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德秋拍】齐门立雪:白石弟子珍藏名迹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专场

11月20日(星期二) 晚上 18: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齐白石

秋梨细腰蜂、书法两挖

立轴 水墨纸本

13.5×19 cm

钤印:木人、齐大

题识:

(一)此白石四十后之作。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后世有聪明人,必谓白石非妄语。九十一岁为橐也记。

(二)三百石印富翁。

说明:胡橐上款。胡橐(1925-1994),号橐也,河北涿县人。胡佩衡子。1949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政治经济系。1958 年调到北京中国画院工作,任艺术室干部。1970 年,随妻子穆宝琛所在北京天坛医院迁移到甘肃省天水市,任天水市雕漆厂工艺美术师。1980年调回北京画院,1994 年 5 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出版:

1.《中国画》(创刊号),第44页,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

2.《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图3,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3. Ch'i Pai Shih,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3.

4.《美术丛刊·28》,第1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5.《齐白石绘画精品集》 第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6.《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图1,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7.《齐白石全集》(第2卷),第2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8.《中国现代名家画谱·齐白石》第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9.《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图2,第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10.《齐白石画集》(上卷),第1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出版物书影


1951年,他题早年所画的《秋梨与细腰蜂》云:“此白石四十岁后作。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后世有聪明人,必谓白石非妄语。九十一岁为橐也记。”


齐白石借助于八大脱出民间艺术的工艺性特质,蜕其躯壳,留其内核,走向文人画式的自由,得了大益处。另一方面,白石当初乃至一生喜爱八大,又突出地表明了他与一般民间艺人在趣味追求上的区别,这正是齐白石的过人处。

——郎绍君


《秋梨细腰蜂、书法两挖》局部


白石老人五十岁左右的作品往往用笔很少,用色较淡而能形神兼备,气韵也生动了。这时老人的绘画艺术已经融化了八大山人的笔墨趣味,所以他对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珍视。


我藏有白石老人早期画的一张非常成功的作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秋梨上落着一只细腰蜂。秋梨已经熟透了,也许是被风摇落在地上,一只细腰蜂被梨香所吸引,刚刚飞来落在上面休息,跃跃欲动。这副小画内容十分简单,只寥寥几笔,也没有颜色,但却非常生动。画家吧大自然极平凡的一瞬间描绘出来了,所以有着丰富的生命力。


细揣摩,两笔淡墨一抹,就勾出了梨子的形象,再用较深墨加点,就画出了梨斑,墨点随水份扩散就有秋梨熟透的感觉了。然后用较干浓墨中锋一笔,画出来细而圆的梨柄,收笔时稍稍一顿,说明梨柄上端较粗而有节。梨上的细腰蜂画得更妙,只是重墨几笔勾描,就抓住了细腰蜂的形象。最生动、最难画的是两只触角,一上一下跃跃地挥动着,时时准备着要飞去的样子。


有些人自从看过这张小品后,始终不忘,可见它真有一见难忘的感染力。


六年前,我拿这画给白石老人看,他很得意,认为在笔墨上、在趣味上都与八大山人不相上下,立刻在画上题到:“此白石四十后之作。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后世聪明人必谓白石非妄语。”


《齐白石画法与欣赏》胡佩衡、胡橐著


题后又对我解释:“四十岁以后,虽然经过多年的苦学苦练,已经掌握了笔墨技巧,但是为了获得艺术创造的条件,我随时注意对鸟兽虫鱼进行写生,体验生活,所以四十岁以后才能画出和八大山人比美的作品来,这幅是在家乡写生。我在借山馆后亲手接梨树三十余株,每到中秋,梨重约有一斤,香气四溢,味甜如蜜,每日必去树下吃梨,因而画得此稿。”这段教言我只能记得大意,从中可以了解画家一副成功的杰作是在生活中经过千锤百炼才得来的。


白石老人五十岁左右的作品往往用笔很少,用色较淡,但形神兼备,气韵十分生动。这时老人的绘画艺术已经融化吸收了八大山人的笔墨趣味,描绘自然界中的景象,自成一家。


——胡佩衡



齐白石、张大千

花草神仙、梅竹双清

扇面 设色纸本

19×53 cm

题识:

(一)花草神仙。冷庵画友论定。齐璜八十六岁,丙戌(1946年)。钤印:木人

(二)乙酉(1945)年嘉平月二十又一日,冷庵老长兄见过,湖上养云轩漫写乞教。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说明:胡佩衡上款。胡佩衡(1892-1962),名锡铨,字佩衡,号冷庵,河北涿县人。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华北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

出版:

1.《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图12,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2.《齐白石绘画精品集》,第9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3.《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图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4.《齐白石画集》(上卷),第19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5.《齐白石全集》(第六卷),第81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6.《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第22页,文化艺术出版,2011年版。


白石老人定居北京不久,感觉到自己的艺术非另立门户才有出路,便立志独创画派,也即他后来自称的“衰年变法”。


《花草神仙、梅竹双清》局部


“衰年变法”是吸取当代各家的优点,特别是吴昌硕的优点,经过不断钻研,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记得当时我常看到他对着吴昌硕的作品仔细玩味,之后想了画,画了想,一稿可画几张。画后还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有时要陈师曾和我说究竟哪张好,好在哪里,哪张坏,坏在什么地方,甚至要讲出哪笔好哪笔坏的道理来。这时白石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这种艰苦认真钻研的精神,真是使我深为钦佩!


老人这个时期学习吴昌硕的作品与以前的临摹大有不同,对着原作临摹的时候很少,一般都是仔细玩味他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吸收他的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力求精练的手法。他用这些来进行自我创作,把这些优点加进自己原来的作品里,以达到“扫除凡格”的目的。


《花草神仙、梅竹双清》局部


在这段时期里,他曾给我画过一株凤仙花,就是吸收了吴昌硕的精神画出来的。若不看吴昌硕的原作,一定会认为这就是齐白石的创作;就是看着吴昌硕的原作,仔细分析,仍然会认为画里虽有“吴昌硕”,但还是齐白石的风格。这就是“衰年变法”中“变”的过程。


这时白石老人曾引吴昌硕的话说:“小技人拾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意思是说,学古师今不要被临摹的圈子套住,不要学皮毛,应该吸取古今人的笔墨技巧,多下功夫进行创造,辛苦几十年也不怕困难,一定要推陈出新,自立成家。所以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并不是只靠临摹吴昌硕就成功的,而是在笔墨造诣已经高深的基础上,再吸取今人的尤其是吴昌硕的技法,再进一步创造而形成独特风格的。

——胡佩衡


本幅扇页的背面,为张大千于1945年借居颐和园万寿山下养云轩时所作,据款可知,乃是胡佩衡去颐和园拜访张大千时大千所绘赠。胡佩衡与张大千交情甚笃,张大千“血战古人”时追摹前贤,于王蒙用力最多,而胡佩衡则曾将珍藏的《林泉清集图》借给张大千临摹,并在之后相赠,更可看出二人的交情不一般。


张大千善作巨幅,也能为小品,小大由之,各臻其妙。这件折枝梅花是典型的传统样式,但不见画谱习气,笔墨寥寥,略施粉黛,疏密有致,暗香隐隐,颇能传梅花之神韵,可谓笔夺造化、著手成春。



齐白石

篆书七言诗

镜心 水墨金笺

乙亥(1935年)作

169×49 cm

钤印:借山翁、白石

题识:石倩仁弟清属。乙亥秋月,齐璜。

释文:芙蓉花发咏新诗,故国清平忆旧时。今日见君三尺画,此心难舍百梅祠。

上款人:“石倩仁弟”即姚石倩(1879-1962),安徽桐城人,字宜孔,号渴斋、砚田老牛、汉双洗室、五百泉富翁。早年在军旅界供职,曾担任国民党第二十八军秘书、北川县知事。1917年姚石倩在北平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书法、篆刻,其后一度中断。1929年通过胡南湖的联系,师生二人恢复交往,继而又从白石老人学习画艺。1939年姚石倩在成都玉龙街172号创设复旦金石书画社,与徐悲鸿、张大千、赵少昂、谢稚柳、董寿平等人研习金石书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弟子有陈子庄、罗通新等。


在齐门弟子中,姚石倩是入师门最早者之一,与齐白石保持了四十年的师生情谊。1917年姚石倩在北平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书法、篆刻,其后一度中断。1929年通过胡南湖的联系,师生二人恢复交往,继而又从白石老人学习画艺。


《篆书七言诗》局部


姚石倩在篆刻、绘画上获得齐白石指点颇多,齐白石的一些蜀中书画应酬事宜也多由其打理,姚石倩也即成为齐白石与四川友人联系的中间人。如王瓒绪通过姚石倩向齐白石赠送婢女寿华与钱财,邀请齐白石游览四川,而齐白石也通过姚石倩请王瓒绪为邓平山、齐子如安排工作等。这些事在姚石倩于20世纪50年代向国家捐赠的一批齐白石从1919年至1950年写给他的41封书信中可以了解到,这批书信大多是齐白石通过姚石倩与王缵绪联系,谈为王氏刻印作画之事。


此幅《篆书七言诗》作于1935年,当时齐白石应王缵绪之邀赴四川游览,这次蜀中之行便是由姚石倩联系促成。齐白石此次入蜀一方面是拜访王缵绪及其学生等,另一方面是治印卖画。这个阶段正值齐白石的艺术盛期,作品不仅已形成固有格式,且笔墨更加纯熟精炼,在蜀期间的这些作品代表了其这个阶段的艺术面貌,此幅即为其中之一。


《篆书七言诗》局部


白石老人善写篆书,尤以临写《三公山碑》闻名于世。此幅篆书即由此碑脱胎而出,意在篆隶之间,笔画方中寓圆,行笔速度变慢,沉凝拙厚,增加了厚重感,笔画粗细有致,字的大小与疏密排列则多有不同,而且由于金笺油滑难写,白石则纯以浓墨书写,起笔多藏锋,笔画方直。


诗中所言“百梅祠”是湖南湘潭南边的一处地方,齐白石在那里曾借居七年之久。此地周围20余里,一望都是梅花,齐白石于是把梅公祠取名“百梅书屋”,也就是诗中所谓“百梅祠”。梅公祠风景极好,齐白石在梅公祠内又添盖了一间书房,他把书房名为“借山吟馆”,意思是:“山非我有,不过借来娱目而已。”在附近又有余霞峰、晓霞峰等,于是齐白石将自己的书房名为借山吟馆。一到夏天,祠内“绿荫铺阶,凉生几榻,尤其是秋风夜雨,潇潇簌簌,助人诗思。”齐白石在梅公祠居住了七年,这期间他潜习于书画,在此他完成了著名的《借山吟馆图》。可见齐白石对梅公祠的生活一往情深。


- The End -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值得拍丨傅抱石山水巨作惊现京城,胡佩衡旧藏白石老人变法力作重磅亮相(1.7-1.14)
齐白石画虾
结字大开大合,用笔老辣凝重——齐白石篆书欣赏
齐白石《天香》
恨不毗邻白石居,天天看画不洗梳。
齐白石《绝岭涧松图》-19328为胡佩衡作松树瀑布山水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