摧残。和当时许多大演奏家一样,霍洛维茨也不得不依赖药物,以透支身体的方式维持在舞台上的活力。1936年,如日中天的霍洛维茨突然以健康不佳为由宣布退隐,虽然在3年后复出,但1953年,大师再一次以同样的理由,玩起了消失。

然而这一次,似乎是真的消失了。雷神的脑残粉们,习惯性地将偶像的归隐贴上“淡泊名利”的标签。然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深度疲劳,是重压下的艺术家,灵魂和身体的同时坍塌。


8年后的1960年12月,被前苏联解禁的新一代钢琴巨人,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突然以王者的姿态君临卡内基音乐厅。整个纽约沸腾了,几乎所有的头面人物都来到了现场。在霍洛维茨的家门口,这个乌克兰人以电光火石的演奏,迅速征服了世界。

事实上,就算此前另一位俄派钢琴大师——吉列尔斯的到来,也没有让老雷神有一丝动容,哪怕苏联人还在卡内基成功挑战了他的保留曲目——柴可夫斯基第一钢协。但这个李赫特,或许真的有些不同,他同样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和速度、充满弹性的分句和对弱音妙到颠毫的控制,新“雷神”的皇冠似乎加冕在即。


连一向孤芳自赏的老雷神,在事后也不止一次地表示出对李赫特的赞美,尽管这种赞美多少有些意味深长:

那些苏联钢琴家里面,我只看好李赫特,他的斯克里亚宾太棒了,我也自叹不如。

什么?斯克里亚宾?这不是霍洛维茨精神上的导师和世袭的演奏领地吗?


1965年5月9日,卡内基音乐厅,座在钢琴前的霍洛维茨,已经告别了这个舞台整整12年。远离人群的簇拥已经太久的他,要再次以某种方式去说服他们、吸引他们、甚至征服他们......,就像征服他手下的钢琴。

但这一次,那个曾经火爆的技术雷神,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唱片推荐 / 历史性回归 / 在卡内基

20世纪钢琴演奏史上的历史性一刻,就被收录在这张同期发行的黑胶唱片中。在霍洛维茨归隐的12年里,模拟立体声录音技术也突飞猛进,让CBS发行的这张唱片,无论从历史价值、演绎水准、还是录音品质上,都达致巅峰。


发行:CBS Sony / 录音:1965

巴赫 | 托卡塔&赋格

霍洛维茨居然以年轻时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涉及的巴赫作品,作为重返舞台后发出的第一个音响。显然,在这12年中,大师首先开启的是对自身曲库的升级。然而,霍洛维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却依然故我。

经典的赋格乐章,居然是一派天真调皮的表情,好似丛林中奔跑跃动的小鹿,每一个音符都自带欢乐,让人怀疑这是否真是200多年前那位沉静冷峻的复调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吗?不,这是孩童般的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大师颠覆了经典,但你却无法以音乐本身的立场加以批评,因为它们真的是美妙至极。

斯克亚里宾 | 升C小调音诗

自少年起,霍洛维茨就深受斯克亚里宾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了钢琴家的一生。在如此重要的现场,大师必然要拿出最拿手的斯克里亚宾。

钢琴琴键是在大师的抚摸而不是敲击下,勾勒出无比精妙的旋律线条。音响强悍的征服者,在这一刻蜕变成音乐的魔法师。此时的霍洛维茨显然更关注对声音的控制,这种控制不仅是要全力发出最强音,更是要全力控制住每一颗极弱音,让它们各自具有微妙的色调和意义。


舒曼 | C大调幻想曲.第三乐章

霍洛维茨选择浪漫主义时期,在和声和节奏上都变化多端的舒曼小品,显然是蓄谋已久。他们极富说服力地展现出大师全新的美学趣味。

其间精妙的控制令人叹为观止,速度和力度常常渐慢渐弱至旋律线几近断裂,音乐却在寂寥无声的边缘,神奇地回归。颗粒感极其清晰的触键和踏板的巧妙应用,更是让和声在朦胧中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

这是王者归来的一刻。在卡内基,61岁的大师,已然破茧重生。

唱片推荐.霍洛维茨弹肖邦


事实上,很多专业人士都质疑过霍洛维茨的大师地位。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钢琴家除了喜欢根据自己的特点,“篡改”原谱外,对曲目的选择也完全基于个人偏好,你很难定义他是某方面的演奏“权威”。


正如斯纳贝尔之于贝多芬、鲁宾斯坦之于肖邦、古尔德之于巴赫、季雪金之于德彪西,他们都通过对作曲家重要作品全集式的诠释,将自己的名字和作曲家永久地关联在一起。而霍洛维茨,却从不屑录全集。他挑挑拣拣,就像皇太子选妃,只选所爱。



拉赫玛尼诺夫算是霍洛维茨的“精神教父”,问题是他也只弹拉三,至于如雷贯耳的拉二,不好意思,没兴趣。贝多芬从来不算他的菜,他却能将老贝的《华尔斯坦奏鸣曲》玩出一派王者之风(当然在速度上,完全不是贝多芬)。至于肖邦,很多人批评他弹得缺少阴影过渡,用情不深。然而,霍洛维茨弹出的几支玛祖卡和波罗乃兹,又是无比惊艳的存在。


发行:CBS Sony / 录音:1971

幻想即兴曲

很多肖邦史专家眼中对于这支曲子的评价是:“优美,但不太健康、是有待拯救的情绪”。而霍洛维茨却在这里玩出了激情、幻想和坚定。


在一连串快速追逐的音符中,拉开了幻想的序幕,好似少年的嬉戏。至中段,大师没有处理成寻常多愁善感的夜曲风,而是给出清澈明亮的音色,好似对爱情甜美的追忆。接下来,分解和弦的洪流被释放出来,戏剧性效果更为强烈,音乐在一种不安的情绪中回归。


唱片推荐.霍洛维茨弹斯卡拉蒂


1989年11月5日,纽约的古典音乐频道播报了一条新闻。


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今晨在纽约的寓所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讣告过后,电台直接开始播放霍洛维茨演奏的斯卡拉蒂。的确,没有霍洛维茨,这位和巴赫同期的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或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沉睡。

这些作品自然大多是基于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较之现代钢琴,古乐器音色单薄、表情不够丰富,作曲家是通过复杂装饰效果的联接,来拓展音乐的表现层次。但这对拥有丰富音色和情感表现力的现代钢琴演奏家来说,往往却无从下手。难怪加拿大钢琴怪杰古尔德,在1955年那次对巴赫哥德堡变奏的现代诠释,会引发全世界的一片惊呼。

这一次,引发惊呼的是霍洛维茨。赞美和异议同古尔德如出一辙。


发行:CBS Sony / 录音:1965

B&F小调奏鸣曲

在霍洛维茨标志性的强弱对之比下,钢琴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歌唱性。想象中应该存在的装饰效果,被洗练冷峻的旋律线和丰富的音色变化所取代。在一片宁静的氛围中,音乐透露出一丝哀怨。一种极为个人化的“浪漫”表情出现在巴洛克音乐中。

批评家指责霍洛维茨违背了“原则”,从头到尾都是节奏和力度的各种炫技性变化,是空洞的音响效果的堆砌。霍洛维茨则把岳父(托斯卡尼尼)貌似一堆废话的言论搬出来回应:

托斯卡尼尼常说,如果你想让评论家满意的话,那就不要演奏得太响,也不要演奏得太轻;也不要演奏得太快,也不要演奏得太慢。

此时的霍洛维茨,已然和过去那个将钢琴弹得冒烟的雷神告别,代之以对键盘更为强大的控制,以及对无上限音乐色彩的营造,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音乐无比微妙的轻与重、快与慢的变化之间。


是的,你可以质疑霍洛维茨对音乐原始文本极端自我的背离,或是对钢琴声响效果偏执的追求。然而,你又必须承认,他所传承的是,自弗兰茨.李斯特和安东.鲁宾斯坦以来,基于辉煌的技术来表达强烈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传统。如今的演奏家则讲求的是精准和忠于原作。然而艺术个性的消亡,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不是对我们这个成天喊着个性自由的时代最大的嘲讽?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

期 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音乐会
听20世纪钢琴皇帝霍洛维茨演奏肖邦
霍洛维茨演奏肖邦波兰舞曲 大师就是大师 也只能是大师
[安评乐道]伟大钢琴家及钢琴音乐漫谈——六指琴魔:齐弗拉
霍洛维茨周末“在家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