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星路上的这家3平米小店,路过一次错过一次


一个4块钱的梅干菜扣肉饼

从刚开店吃到现在

上学的早晨,下班的傍晚

路过时一阵脆香袭来

总要买一个先填饱肚子



老城区的街道有些狭窄,远远地就看到一些食客在后面排起了长队;若站在烤炉边等久了,身上还会沾染一些炭火味,那是人间烟火的气息。。。


每次经过红星路附近馋嘴妹都要拐进来吃两个梅干菜烧饼,那种和黄山当地一模一样的味道是时间冲不淡、味觉忘不却的,庆幸的是,刮风下雨这个饼摊都依然坚守在此。



面团的诞生


小小的门头下, 一对年轻干练的夫妇从早到晚的忙着。每个天还没亮的清晨,这对夫妇俩就开始了和面的工作,这一忙就是一天。


夫妇俩来自黄山,以前在老家就是做烧饼的,做烧饼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就是自带的属性。四年前,跟着亲戚来到合肥,就开始了烧饼之路。


跟老板聊着天才知道,这梅干菜扣肉烧饼本是黄山的特色小吃,但因为要手工制作,无法机器大规模生产,所以名气就远远小于黄山烧饼了。


对于烧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和面,面要软硬适中,这样面才抻得开。量也要够大,这样能够卖得到晚上。揉好的面团韧性十足,若是不扯着,顺着台面就能下来。这可是个功夫活。


和完面,赶到摊位上,已是七点多钟,这刚好是上班族们吃早饭的时间。夫妇俩繁忙的一天就此拉开了序幕



手工与温度的碰撞


右手揪取少许面团,双手用力不断向掌心中间揉圆,待面团上劲之后压平,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沓,这是多年来面团与手掌渐渐形成的默契。


挖取提前做好的梅干菜馅料,厚厚地铺满在面团上,再用劲道的面团将其紧紧包住,一个烧饼就这样基本成型了。


馅料的食材就是简单的梅干菜和肥猪肉。梅干菜剁碎,肥肉绞成小丁,两者的完美搭配是烧饼成败的关键。


馅料保存时间不长,所以夫妇俩做的馅儿一般都是一两天的量。面团把梅干菜包在一起,再用擀面杖擀成薄饼状,之前还要轻抹一层水,方便后续贴饼。



烤炉里的火烧得正旺,为保持原味,老板用的是无烟木炭。

现在为了环境保护,炭火用的越来越少了,但传统的面食 ,似乎只有受到木炭的熏染,才能有更好的味道。


擀好的薄饼要及时地贴到炉壁上,要不然会容易破掉。一手抓饼,一手沾水到面皮,随即贴入壁内。


薄薄的面皮在高温的作用下开始膨胀起包,表面开始泛黄起焦,一个完美的梅干菜扣肉烧饼已初具雏形。


刚出炉的烧饼色泽诱人,老板一般都要拿起钳子夹起,在炉边来回翻转,使上色均匀。再敲掉边缘的一些焦壳,使表面平整。


炉旁还放着一瓶辣酱,辣味不重,大家一般都会在饼中间涂上少许,夹在两饼之间。


涂完辣酱后,老板娘麻利地接来,钳夹合作,一个美味的烧饼就大功告成,急等入肚了!


薄薄的饼皮间是密密麻麻的梅干菜馅料,猪油在高温下融化,浸入到菜中,使味道更加浓郁。



传统的手工正在慢慢消失


老板感叹说:“如今在黄山做这种烧饼的人也少了,手工的大家都不做了,手工慢,我们这样从早到晚也买不了多少个饼。”


着越聚越多的客人,馋嘴妹就问老板怎么不想着扩大店面,或是开个分店。老板娘就笑着说:“也想开啊,只是还在等合适的机会,毕竟地理位置很重要啊。”


采访完,也快到了饭点,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夫妇俩又都加快了手上的速度。馋嘴妹临走前又买了一个,准备边走边吃。


略带甜味的梅干菜、咸香油润的五花肉、辣味悠长的辣椒酱,三种口味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流连忘返。


吃着嘴里热气腾腾的烧饼,走在春风沉醉的傍晚,身边来往匆匆的行人手上几乎都提着一点吃的,在合肥这座城市中究竟还藏着多少未被众人所知晓的传统美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编最爱——梅干菜烧饼
【梅干菜烧饼】
【食享遂昌】梅干菜烧饼,炉壁上的美食
江南三味烧饼-黄桥 黄山 金华
月售万单的梅干菜烧饼来咯
香酥梅干菜烧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