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隆重呈獻趙無極最大氣磅礴的宇宙起源—市場僅見最大甲骨文系列《大地無形》

關鍵鉅作 比肩知名博物館藏

在不知不覺之中,我被誘入光明,就是那樣自然洋溢著信仰的偉大。同時我也感覺到祖國的古藝術,敦煌藝術,以至唐宋藝術中共通的情趣。這樣大約在1955年末,終於脫離了危機,自己想說的話沸沸騰湧,已經能夠把握著表現了。新的空間變為己有,在那裏面自己能夠自由的呼吸。


— 1959年〈趙無極的自白〉

隨著1950年代中期趙無極經歷人生與情感的劇變,將無可宣洩的感情投入創作,從此展開藝術生涯最重要的關鍵時期,1954-1958年間被稱為「甲骨文」時期,因深受學術界推崇,巨幅作品多為國際知名美術館與機構所藏,出現在市場上的作品如鳳毛麟角,十分珍貴難得。《大地無形》在1957年於法蘭西畫廊展出後,旋即為私人藏家所收藏,歷經五十年後曝光於市場,當時已在萬眾矚目下刷新市場紀錄,而今相隔十年重新現身,更無疑是難得一見比肩知名博物館藏的良機。

左上:趙無極《黎明—不早不晚》1957年作 200 x 300 cm. 日本 京都 國立近代美術館藏

右上:趙無極《風》1957年作 130 x 195 cm. 美國 紐約 所羅門 · 古根海姆美術館藏

左下:趙無極《火》1954-1955年作 130 x 195 cm. 法國 巴黎 龐畢度中心藏

右下:趙無極《夜幕降臨》1956年作 195 x 130 cm. 美國 芝加哥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


趙無極《大地無形》

1956-1957年作

油彩 畫布

200.4 x 162.3 cm.

估價:HK$ 90,000,000 - 150,000,000


來源

法國 巴黎 法蘭西畫廊

瑞士 私人收藏(於1950年代後期購自上述畫廊)

佳士得 香港 2007年11月25日 編號21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1957年 法蘭西畫廊 巴黎 法國

 

出版

尚 · 勞德《趙無極》La Connaissance 布魯塞爾 比利時 1974年(黑白圖版,第33頁)

尚 · 雷瑪利《趙無極》Editions Hier et Demain 巴黎 法國;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 西班牙 1978年(圖版,第57圖,第103頁)

尚 · 雷瑪利《趙無極》Éditions Cercled'Art 巴黎 法國;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 西班牙 1986年(圖版,第57圖,第103頁)

丹尼爾 · 阿巴迪及馬丁 · 康坦索《趙無極》D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羅那 西班牙 1989年(圖版,第13圖)

丹尼爾 · 阿巴迪及馬丁 · 康坦索《西洋近現代巨匠畫集—趙無極》文庫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台灣 1993年(圖版,第13圖)

《趙無極作品1935-2008》Flammarion 巴黎 法國 2009年(圖版,第124頁)

《趙無極—生命 1935-2008》季豐軒 香港 中國 2010年(圖版,第124頁)

〈趙無極與自然的藝術〉《Above雜誌》秋季刊 Centoria有限公司 紐約 美國 2010年(圖版,第177頁)


《大地無形》在1957年於法蘭西畫廊展出後,旋即為私人藏家所收藏,歷經五十年後曝光於市場,當時已在萬眾矚目下刷新市場紀錄,而今相隔十年重新現身,更無疑是難得一見比肩知名博物館藏的良機。據目前現有的出版文獻所示,或許因當時藝術家工作室空間所限制,日本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兩米乘三米的《黎明-不早不晚》為此時期最大尺幅作品,《大地無形》位居次大,不但是現今市場出現最大的「甲骨文」系列作品,主題更兼容中西、回歸宇宙初始的探索,實為趙無極超越自身文化、追尋普世意義的扛鼎之作。



取中國之神魄 創抽象之開端

趙無極曾在與藝術史學者刑曉舟的訪談中提到如何由具象轉入抽象創作:「1953至1954年間,我開始轉向無敘事性因素的繪畫,我的畫變為一種想像的和不可讀的書寫。」趙無極的創作脈絡不僅與中國文字的發展過程相契合,更源於其內在對於中國文化的依歸。1950年代中期他自離家後首次從法國友人處聽聞父母的消息,「給我極大的安慰,好像我長年渴望、企盼的事,突然間觸手可及。」此時他對於故土的懷念與思鄉之情凝聚於創作中,1955年的《向屈原致敬》與1956年的《墓誌銘》、《向杜甫致敬》等作品,皆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寄託了他自身的際遇感懷與憂國憂民,透露出深切的歷史使命感與愛國意識。在趙無極長達七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甲骨文」時期是唯一由內而外如此深切表達中國意識的時期,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關鍵地位,他往後的創作發展皆由此而來。


左上:趙無極《向杜甫致敬》1956年作

右上:趙無極《向屈原致敬》1955年作

下圖:趙無極《墓誌銘》1956年作


趙無極初抵法國時曾極力脫離「中國風味」,但在保羅.克利作品的影響下,他重新回顧自身的文化根源。「⋯⋯他 [克利] 對中國繪畫的了解和喜愛是很明顯的,從這繪在多重空間的小小符號中,誕生了一個世界,令我目為之眩。」這段話說明了趙無極「克利」時期創作中的幾何架構和線條來自於深刻的中國傳統,從圖像的逐漸簡化到字體結構的形成,如他所言:「[我] 受中國古典藝術的影響也很大。人們常說我的繪畫的質感是出自於青銅器的質地,的確我很喜好殷朝的青銅器的形體,以及上面的類似符號的東西,造形,色彩都令我深深感動,這些正是中國的精粹,沒有外國的影響。⋯⋯唐宋繪畫之超逸使我深受感動,說我的畫是東方的,承受著祖國的傳統,也許遠在這時候就種下的根柢。」由此「甲骨文」時期的類文字符號成為一種必然,文字自然而然作為趙無極創作的靈感與樞紐。正是經過這段關鍵時期的發展,在1958年後進入了全然以形式元素組構的抽象繪畫,「甲骨文」系列成為趙無極由圖像跨入無形象的重要轉折,亦是承先啟後、最氣勢磅礴的抽象開端。

左圖:《大地無形》局部

右圖:王賓中丁 · 王往逐兕塗朱卜骨刻辭(局部) 商代 中國 北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創世紀

第一章

1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2大地無形,混混沌沌,黑暗在深淵上面;上帝的靈覆煦在水面上。

3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約1512年作 梵諦岡 西斯廷禮拜堂


除了零星幾件晚期作品之外,趙無極僅在1958年以前為作品取名,透過題名我們得以一窺藝術家當時的創作理念與思考,在多樣的作品標題中,包含了風景、自然或人事物的描寫,但《大地無形》是至今曝光唯一涉獵西方宗教經典與「造物」的作品,其珍貴可見一斑。作品的標題名稱由法文翻譯而來,但特殊的是以法文中的「及;和」(et) 為開頭,暗示了前後上下文的存在,而法文原文恰與《聖經.創世記》第一章第二節中的句子一字不漏的吻合,《創世紀》第一章所描寫上帝在六日間造物的過程,也提供給我們解讀作品背後象徵意義的文本。《大地無形》中的青銅器銘文字形交錯縱橫,散布的文字在巨大的畫布上起承轉合,浮游於未成形的大地之上,揭示混沌初開的宇宙初始面貌,趙無極將黑色文字水平排列橫亙於中,畫面因此出現上下分隔,上半部以粉白、米黃色的油彩襯托字形,如光源熠熠生輝,下半部則以字形組構聚散形成前後堆疊的明暗關係,似乎呈現了「大地無形」之後的「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大地無形》中的澄黃、朱紅鮮明奪目,顯示趙無極既以色彩對應著出現光明之後的世界,初始的原生大地並非空虛寂寥,多樣繁複的甲骨文依稀可辨,宛如《創世紀》中神造萬物的蓬勃生氣逐漸成形,更寄託了藝術家的美好想望與期待。相對於聖經裡對於宇宙起源與造物的描述,《大地無形》的題目不僅令人聯想起中國盤古開天的神話傳說,東方古代經典則描述宇宙的產生源自自然,反映了對於宇宙與內在基本規律的探求,在先秦邏輯性的哲學探討下,衍生為中國往後藝術形式對於有限時空的思考與反動,從而發展出獨特的東方美學概念與架構。趙無極以隱含了獨特中國哲學思想與自然觀的甲骨文,結合宗教的意象追溯宇宙起源,《大地無形》作為「甲骨文」系列最特殊的作品之一,見證了藝術家創作理念的核心變革。


《大地無形》畫背


以符號書寫無形

創作《大地無形》時正是「甲骨文」時期已臻成熟的階段,趙無極援引來自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愈發得心應手,文字符號作為畫面重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甲骨文來自上古先民對天象運轉與山川林木等各樣景象的一種抽象概括和描述,但趙無極並非書寫既有文字,而是自創已然脫離了語言範疇的文字符號,《大地無形》中的文字結構在擷取之後除去了本身所代表的意涵,經過再次的詮釋與抽象化,線條、形體、形狀、平衡與對稱無不來自藝術家的創造和對生活事物的總括,是其閱歷與情感的符號化與形式化,以此書寫了對於宇宙初創時混沌狀態的想像。

左上:詹姆斯 · 惠斯勒《黑與金的夜曲─落下的煙火》約1872-1877年作 美國 底特律 底特律藝術博物館藏

右上:《秋林群鹿》五代 台灣 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下圖:趙無極《大地無形》1956-1957年作


天地大問 直探造化起源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記載:「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甲骨文既是文字之始,於《大地無形》更為傳神地描述了大地原初的混沌狀態,隨著文字初創後「造化不能藏其秘」,書畫的傳意見形乃是「天地聖人之意」。從《創世記》中的造物初始、甲骨文的書契始作,至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趙無極無疑不滿足於過去對既有現象與自然的描述,更進一步以《大地無形》追溯人類乃至造化的起源,作品因而從內在的核心理念至外在的構圖形式,突破了語言和地域的限制與隔閡,以中西美學相互的融合與激盪在藝術史上建立了一種新的高度與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网络媒体探寻汉字之美
汉字书法史1:文字起源   甲骨文发现
甲骨文的起源
從毛筆的起源到先秦石鼓文
【甲骨文】这些小字告诉你一个文字起源的神秘世界
有關漢字起源各說的歸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