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吴梦知:《花儿与少年3》到目前为止,我都很喜欢

 

说实话,当第三季《花儿与少年》刚开播时,冷眼君就想要采访吴梦知。因为作为第三季《花少》的总导演,冷眼君特别想知道她对于自己制作的这一季节目的真实想法,相信也是很多电视同行们想要了解的。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未能如愿。

 

可能是因为节目首播之后所面临的种种争议,冷眼君也曾在首播之后评论过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她整日整夜在后期机房,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跟大家对话。于是,想要采访到吴梦知就成了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在上周,也就是在节目即将播出第六期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个能够与她对话的机会。

 

冷眼君问了吴梦知9个问题,或许从她的回答中,你能对《花儿与少年3》有更多感性上的认识,当然,也可能始终无法消除你对节目的偏见。但没关系,冷眼君相信,接下来的文字,一定是大家通过播出的节目无法感知到的内容,是一名节目创作者对于内容的某种执念和真实情绪的表达。

 

就像吴梦知告诉冷眼君的,电视就是大众传媒,每个观众都是个体,每个个体接收到的是什么,那就算是表达了什么。所以,冷眼君也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篇采访之后,能够有所思考就好,因为那至少说明你还愿意去看看节目聊聊节目,这其实就是对制作团队最大的褒奖。 

Q
A
&

问题一:

第三季《花儿与少年》已经播出完第五期,撇开收视率不说,截止到现在,您对节目本身是满意的吗?


吴梦知:更准确地说,是到目前为止,我都很喜欢。


这个节目做到第三季了,能够在非常大的局限里,去重新设想一个和之前不一样的模式和故事,并且一步一步在完成它,从创作层面来说,这是必须的。没有创作可以活在回忆里,更不可能再去重复,而从目前的实现度来看,有很多新的收获。我很喜欢它年轻的气息,突破了过去的画风,我喜欢一切新鲜的能量。

 

至于满意,对于电视制作来说,永远有满意的部分和不满意的部分,很难一言概括。我更在意的是,这一季既然被放在周日的深夜档,它就必须面对这个收视环境下的一切。包括去研究PC端的播放量和互动力,帮助我们正确地判断内容输出的真实能量。在这个多屏的时代,不能再用某一个单一数据和维度去思考,这本身也是一个新维度的学习。

 

所以,我们团队都有共识,要坚持做面向未来群体的节目。这一季节目,站在前两季的肩膀上,不是为了图省力,而应该看得更远。

 

Q
A
&

问题二:

其实这一季节目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一些争议与好奇,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您个人的角色转变,您怎么看“总导演”这个角色?通过这一季节目的制作,您觉得自己有完成这个角色应有的功能了吗,或者有赋予其新的特色?

 

吴梦知:有争议是很好的事,说明大家在思考,还愿意为此想一想、说一说,说明这个话题是有趣的,这季节目带来的碰撞是有趣的。我们团队,自己也会每天争得不可开交,我自己的内心也会有很多种声音在对阵。我以为,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碰撞和冲突之下,以流动的状态进行的。所以每一集播出后,都引发了剧烈的讨论,这特别像是我们和观众一起在开策划会。这种平等和开放性,是这个自媒体时代的优势,让我们不用闭门造车。所以,我很认同这样的对话方式,反而最怕的是一潭死水。

 

但这并不是我个人角色的调整带来的,作为一个幕后的普通的电视导演,完全没有这样的能量。这一切,还是内容、平台和艺人明星的关注度带来的。

 

“总导演”,在我看来,就是最不需要创作的那个人,更像是个救火队员,哪里起火就去哪里解决,其实是一个特别无趣的角色,哈哈哈。同时,更是一个保护者,保护整个团队的创作和执行。大家可以一起吃苦,但尽全力不能让他们受伤。在不好的时候,你要站在最前面,让大家不要害怕;在好的时候,你退到最后面,不让任何人掉队。

 

中国的电视制作,从我入行到现在,都是“学徒”模式,没有系统的训练,更没有速成。所以,当我不得不来做这个总导演时,就是学以致用而已。这件事,我回避了很多年,但避之不及的时候,也可以迎难而上。这个“难”就是,必须放弃惰性,去建立多维度的思考,去解决很多创作以外的问题,去做很多以前我绝对不做,现在也依然非常不喜欢、但必须去做的事。

 

就目前而言,我所做的,肯定有很多缺失,但也是在所有局限下,能做到的。我们没有谁不尽力,我特别感谢我们团队年轻的、充满能量和包容性的小伙伴们。


Q
A
&

问题三:

第三季《花少》最大的改变,目前看来有两点:第一,人物的年龄结构被重置,打破了以往姐姐与弟弟的组合,换成了四男四女的年轻画风;第二,两条并行的旅行线索,陈柏霖的单人与另外7人的集体游。请问做出这样改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吴梦知:很简单的出发点,就因为年轻人太可爱了。他们莽撞、笨拙,但直率,天真。年轻是一种独有的“质感”,是我们所有成年人,不断失去的质感。我希望去记录下来,希望能让正在年轻的人,看到自己最可贵的东西,希望老去的人,关照自己也曾经怎样荒唐无邪过。

 

《花儿与少年》做到第三季,这次就是记录和还原所有少年才有的胡闹、萌蠢、没心没肺。人真正的衰老,不是年龄,而是离开了自己内心的“少年”。你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吗?是什么时候离开自己的吗?我希望这一季节目会提供一点点答案。当然知道,这很难做到。但很幸运,有这么一场记录,让我们多了一个机会,在某一天可以回过头来再看看。

 

增加“流放线”的设计,是尝试解读事物的两面性。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世界也是在矛盾冲突中发展的,是永远在变化的动态中的。所以,不论我们在哪一种境地中,都可以去想想,它的另一面会是什么样的。《花少》是一个旅行的故事,做到第三季了,它是时候可以有更立体的视角了。

 

1)从人群的关系而言,一群人和一个人,哪样可谓更好呢?其实都一样。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热闹,也有一群人的困扰;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孤单,但也有独立的自由和自在。人生,并没有什么“更好”,只有什么更适合你。一旦选了,就好好地走完它。

2)从旅行的意义而言,展现的是两种极端——

一群陌生人结伴远行VS一个人独自流放。

这个是技术层面,是戏剧的诉求。用两种相对极端的冲突,去叙说故事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个人也还是很喜欢。

喜欢这一群陌生的年轻人,一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悲喜交加;喜欢流放者的强大的温柔,他帮很多人实现了一辈子可能都实现不了的“一个人的荒芜地行走”。

 

Q
A
&

问题四:

从网络反馈来看,有很多网友觉得这一季节目像“流水账”,缺少前两季节目中的“撕x”爆点,您会觉得观众很难伺候吗?您觉得旅行真人秀究竟要表达些什么?

 

吴梦知:观众不是用来伺候的,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创作者和观众,通过一个载体,不断地相互表达和碰撞,生产出新的“有趣”,这才是一个文创作品的意义。这是一种开放的健康的对话,没有谁奴役谁。

 

“流水账”之说,我一直在消化和思考。反观第一季,它的流程感也很强,当时也有很多人说“流水账”。后来发生了一些事件,那是当时的真实;而这一季,没有发生那些事件,是现在的真实。我们不会为了让故事精彩,就刻意去制造事件,因为这个节目,它终归是一个观察类的真人秀,不是一场戏一场戏写出来的。它不是电视剧,它的特质就是看一种真实的发生。

 

而对于“撕x”之说,我只能说我个人的想法,我认为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不同的主张会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大家愿意把真话直接说出来,反而是健康的关系。所以,这一季里,我们不会刻意隐瞒人和人之间存在的困惑。但人和人的关系,底线在于,任何情况下,不可以向他人扔石头,不可以去伤害他人。如何才能用正向的途径,相互理解,才是重要的命题。

 

旅行真人秀,本质上所表达的就是,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未知的旅行,和人生是最契合的隐喻。我是谁,在哪里,明天会发生什么,能走多远,会遇见谁……都是没有提前答案的;未知的地域、陌生的伙伴、各种险境中的困扰…都是你的镜子;而人在失去了所有标签、所有支撑时,真实的“我”才会显影。

 

所以,这个节目中,每个参与者,会获得自己的领悟,也希望每个观众,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Q
A
&

问题五:

其实从陈柏霖的单人线索能感觉出来,您其实是在试图诠释旅行中的两种状态,即单人和集体,但似乎在后期层面,并没有特别突出这一点,以至于很多观众在看第一期时有些无力感,不知道导演的设计动机是什么,您怎么看?

 

吴梦知:其实刚才聊了一些了,《花儿与少年》不是电视剧,是真人秀。真正的“流放”,如果跟大家期待的不一样,但“真实”的力量恰恰就是,它并不会和你想象的一样。

 

一个人的旅行,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充满戏剧性。“流放”的线路,其实也给了柏霖很多可以去的地方,但他选择一口气开到目的地,这是他的真实决定,也是他的人物性格。这样也很好,我们不会干涉。而这也正是单人和集体的对比,对比感还是很强烈的。

 

Q
A
&

问题六:

随着最新一期的8人汇合,似乎从一开始营造的两种旅行状态就此结束,从而将看点从两种旅行状态变为了个人与集体的融合,以及新人与团队的相处等,那么后续还会有两条线的平行结构去诠释旅行吗?如果没有,那前几期陈柏霖的单独旅行是不是就有些可惜,没有将这种单独旅行的状态体验延续下去?

 

吴梦知:不可惜,因为已经有万千少女都想和柏霖哥去流浪了,哈哈哈。话说,虽然柏霖哥很帅,很温柔很优秀,但他吃了很多苦,还是给他一点时间,和大家在一起吧。

 

以及,从另一个命题上,到底是自己一个人更快乐,还是和大家在一起更快乐呢?嗯,也许,要自由就难免孤独,而有所依傍,就得放弃一些自我……你会怎么选呢?这是我们在接下来的几集里开始呈现的。

 

Q
A
&

问题七:

虽然前两季节目您是总撰稿(总编剧),但是因为文案的传播使得《花少》其实打上了深深的的吴梦知烙印,您觉得一季真人秀中,文案究竟应该扮演着一种怎样的角色?

 

吴梦知:没什么改变。影像最好不需要文案,如果需要时,文案永远服务于内容。文案只是一个节目在庞大的完成过程里,很小的一个工作,不值一提。

 

Q
A
&

问题八:

《花少3》跟前两季相比,您觉得有突破吗,有的话,具体体现在哪里?真正想传递给观众的又是什么?有没有表达清楚?

 

吴梦知:总的来说,人物结构、故事场景,都改变了,旅行规则的“未知性”被放得更大了。同时进行多空间的叙事,是一个挑战。

 

至于传递给观众的,我始终以为,电视就是大众传媒,每个观众都是个体,每个个体接收到的是什么,那就算是表达了什么。我们无意去放大自己想传递什么,这个节目就是一场对话。从目前的播出来看,大部分观众接收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这挺好的。

 

另一方面,也看到比起前两季,当下有很大的一种集体焦虑。前两季,房间里絮絮叨叨可以剪二十分钟,但这一季,聊天的剪辑不会超过三分钟,但大家还是经常会很着急很着急。这个是节目需要去进行的一个平衡。

 

Q
A
&

问题九:

您个人对“旅行”是怎么理解的,更喜欢哪种状态,《花少3》中能找到原型吗?

 

吴梦知:我个人的理解,“旅行”就是离开。你抽离开一段时间,成为不常有的那个自己,但那可能恰恰是你最真实、不受任何标签捆绑的自己。

 

在亚马逊丛林的高空,一望无际的时候,深深感受,原来,在没有人的地方,世界反而会变得很大。而那一刻的宽阔和无瑕,让我感觉自己像不存在一样。其中每个人物的状态,我都能找到自己的某一些影子,但没有原型,因为任何他人的人生,都没有可借鉴性,你就是你自己。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对第三季《花儿与少年》有更多感性上的认识,有关这一季的改变与尝试,也能或多或少找到一些动机。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创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一份坚定。

 

节目创作是一件没有绝对标准的事情,但相比之下,给予试错空间、让团队成长,也许比单期收视的高低来的更加有意义,希望《花少3》后续的故事能越来越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花儿与少年3》总导演吴梦知:冒险,是对生命的热爱
《花儿与少年》的文案为什么这样写?
吴梦知文案创作特点最强分析
揭秘芒果高收视背后的女人:吴梦知,专注熬制“鸡汤”整十年
【图文】《披荆斩棘的哥哥》火了,我们能从“百万文案”中学到哪些写作技巧?
从首席文案到总导演,《花少3》会与“留守”电视人吴梦知相互成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