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历·讲述丨难忘军营那美妙的哒哒声

  1978年12月2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我们从河南省南阳县茶菴公社入伍的77名新兵,在南阳火车站登上运兵专列,踏上了从军路。许多人抑制不住第一次乘火车就坐卧铺的激动,兴奋地瞪大眼睛。傍晚6点半,到了《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时间,车厢广播里传来重要新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为新兵,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这次全会会有这么重要,以至于它与我的军旅生涯息息相关,与共和国改革开放紧紧相连……



我们下了火车在漯河换乘大卡车跑了半夜,才到达位于黄泛区西华县的周口军分区独立营新兵连。紧张艰苦的两个月新训结束后,我和一批战友被分配到担负河南省五二农场监狱看押任务的二连。我们又被编成新兵排,投入更有针对性的岗前训练。伴随着连长崔书书每天宣读的西南边境前线捷报,我们的训练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先恐后写请战书、决心书甚至血书,请求上战场。这时,我们才发现,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尤其是战术训练,原本不太结实的斜纹军装膝盖、屁股、胳膊肘、肩头大都磨花了,有的烂成了洞;解放鞋就更不用提了,两脚后跟并拢处都磨坏了,有的前面还露出了脚趾头。



  怎么办?衣服露个洞在当时可不是时尚而是寒碜,况且还是军装,更不能露出破绽。还是老兵有办法,新训班长崔正中教我们留一套较新绦卡冬装平时穿,把那套布军装当训练服用,老兵们拿起针线教我们缝衣服、补鞋子。几缕细线深藏,一枚银针闪耀,但即使缝得如何仔细,补出来的军装还是很不规整。后来会电器安装的战友黄建明发明了用风湿膏贴在衣服反面破处应急的办法,被大家发扬光大了。可这终不是长法。



  转机出现在指导员张宗国的爱人孙仙菊来队,嫂子不知从哪弄了台缝纫机,可算为大家救了急。于是我们穿破了的军装终于打上了美观、整洁的补丁。我看嫂子实在忙不过来,还学着踩缝纫机补过裤子、匝过鞋垫呢。那时,我们都知道雷锋同志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也没觉得穿补丁衣服不好看,感到穿新衣服反而不自在,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显得艰苦朴素很光荣。小小的针线包,缝出的是传统,补出的是作风。



  手工缝补的鞋子,不仅难看还不耐用。战友杨大典利用被批准回家取小提琴的机会,背回来一台补鞋机,一下子成了连里的宝贝。当他用拉小提琴的手为大家补一双双解放鞋时,那“哒哒哒”的声响,成了我们最喜欢的动听的音乐。就这样,补鞋机和理发箱、工具箱一起,成了我们连的“三件宝”,杨大典也因为课余时间热心为大家服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到了第二年“五一”,我们领到了的确良新军装和能当军便服穿的两用衬衣,打补丁军服才穿得少了。1982年,我们二连转隶武警,帽子上的红五星换成了国徽,大家穿上了上绿下蓝警服,后来又发了83式警服,直到1984年我提干后,军装才逐渐多了起来,再也不用把军服穿到打补丁了。



  1988年8月1日,我被授予武警上尉警衔,不仅配发了四季常服、礼服、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当年的解放鞋也变成了防滑迷彩鞋,后来又升级为皮鞋、体能训练鞋、夏冬作战靴,当年的布军装变成了结实耐用的多功能军服和毛料军装,军大衣也由棉大衣升级为活里活面的执勤短大衣、呢料大衣、羊绒大衣,穿都穿不完,放都放不下。常服连洗都不用自己洗了,老连队的补鞋机、缝纫机早已不见了踪影,而洗衣机、电熨斗、挂烫机则成了标配。


  

虽然,军营里再也见不到打补丁的军鞋了,然而,当年那补鞋机、缝纫机“哒哒哒”的机器织补声,还时常回响在我耳边,艰苦朴素的观念也一直根植在我的心里,提醒着我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这40年漫漫军旅路的,成为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善廷:我爱那身国防绿军装
帅气的六五式军装,你穿过吗?
军装元素在时装上的大分解
“两面红旗一颗星”的65式军装为何无法超越?
穿65式军服女兵的芳华记忆
国庆阅兵,让我想起穿军装的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