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佳讲堂 | 从《佛国记》到《大唐西域记》—求法之于典籍


《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收释部著作两种:一为《佛国记》,一为《大唐西域记》。《佛国记》,又名《法显传》、《天竺国记》,东晋法显(337年-422年)撰,全书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是书、《水经注》始引是书。《佛国记》所载乃僧人法显西行求法经行事迹,法显于隆安三年(399年)自长安发迹,西出玉门,越沙漠,跨雪峰,经鄯善(楼兰)、于阗等三十二国,于元兴元年(402年)抵达终点天竺,后滞留天竺等处,搜集经律数年,义熙九年(413年)终返故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三  黄麻纸

中贸圣佳2018春拍| 成交价 RMB: 322,000


此书虽有似稗官荒诞之笔,然所记经行明晰,大致呈现公元五世纪初,中国西北、中亚,西亚之间,地理、宗教、名物等诸项真实面目,又因所经地域不重史乘,故此书所记颇为稀有,梁启超《饮冰室全集·佛教时代》称:“法显横雪山以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梁氏赞誉,大致不虚。《大唐西域记》,唐玄奘(602年-664年)述,辩机撰。玄奘事迹具见《旧唐书》本传,是书十二卷,所叙乃玄奘法师西行事,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具载是书。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出长安,过凉州,穿沙碛,历经高昌、焉耆、龟兹等国,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后拜师修习佛法,遍访印度诸域,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携经书、佛像、花果种子等物归国,玄奘壮举可堪中古史最伟大出行之誉,其山川道里似史传,见闻又偏重奇幻殊异,写实多补《唐书》,言虚多资小说,故历来为各界所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三(局部)


并举《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两书,古已有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比两书,称“昔宋法显作《佛国记》,其文颇略;《唐书·西域列传》,较为详核”。细究两次西行,目的全在求法,而法的载体即是文献典籍。耳顺之年的法显有感于律藏残缺,决意西行。决定虽需魄力,但也只需一瞬升起正念,而出行犯险却全在脚下。路遇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恐惧也常常袭来,“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欲求度外,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恶鬼、热风、枯骨,是娑婆世界奔来眼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三(局部)


《大唐西域记》依国别道里定篇章,一篇即是一道险阻。《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亦至沙河,此处荒凉难渡如法显所遇,彼时彼刻,恐惧似鬼魅,牵绕着玄奘法师的身心。徘徊过后,他诵心经“驱鬼”,不克,则又发愿“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所谓信仰坚魄之力,法显、玄奘即是实例。若参照两书,再诵佛经开经偈“百千万劫难遭遇”,再写“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经文的况味,夹杂人类涉险开拓的伟大壮举,不由让人沉思生之可贵与深意,思忖过后,如沙众生好像更易领会佛之慈悲,也就试着合掌恭敬。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七(唐)玄奘译

南宋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刻本

中贸圣佳2017春拍| 成交价 RMB: 460,000


法显与玄奘两次出行,到底何种佛教典籍随之东来?法显带回《弥沙塞律》、《杂阿含经》、《长阿含经》等经律,玄奘则携《大菩萨藏经》、《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返长安,两位法师归国后均对浩繁的佛经进行翻译,这对佛教在中国的弘扬与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论语·里仁》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所谓闻道,不妨暂以“思想”二字释之,跳脱佛教的因果论,法显与玄奘两位法师的毕生努力,是向道而生,是对殊域的探索,对知识的向往,是我们这个民族,以和平的脚步丈量出的远方,是我们向外张望的垫脚试探。


将古籍珍存,将经折展开有何深意?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年-1662年)曾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孱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的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境遇,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使出行有了意义,以上诸句,似乎用以赞誉西行壮举,也十分恰当。


普宁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四  黄麻纸

中贸圣佳2018春拍| 成交价 RMB: 253,000


《三藏法师传》载玄奘至瓜州,有胡人石槃佗前来拜师,他愿随法师西行求经,法师听闻十分欢喜。但行至瓠卢河,石槃佗即悔前誓,对玄奘露出杀机,最后玄奘只得舍下赤色瘦马,才得只身脱险。《佛国记》成书前后,中国古小说志怪之风愈盛,而《大唐西域记》中的冒险经历,经过不断的传奇书写,最终成就了中国最为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有学者认为石槃佗即孙悟空原型,《西游记》第二八回,行者破杀戒,被三藏赶回花果山,悔悟当下,行者悟空呢喃“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这是体会到“众生皆苦”了。大概“导人向善”这一课,从《西域记》到《西游记》,从石槃佗到行者悟空,有了一丝成功的慰藉。大众对小说狂热的阅读,乃至西游主题的戏剧讲唱不断的搬演,是玄奘西行想象之外的收获,思虑西行对典籍的成就,《西游记》的成书,又是经书难得,地理游记可贵之外的幸事。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迷幻的西域〈之二〉
两朝高僧—法显与玄奘的游历人生
都知道唐朝高僧玄奘,未必知晋朝高僧法显,法显其实是玄奘的偶像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僧侣
这位比玄奘早230年去西天取经的中国高僧,可能是世界上首位发现美洲之人
二大爷|有些事,65岁也不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