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5年遵义会议,凯丰称毛主席只用两本书打仗,毛主席:你读过?

前言

1935年1月,遵义老城子尹路80号一伙人正聚集在一起秘密谈判着事情,期间还时不时地传出几声争吵。

原来这是遵义会议的会议点,熟悉这次会议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会议带来的影响巨大,但其实召开期间却并不是一帆风顺。

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发言完毕,一个年轻人直接站出来当着所有中共领导人的面,说道:只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我坚决反对毛泽东来指挥红军!

凯丰旧照

这个同志是当时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李德的支持者凯丰。凯丰的一番话让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极其尴尬,对于这样武断地指责他会怎么做?凯丰又是何许人也

凯丰的经历

其实凯丰并不是他真实的名字,那个年代为了隐蔽身份,大家都使用化名,凯丰这个名字正是这样来的。

1906年,凯丰原名何克全,(后文均用凯丰指代)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比起那些高官子弟来说,他的家境应该用贫寒二字来表示。

但好在即使出生不优渥,他的教育依旧没有落下,在父母的供养下,凯丰一直在学堂受教育,小学学堂到萍乡中学,再到武昌高等师范毕业。

凯丰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虽然家庭不富裕,但他仍时常翻看书来增加见识。

在这期间因为共同的热爱,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青年,同时也深受了他们的影响,了解到新思想,且逐渐产生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想法。

武昌高等师范旧照

新思想的建立必然会将他带向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凯丰正是这样。从学校毕业以后的他参加了共青团,并赶赴苏联留学。

要说凯丰也确实厉害,当时赶赴留学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国民党将领的子女,他们可以直接前往苏联留学,另一种就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的人,凯丰正是其中之一。

到了苏联以后,他又结识到了更多像他一样有理想的新青年,如:博古。

用凯丰自己的话来说:博古有着独特的看法,先进的思想,这一点非常吸引他。

二人惺惺相惜,很快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凯丰时常向博古请教问题,博古也倾囊相授。学识渊博的博古再次赢得凯丰由衷的崇拜。

不过,当时的苏联是佼佼者的天下,我党许多的优秀领导都曾在那个地方学习,经过了几年沉淀的凯丰自然也不差。

博古旧照

据记载,凯丰履历相当不错。

1930年,加入到共青团的凯丰,没多久便成了党内青年人物的标杆。在武昌师范时期,鲁迅主编的《莽原》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武汉“反赤”的文章,其作者就是当时正在武昌读书的凯丰。

凯丰的文章笔锋大胆,且语句犀利,因此深受很多人的喜欢。之后从苏联留学归来的他继续着之前的工作,宣传马列思想、布尔什维克主义。

1931年,他主编的《东方青年》、《前年实话》等刊物受到了一致好评,同时也影响了很多的新青年加入到我党的阵营之中。

拥有如此优秀履历的凯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我党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宣传人才。

但是到了1935年,这个年轻人却在会议上公开喊话毛泽东。

大会上的风波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运动的失败使得红军痛失百万战士,这样的打击对当时的我军来说无疑非常沉重,而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

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造成了这样严重的结果,可是担任临时负责人的博古在发生错误之后依然坚持己见,要中央主力军折返到黔东地区,在湘西一带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这样的做法完全就是送死,当时老蒋的军队早就将湘西一带严防死守,因此毛主席反对了他的意见。

直接的反对很快就引发了冲突,周恩来等人也明白:如果继续由博古等人领导,那之后红军必然或遭到更大的麻烦。终于在这样的大势下,遵义会议召开了。

中央领导层决定于1935年1月15日召开遵义会议,而博古、李德等人也知道这次大会就是“针对”他们,他们束手无策,可崇拜博古多年的凯丰却不愿意了。

大会前几天,他决定支持自己的老朋友,并想着需要再找到一个支持者。经过多天的观察,他将眼光锁定在了聂荣臻的身上。

聂荣臻

一番深思熟虑,他找到了聂荣臻,规劝他与自己站到同一阵营,在大会上一起支持博古。对于这样的提议,聂荣臻压根没有过多理睬,只是淡淡地抛下一句:

“我只站在正确的一方。”

这样的冷淡的态度让凯丰猝不及防,感觉失了面子的他将此事告诉博古,并愤愤不平地说:“聂荣臻这个家伙真是顽固。”

1月15日很快到来,遵义会议正式召开,大家各抒己见,将前段时间的失败仔细做了分析,博古也参与其中。

但与其他人不同,博古将这次的失败完全归结于敌人的狡猾、形势的不利,将自己完美地从这次的错误之中摘了出来。

洋洋洒洒半小时的报告,把现场的人全都惊到了,如此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问题掩盖,属实无人想到。

遵义会议漫画

博古做完报告后,轮到毛泽东同志作报告。在报告中他详细地分析了围剿行动失败的各个方面的原因,报告叙述详细,十分中肯。不仅如此,主席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以后党的发展也进行了阐述。

毛泽东同志的发言结束,一旁的凯丰有些坐不住了,他觉得作为博古的支持者必须在这时站出来说点什么,可反驳毛泽东的报告,他实在做不到,条理清晰、逻辑缜密且分析的很到位,从报告中他实在找不出哪点不对的地方。

就在这时其他的领导者继续坚定地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支持,并且还提出了会议的重点:红军的指挥权应当交于毛泽东同志。

这样的发言彻底刺激到了凯丰,他猛地一下子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只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来打仗,我坚决反对毛泽东来指挥红军!”

如此话语将其余人的发言直接打断,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是好。主席显然也被他的这番话惊到了。

毛主席

但好在片刻的休整以后,主席反问他:

“那你读过《孙子兵法》吗?知道《孙子兵法》有几章几节,第一篇叫什么题目?”

一连串的反问将原本傲气的凯丰怼得哑口无言,场面陷入了尴尬的气氛之中,他看看身边的博古、李德想让他们站出来为自己说句话,可二人这时早已将头埋的极低,根本无暇顾及自己。

自己理亏的博古也不好再计较下去,最后只扔下了一句:“孰是孰非,走着瞧。”

凯丰思想的大转变

根据这次大会上的风波,众人可以明显看出,凯丰对于主席有着很大的偏见,但其实这也不全是凯丰的问题。

凯丰推崇的博古等人之前是王明的得力干将,这些人因为在苏联留学几年,便有些瞧不上毛泽东。在这种思想的渲染之下,凯丰自然也瞧不上毛泽东。

王明

据多年以后凯丰回忆,遵义会议上的那次“挑头”,他非常后悔,其实当时的他也没发现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只是觉得那次的失败客观原因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

遵义会议过后,正式确立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地位,红军的指挥权全权交由毛泽东同志负责。同时凯丰因为激进的发言被撤掉了职位,博古、李德等人也正式下台,红军战士终于迎来了光明。

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连连突破敌人的埋伏,带着战士们冲出包围圈,而且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对身边的战士嘘寒问暖。这种种行为使得原本推崇博古的凯丰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渐渐明白只有工农革命与中央红军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才可能走向胜利,同时也意识到了博古与毛主席在领导方面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不仅如此,毛主席的胸襟也是凯丰非常佩服的一点

长征漫画图

在大会上公然让主席难堪,凯丰原以为主席一定会给自己穿小鞋,可是他完全想多了。主席根本没有记恨他,虽然将凯丰的职位撤掉,但之后主席依然会邀请他编撰一些我党重要的刊物,甚至参与到一些重要会议之中,

主席知道虽然凯丰对自己有偏见,但此人的才能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才会将一些重要刊物交给他来拟定。

主席确实极有远见,好在凯丰也是知错就改,意识到之前对主席有误会以后,他也及时逆转了对主席的看法。

在遵义会议不久之后的一次大会上,凯丰就曾这样表示:

“现在我宣布收回我在遵义会议上的观点,坚决拥护毛泽东来领导我们的红军。因为时间已经证明,只有毛泽东才能领导得了我们的党,才能领导得了我们的红军。”

极高的赞誉可以看出凯丰对于主席的看法已经完全改观,同时也说明了凯丰的知错就改确实是事实。

主席批评凯丰同志

凯丰的思想转变以后,开始极力维护毛主席的领导,由原来的极力反对到现在的推崇,许多人都被他如此大的转变震惊了,可其实这种事情在主席的身上也算是见怪不怪。

在主席领导政权之前,有不少革命领导者与凯丰同志一样瞧不上主席,可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人到最后都因为主席的人格魅力而折服,凯丰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主席的绝对拥护者,凯丰同志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当时只要有人公开反对主席,凯丰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对他们进行批评指责,口头上的、文章上的,凯丰都曾做过。

凯丰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抗战年间真性情的代表,他做事不藏着掖着,有什么问题就大胆提出来,这也是主席欣赏他的一点。

凯丰

但是这样的性格,也未必带来的全是好结果。

1935年6月,中共领导人之一的张国焘野心逐渐暴露出来,看到中央红军只剩3万人时,他有了别的心思。

张国焘开始主张向川康一带退却,伺机成立自己的川康政府,而凯丰也很快发现了这一异常行为。

他嫉恶如仇,且还是主席的拥护者,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于是开始公然对张国焘提出批评指责。

公开的批评指责使得张国焘恼羞成怒,二人开始了“对战”。当时的凯丰掌握着许多刊物,他将对于张国焘的批判文章全部发行。

当然除此以外,在一些重要的大会上,凯丰也会像之前遵义会议一样,直接站起来反对张国焘。

凯丰发言

张国焘可不像主席一样的胸襟,看着自己老乡凯丰让自己这样下不来台。他更加生气,两人之后的斗争如火如荼,凯丰的文章也一次比一次犀利。

可是没想到1937年,凯丰最后一次将文章发表后出事了。

1937年2月27日,凯丰发表了一篇名为《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的文章,3月凯丰又在一次大会上作了《反对张国焘错误》的报告,其中凯丰详细的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再次表明了坚定不移跟着毛主席的思想主张。

这原本没什么问题,可是凯丰实在是太过激进,在文章与报告中运用了很多的激烈的词语,甚至侧面将红四方面军描述成土匪。

凯丰的批判越来越不可控制,这次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应。红四方面军的诸多将领在看到这样的文章以后,心凉了一截,自己在前线拼死拼活的打仗,可反过头来却遭到了这样的侮辱,这口气他们怎么也咽不下,于是商议之后30多名将领决定出走。

主席与张国焘

好在根据地的其他人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将这些人扣了下来,才没有酿成大祸。

这次的事件很快传到了主席的耳中,经过了解,主席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他第一时间找到凯丰,对他提出批评。多年以后凯丰回忆,这也是主席对他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批评。

主席斥责他:

“你搞得啥子名堂?弄得这么多红军中的高级干部反对我们,你还能说你正确得很么?凯丰啊凯丰,我看你是要把他们逼上梁山嘛。”

这时凯丰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后在大会上也做出了深刻的批评。至于那些想要出走的战士们,主席也亲自上门对他们进行抚慰,凯丰也上门对他们进行深刻道歉,这件事情总算是过去了。

毛主席

这件事是凯丰与主席之间的小插曲,但也让凯丰看到了主席身上的另一面,他也终于明白了原来做大事者海纳百川是最基本的道理。

之后在毛主席的循循教导下,凯丰的性子终于收敛了很多,据他多年以后回忆:

此次事件以后他的发言不再像以前一样的激进、尖锐,转而充满了平和与包容。

结语

风波过后,凯丰的行事作风稳重了很多,主席也将之前的那件事情忘却,他继续对凯丰大力提携。

1937年底,凯丰在主席的推荐下,出席七大,并在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自参党以来,凯丰一直就是负责党内的宣传工作,也被称为是“共产党的笔杆子”。

得到了主席的鼓励之后,凯丰继续着之前的工作,为我党培养了一个与一个优秀的党员。1938年,凯丰和博古二人还在主席的授意之下,对一些地痞流氓进行劝说工作。

凯丰的雕像

之后的几年,只要能帮衬上凯丰的地方,主席都会拉他一把,那几年党内的各种大会凯丰都如数到场,之后他更是被选为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些都少不了主席的引荐。

而凯丰也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辅助主席,二人的这一段事迹被后世称为佳话,主席的胸襟与个人魅力也被后世的人津津乐道。

凯丰知错就改,之后的几年在党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唯一可惜的是他去世得太早。

1955年3月23日,年仅49岁凯丰同志在北京病逝,毛主席的忠实拥护者、为党奉献一生的凯丰同志结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遵义会议上,凯丰讽刺毛主席不会打仗,主席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
遵义会议,有人“炮轰”毛泽东:他懂个啥?毛泽东的回应让人敬佩
55年凯丰病重,主席得知后托人捎话:放下过去,好好的接受治疗
1935年,遵义会议上挖苦毛主席的凯丰同志,后来怎样了?
遵义会议上,是谁力挽狂澜投下了关键一票,力挺毛泽东指挥红军?
1955年凯丰病重,毛主席得知后托人带话:放下过去,好好治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