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8年余秋里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毛主席好奇追问:你今年多大了

“独臂将军”余秋里是一位深受毛主席赏识和器重的将领,他实事求是,注重创新,善于总结基层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战争年代,余秋里总结创造的“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练兵方法,以及“诉苦三查”的新式整军方法,都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军推广。

在和平建设时期,毛主席亲自点将,委以重任,余秋里也没有辜负主席对他的信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彭德怀推荐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

195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各个工业部门绝大多数都提前或者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但也有例外的部门,它就是石油工业部。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1957年原油产量为201万吨,然而石油工业部只完成了146万吨,是原计划的72.6%。

毛主席

众所周知,石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讲过石油的重要性。毛主席也曾说过:“想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没有石油可是转不动的!”

石油工业没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为了扭转石油工业部的被动局面,毛主席打算更换一下石油工业部的人员。

1958年1月的一天,毛主席找到周恩来,并对他说:“请你和彭德怀同志商量一下,从军队的高级将领中挑选一位同志,接替李聚奎同志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职务。”

紧接着,周恩来向彭德怀转达了毛主席的意见。彭德怀问:“不知道主席有没有什么条件?”周恩来想了想说:

“石油部长李聚奎是一位好同志,但他的年纪大了一点,这次要选一位年纪比较年轻的。第一,选一位年纪比较轻的同志;第二,要肯干、能吃苦的。毛主席说过,搞石油是非常辛苦的,如今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才行。第三,要能打开石油工业的局面。现在石油部处境比较困难,需要有一个能打开局面的人。”

彭德怀一边认真听周恩来提出的条件,一边思考着合适的人选。过了一会,彭德怀缓缓对周恩来说:“我这里确实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周恩来连忙追问:“是谁?”

余秋里

彭德怀回答道:“是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余秋里。他是军队高级将领中比较年轻的,而且他很有思想,还有能力,有办法。”周恩来听后点点头,说:“那他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不久后,周恩来将人选汇报给毛主席,主席当即表示同意,他说:“就这么定了,调余秋里到石油工业部当部长,李聚奎到总后勤部当政委,把他们两个的职务对调一下。你可以先和余秋里谈谈,让他有个思想准备,过几天我再和他谈谈。”

几天后,余秋里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一个由周恩来主持的会议。散会后,余秋里刚要起身离开,周恩来就将他叫住:“秋里同志等等,你别着急走,我有话要和你说。”

参加会议的人离开后,周恩来把余秋里叫到自己身边坐下,然后说:“我让你留下是有重要事情和你商量的。”余秋里十分疑惑地问:“总理,不知道要和我说什么事情?”

周恩来说:“主要是和你谈谈你的工作调动问题,中央想让你担任石油部长,今天我先和你打个招呼。”余秋里对此毫无思想准备,他愣了下然后说:“总理,这个任务我恐怕承受不了……”

周恩来说:“石油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我不说你也知道。现在我桌子上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草案,迟迟定不下来,就是因为石油问题卡在那里。”

余秋里点点头表示理解,他作为全军总后勤部的政委,当然知道石油对于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严重程度。由于中苏关系越来越差,这也导致石油进口几乎处于断绝状态,而我国资产的原油远远适应不了需要,汽油也成为贵似黄金的民用物资、战略物资。

军队因为缺少石油已经取消了不少急需进行的演习项目,而全国各地乃至北京的大街上,到处都有背着煤气包的汽车……

周恩来见余秋里没有说话,便亲切地说:“秋里同志你别紧张,我刚刚也说过了,今天是先和你打个招呼,过两天主席还要亲自找你谈话。”

毛主席问余秋里:你今年多大了?

2月初的一天,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余秋里:“秋里同志,下午3点要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你要早到一点,主席要找你谈话。”

这天下午,余秋里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还没等他进去,就在门口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一种受到最高礼遇而产生的激动情绪,令他心头一热,连忙上前致敬:“主席!”

毛主席笑着点点头,说:“我们的'亲戚’来了呀,快请进快请进!”余秋里是江西人,而江西人向来都有老俵之称,走到哪里都被人称作是亲戚。

进入菊香书屋落座后,余秋里看着面前的毛主席,感受到今天接见的非同寻常,好在他早有准备,并没有表现出恐慌的神情。

毛主席等余秋里喝了两口茶,然后问他:“总理他们提议让你到石油部去,我是非常赞成的,恩来和你打过招呼吧?”余秋里点点头,说:“总理和我说过了,但我没有搞过工业,而且还是石油工业。我担心承受不了这个任务,主席是否可以挑选另一个合适的人?”

毛主席没有直接回答余秋里的问题,而是问他:“你今年多大年纪了?”余秋里不知道主席为何会这样问,但他还是如实回答:“43岁了。”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43岁,儿童团嘛!”

余秋里听了毛主席风趣幽默的谈话,一改之前拘谨的神态,不由得笑出声来。

毛主席点上烟,吸了一口,一边看着余秋里,一边说:“秋里,长铗归来兮,车无油乎。”余秋里知道毛主席想说什么,也知道主席对我国贫油状态的焦急心情,于是点头附和道:“是啊,石油的情况确实很严峻!”

毛主席说:“所以啊,我想让你到那里去,给你5年时间,能不能在我们这个贫油国内创造出一个奇迹?”

看着毛主席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余秋里心里一热,大声回答道:“我就不相信我们中国的石油贫困帽子甩不掉!”

紧接着毛主席神情严肃地说:

“我之前说过,夺取全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部。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要克服这些困难,学一些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拜他们当老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摆什么官架子。只要踏实学习,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是能学会的。”

余秋里一直在默默地听毛主席说的话,毛主席看了一眼余秋里,当他看到那身笔挺的军装后,仿佛想起了什么,他问余秋里:“你是不是不愿意脱下军装?”余秋里连忙摇摇头,说:“不是的。”

毛主席说:“部长以上的干部调动,这是中央的决定,不是专业。”他还笑着说:“你如果专业的话,还要发一笔财呢!”毛主席最后说:“李聚奎同志是个很好的同志,但他年纪大了。你年纪比较轻,精力也充沛,这才让你们两个换一换。”

就在这个时候,参加会议的同志陆续来到颐年堂。当警卫员向毛主席报告开会的时间快到的时候,余秋里连忙向毛主席说:“主席,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我也会按照您的指示,在实践中学习,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毛主席满意的点了点头,说:“好好好!你如果缺干部的话,可以点名要,军以上的干部你愿意选谁就选谁!”

2月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提请决定任免国务院若干组成人员的议案》。在谈论到余秋里任命的时候,毛主席问一问政治局委员:“你觉得余秋里这个人怎么样?我想让他当石油部长,你看行不行?”

那位同志说:“恐怕嫩了点吧。”毛主席说:“嫩点不要紧,锻炼吧,提起来吧!”

2月2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决议,任命余秋里为石油部长。

余秋里是谁?为何能被毛、周、彭三人器重?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余秋里究竟是谁?他为何能得到毛主席、周恩来和彭老总的器重呢?

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刚刚步入正轨,党中央为了打开制约全局的石油“瓶颈”,在挑选石油部长的时候的确费了一番力。在众多可以考虑的高级军政干部名单上,余秋里能够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视野绝对不是偶然。

余秋里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余秋里转为共产党员,不久后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渐成长为我军一员卓越的指挥员。

在1935年5月的忠堡战斗中,红二军团6师18团在团长贺炳炎和政委余秋里的指挥下,以少胜多,歼灭了敌师部和一个旅的兵力,活捉敌纵队司令员张振汉,受到了总指挥贺龙的高度赞扬。

1936年3月,在一次激烈的伏击战中,余秋里不幸负伤。为了保住手臂继续战斗,余秋里强忍疼痛,拒绝实施截肢手术。他咬咬牙,继续跟随部队北上,爬雪山、过草地。

有一天,贺炳炎看到余秋里如此痛苦,便劝他:“老余啊,干脆把隔壁锯了算了,向我一样,当一个'一把手’。我现在照样干革命,一点也不比别人差!”(贺炳炎于1935年12月受伤,在没有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用伐木的锔子将右臂锯掉)

余秋里摇摇头,说:“不行,我还要留它干革命呢!”当部队渡金沙江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余秋里乘坐的筏子被浪打翻,他的手臂也因泡水感染,不过由于当时缺少药品,医务人员只能简单包扎一下便继续上路了。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抵达甘肃徽县,此时余秋里的胳膊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锯掉的话就会危及生命。余秋里不再坚持,他同意锯掉胳膊。从这以后,我国革命阵营中又多了一位传奇的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余秋里升任第358旅政委。1945年8月,余秋里和旅长黄新延率领358旅的战士们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就这样,余秋里抗战八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不久后,余秋里所在的714团被编为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贺龙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第一团也没有辜负余秋里和全军上下的期望,他们始终保持着优良品质,不断创造成绩,全国文明的“硬骨头六连”就出自于第一团。714团战斗作风过硬,能征善战,不断受到上级的表扬,干部战士在荣誉面前感慨道:“都是因为我们团里有一个过硬的政委!”

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的新式整军运动中,余秋里很好地运用了抓典型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指导全旅官兵在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的同时,进行了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三查”活动。

1948年1月,毛主席详细听取了余秋里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这一创造性做法和新鲜经验。3月7日,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再次肯定了余秋里的这一创举。

三年搞出个大庆油田

余秋里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便开始努力学习,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1958年,石油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年共找到22个油气田,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发现的油气田的总和。这年共生产原油226.5万吨,比1957年增长55%。

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肇州县大同镇附近的松辽盆地第三口标准井喷出了棕褐色的原油,这个新发现的油田也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12月2日,余秋里来到大同镇,他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研究如何搞清大庆长垣的含油面积和油气富集区。有地质技术人员提出:

“从地质部在长垣上打一些浅井资料分析,萨尔图地层逐渐变浅,沙层却逐渐增厚。从这里可以推断出萨尔图地区的油层可能比南部更多、更厚,萨尔图附近可能是大庆长垣上的油气富集带……”

余秋里认为这一分析十分有道理,于是和专家们商量研究,决定在松基3井以北几十公里的萨尔图、杏树岗等地各定一口预探井。几个月后,这几口井都分出高产工业油流,产油量明显高于松基3井,这也证明这里就是汽油富集区。

1960年1月7日,余秋里来到上海参加会议。在会上,毛主席问余秋里:“秋里同志,你那里有没有一点好消息啊?”余秋里点点头,说:“从目前勘探的情况来看,松辽是有大油田的。”

毛主席没想到能有这个发现,他惊喜地说:“啊!有大油田!”余秋里也笑着说:“是的主席,您没有听错!我刚从黑龙江回来,留有余地地说,有可能找到了大油田;如果不留余地,大胆地说,大油田已经找到了!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勘探,估计半年左右就会有新结果了!”

毛主席高兴地说:“好啊,好啊,有可能的,能在半年内找到也是好的!”

余秋里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提出集中调集全国石油系统的优势力量,以歼灭战的形式,组织大庆石油大会战。他说:“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就在此一举,这次大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准前进,不准后退!就算面前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迎着头皮顶住!”

1960年2月中旬,余秋里来到广州向毛主席汇报,并说出自己的请求:“主席,我这次来除了汇报工作外,还有个不情之请。”毛主席说:“什么请求,你尽管说。”

余秋里说:“我想从转业退伍军人中挑选出两三万人给石油部,然后搞石油大会战。”毛主席点点头,说:“好嘛,要搞大会战,人必须得够。可以,这个请求我同意了。”

2月22日,中央下达命令:从退伍军人中挑选出三万人给石油部。紧接着,余秋里率领石油大军来到草原,但四五万人一下子来到大草原,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重重困难,也产生不少矛盾。

此时身为会战总指挥的余秋里格外心急如焚,那么要靠什么化解矛盾、打开石油会战的局面呢?余秋里当即拍板:靠“两论”起家。

用身体搅泥的王进喜

钻机设备运到指定地点,但非常可惜的是并没有吊车和拖拉机,大型设备也进不了井场。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说:“毛主席的《实践论》上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于是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工人们经过七天七夜辛勤的苦干,硬是将设备化整为零,从而运进井场。当开钻时调配的泥浆跟不上,王进喜就冒着严寒带头跳入泥池里,用身体搅拌。

王进喜和其他工人每天都在井场,日夜苦干,仅用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会战后的第一口直井。当时房东大娘也不由得感慨:“你们王队长,一连几天都不睡觉,真是个铁人啊!”

余秋里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感慨道:“'铁人’不就是对王进喜意志、境界、干劲的高度概括吗?我们搞大会战,需要的就是像他这样的'铁人’精神!”后来,余秋里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发出了“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的号召。

大庆石油会战的当年就生产原油97万吨,1963年,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全国原油产量648万吨,其中470万吨都来源于大庆油田。

1963年12月26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从国外进口“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的文章。分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十分激动,当即将这一消息汇报给毛主席,并表扬余秋里:“余秋里这个人就是不信邪!”毛主席也高兴地说:“余秋里是帅才!”

1964年1月25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约余秋里谈话。当余秋里向毛主席等人介绍完石油大会战的情况后,毛主席说:“好好好,我看这个工业,就要这个搞法,向你们学习,向大庆学习!”

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71岁的生日。余秋里、王进喜等人应邀参加主席的生日宴会,当时毛主席问余秋里:“你读了几年书啊?”余秋里回答道:“我只读了三年小学。”

毛主席点点头,说:“只读三年小学就能搞出个大庆来,很不错嘛!”

1968年6月,毛主席准备接见沈阳、南京部队读书班的成员。当毛主席在审阅陈伯达拟定的陪同接见人员名单的时候,没有在里面看到余秋里的名字,便对陈伯达说:“还有余秋里,把他的名字加上。”后来,凡是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最末端就是“还有余秋里”……

由于毛主席的信任和推荐,余秋里在党的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7月被任命为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主任。1999年2月3日,余秋里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8年余秋里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毛主席曾风趣地问:你今年多大了
1958年余秋里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毛主席好奇问:你今年多大了
58年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长,有人质疑其年纪小,毛主席:嫩点不要紧
余秋里是叶剑英的亲家,指挥建设了大庆油田,1975年担任副总理
1958年南宁会议,余秋里工作调动,毛泽东问:你是不是不愿脱军装
1957年,毛泽东不满意石油部工作要换一个部长,彭德怀:余秋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