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明跃升!从内容生产到信息分发,技术如何重塑资讯生态 | 媒体新星球



代号为 媒体”的球,正在经历一场裂变。


万物竞合,规则破立。陆地、森林、水源、居民......强大的技术内生力呼唤着新的星球秩序,即将完成跃升的文明,正用不容置疑的声音宣告:媒体业已踏上由技术构筑延展的,坚实的新陆地!


今年的2017腾讯媒体+峰会我们首次提出了“媒体新星球”概念。未来16天,我们将从新陆地、新森林、新水源、新居民四个篇章展开探讨,对应今日媒体世界的技术赋能、内容竞合、商业渗透与用户连接。11月16日当天,16位海内外重磅嘉宾将同时降落上海,与600位到场来宾一起,共同描绘媒体新星球的蓝图。


这片全新的技术陆地,将如何支撑传媒业新愿景?

改变已经发生。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全年媒体行业技术变革大趋势,重新认知这个已在巨变中的资讯世界。


俯瞰新生态,勃勃生机。



新山峦:内容生产

新技术助力原创报道重回顶峰


一方面,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正在解放媒体的内容生产力;另一方面,技术也融入到各种新型的内容形态当中。


加持内容生产


从基础业务写作来看,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就现阶段的机器人写作,已经发展至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往期文章中,我们回顾了《华盛顿邮报》Heliograf、PA通讯社产品Radar等机器人写作的案例。



机器人写作多适用于数据丰富的领域,可以帮助记者完成枯燥的数据分析工作,另外,应用于写作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等短消息类报道时,数量和速度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如《洛杉矶时报》推出的,可以适时监测并在Twitter上更新地震情况的机器人Quakebot,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会被取代,目前看来,“分工协作”是较为可能的趋势。机器人程序负责数据挖掘、分析等重复性工作,以及可以设置固定模板的突发短讯,而记者可以从中解放出来,负责重大新闻以及深度专题报道。各自发挥优势,技术成为了从业者的助力。




在文字报道之外,智能视频剪辑成为解放行业生产力的又一法宝。于2012年成立的短视频制作服务平台Wochit,通过引入AI技术实现视频自动化生产,在全球吸引了超过350家媒体使用其付费服务。以Go pro推出的软件Quick为代表,可以自动分析视频并寻找匹配歌曲,让用户随时随地制作视频短片,智能视频剪辑也开始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创新内容形态


技术催生并融入了内容呈现的多种创新形态,单以视频领域为例,就有直播、短视频、竖视频、交互视频等花样。


2015年末,NRK(挪威公共广播公司)推出了一部采用竖屏摄影模式拍摄的纪录片,Snapchat和Facebook等社交巨头开启竖视频风潮,诸如《华盛顿邮报》和《国家地理》这样的大型内容方,也开始尝试竖视频形式,以便更好地触达年轻和移动端用户。


横竖视频观感对比


过去的一年里,Quartz推出了创新项目Machine with Brains,侧重于生产与AI相关的垂直内容,首次促成了全景扫描的竖视频的生成。Snapchat为了方便广告商格式转换,上线了一款基于浏览器的广告制作工具Snap Publisher。


众多技术手段的匹配,加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手机的竖式握持习惯,社交平台成为主要内容入口等原因,竖视频这种创新趋势仍在延续,在广告转化率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Snapchat报告显示,全屏竖屏视频广告的播放完成率比横屏视频广告高9倍。




再说交互视频,传统线性情节的视频叙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爱给自己“加戏”的观众,而交互视频这一形式,则可以赋予观众更多的参与感,观众可以自行选择接下来的剧情走向。


Verse交互视频制作平台


在制作工具方面,Youtube允许用户自定义时间轴节点、自定义热点区域并添加超链接,实现触发跳转,提供了基本制作技术。国外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专门的交互视频制作网站,如HapYak, Verse, clickthrough, wirewax, Popcorn Maker, SnapApp等。




VR/AR技术也为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觉呈现形式。根据BBC报告,VR逐步融入编辑室,读者能够通过手机观看全景视频,或者借助特殊头盔体验VR叙事。前者是较为浅层的技术,后者则能提供沉浸式的体验。AR则是通过手机达到“增强现实”的视觉效果,如Quartz可以将报道对象AR化,比如在现实中投映出卡西尼探测器模型,展示其尺寸和规模。


#Quartz AR效果演示视频



新陆地:内容分发

A.I.正在重构资讯星球新版图


媒介的意义即在于有效的沟通与传达。生产出来的内容如何更快速、精准地抵达读者,又如何争取读者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是各大机构正在努力用技术革新回答的问题。


产品push:花式抢夺注意力


锁屏Push作为一种新闻速递形式,被各类新闻App广泛应用。起初主要发挥第一时间送达突发新闻的功能,而后呈现出丰富新闻背景、提供深入分析的多样化趋势。


因而,在特朗普解雇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James Comey的事件中,《纽约时报》、CNN和Buzzfeed从推送的内容、标题、频率等各个层面优化了Push内容,以期对新闻事件有更好的呈现效果。


这三家媒体的尝试还可部分归于内容策略,《卫报》风格更加技术流,各种形式大开脑洞,优化App的Push功能。如《卫报》创新实验室App增加了Shifting Lenses功能,从多个视角推送新闻,用户可以在推送界面左右滑动,而无须跳转,另外,还可以在锁屏界面直接观看直播画面。另外,推送会停留在通知界面,实时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用户的打开率。



Push已经是资讯应用产品中的必备功能,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技术玩出新意了。



算法个性化:热趋势与冷思考


基于算法推荐机制的个性化分发尝试一如既往,算法所代表的精准满足信息需求、扩展细分市场的概念起初非常理想,所以很多媒体纷纷做出相应尝试。但热趋势中,算法正在面临读者“过滤气泡”、“信息茧房”等质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今年上半年,《纽约时报》对其网站和App进行个性化改造,而读者多是反对的声音,“不要试图成为Facebook”。在后续的几个月里,它陆续进行了一些个性化实验,比如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访问时间、地理定位来决定推送内容,最终希望达到的是,在传统报纸编辑选荐与网络个性化模式之间达到平衡。

 


近期,哈佛尼曼实验室的一篇报告详细地探讨了这一技术机制,承认个性化算法的力量,但也不能只将个性化留给算法,“你仍然需要一个人类编辑”。如一款移动应用NPR One,在技术推荐过程中,都会有人工参与——技术发展,人的主体性反而随之突显。




聊天机器人:是分发也是交互


聊天机器人实质是对话式程序,人们可以使用口语或文本与聊天机器人互动,比如Siri。在媒体领域,这种对话形式的信息分发也一直在被尝试应用。


比如《华盛顿邮报》在Facebook Messenger平台上线聊天机器人,向用户分享和推荐最新文章,也有闹钟提醒、与奥运会同步的赛事问询等小功能。《纽约时报》则有人工运营机器人程序、人工编写对话+机器推送、根据编辑思考模式设计拟真机器人等形式,来让聊天机器人更有“人味儿”。



基于聊天机器人的信息分发可以调动读者参与,因而具备交互属性,这也是其积极之处所在。在之后,还可以在其工具性和个性化程度上继续进化。




智能资讯:存在即入口


包括智能音箱在内的搭载人工智能的硬件技术革新,为资讯的分发提供了更多的入口选择。


2014年亚马逊推出Echo智能音响,搭载Alexa语音助手,CNN立刻推出了为Echo Show制作的新闻快讯节目。之后传媒“搭车”的尝试还有,将既有的语音资讯与语音助手应用相结合,比如,亚马逊联合《华盛顿邮报》,利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为用户“读新闻”,将资讯板块纳入Alexa语音助手生态圈。



智能家居概念则意味着,人机交互更加“场景化”,基于语音助手这一核心,你的衣食住行的载体都有可能智能化,成为信息的收集端和输出端,但凡可见事物都能成为“行走的超链接”。





从内容生产到信息分发,技术既为传媒从业者的内容生产提供助力,也提供了更多抵达读者的方式:在精准适宜的信息分发之上,增加了更加贴近的交互属性。同时一个有趣的衍生是,技术看似缩减了很多人类发挥作用的环节,实际上算法等技术应用,也在反复提醒着“人”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


最后,附上Future Today Institute发布的关于影响传媒业的科技趋势报告,或许,它能为你勾勒出硬核驱动下的传媒业未来。




未来,技术还将怎样雕刻传媒业态?


11月16日,坐标上海,2017腾讯媒体+峰会】上,全球媒体技术大佬带你看见内容业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考点预测07丨从名词解释考到实务写作,「人工智能」是海王考点实锤!
用户量突破1亿 CCTV微视6.0开启电视AI互动新世界
【企业之道】张一鸣研究(上篇)——企业家能量系列之二十
机器人写稿不新鲜了!从事实核查到卖广告,各大媒体正在为AI编辑部疯狂打call
2020年了,欢迎来到“智媒时代”
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信息时代的驱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