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是个人进步的出发点

文/徐长才

 
    王阳明,即王守仁,他年轻时,受过很大的挫折,受过廷杖之刑,还被朝廷发配到当年贵州的荒野之地。如今,我就想写一篇文字,探究和交待一下王阳明为什么会从一个失败者而摇身变成一代宗师、“明代一哥”的原因。

    王阳明本是名门之后,父亲王华曾是两代帝师,颇受明朝当时皇帝的恩宠。可是,王阳明从小不爱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在校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中下游。不但如此,而且心比天高,骄傲自大、成天口出狂言,质疑先贤学问,动不动就夸下海口,说自己将来要做圣人。更糟糕的是,他一年到头给家里闯祸,要父亲给他向人家赔礼道歉、赔不是。

     明朝正德元年,王阳明遇到了自己人生中躲也躲不掉的最倒霉的事。因为掌权阉党头目刘瑾专横跋扈,专权妄为,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早已看不惯刘氏的霸道与专横,便上书朝廷,直斥刘瑾的奸恶,结果引火烧身,被处以廷杖,被宦官们打得死去活来,皮开肉绽。与此同时,他的官职被一撸到底,科场的功名也遭到革除,并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也就是说,让他在蛮荒之地做了个不入流的小官。依今天的话说,就是他当时的政治生命完结了。

     王阳明发配的路,正好要路过南京。王阳明已躲避父亲多年了,多年没有回家了。此时他的父亲王华就住在南京,且在做官。去,还是不去见父亲?王阳明心想了好多条理由不去见父亲。但有一个原因,迫使他不得不去见父亲,这就是,他到达南京的那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四日,这一天过了,就是中秋节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孝道。中秋节的前一天,路过家门而不入,是太不孝了。王阳明在心里权衡了一下,他最后还是决定去家中看望父亲,与家人共度中秋。


     其实,王阳明的父亲也切望儿子回家一趟。据王阳明弟子冀元亨的记录,王阳明来到南京城郊的时候,就看到家中的老家院,即老佣人,正在那里焦急地守候着,这分明是父亲王华安排佣人接他回家啊!当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映入他眼帘的,不再是自己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满口仁义的父亲,而是一个一脸慈祥、满头白发的老者。他这才惊觉,不经意之间,父亲已经老了。王阳明顿时热泪盈眶。而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本以为父亲会大发雷霆,进行呵斥他,眼前所见所闻,却恰恰相反,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激动地问候:“你回家了啊,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王阳明听后,格外感动,生活中他少有主动地给父亲认错,此时,他做到了。他说:“是儿子的不好,是我意气用事,把功名弄丢掉了,把官也弄没有了,我实在对不起父亲大人呀!”父亲听了,并没有训斥他,反而和颜悦色地宽慰他,说:“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是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有一颗忠心,你是为朝廷好,你做得对!我赞赏你的勇气,我支持你的行动。”王阳明顿感仿佛有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第二天,王阳明在家里吃了顿少有的其乐融融的中秋节的家宴。久别的亲人们相聚一堂,把酒言欢。王阳明举杯祝福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家人们都叮嘱王阳明一人在荒蛮之地,要多多爱护自己,要保重身体,不要牵挂操心家中的事。王阳明日后还把这一次中秋家宴写成了文字,放进了自己的文集里。

      这一天,作为父亲的王华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特地聘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让他在家宴上表演了戴着头盔翻跟头的节目。这可是个高难度的动作,这个人表演得特好,让人看了不得不拍案叫绝。过后,王阳明十分惊叹地问演员:“请问师傅,难度这么大的动作,你是怎么做到的?”那个演员立马回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得紧紧的,让太阳穴因此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头盔就不会掉下来。”王阳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爽朗地对父亲说:“爸爸,您用这个方式,告诉我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父亲王华笑着说:“我的儿子的悟性真是太好了。一暗示,一点拨,内心就敞亮了。我相信,你将来是会有大出息的。”

      有人说:“这一年,王阳明在家过的中秋节,在王阳明光辉的一生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却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下信然。王阳明在上书失败、遭廷杖、遭罢官、遭剥夺功名后,本已颓废沮丧、心灰意冷、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只想破罐子破摔、度此余生了。经过这一次中秋节后,王阳明重新树立起凌云之志,信心满满,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有心要重新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了。到了贵州龙场后,在此期间,王阳明始终矢志不移,认真探究学问真谛,自觉修身养性,终于在黑漆漆的龙场夜空下,发出了“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呐喊,收徒讲学,创建了烁今震古的阳明心学,建立起自己的学派,立下了赫赫伟业。

     诚然,王阳明的幡然醒悟,获得重大进步,无疑跟其父王华的教子有方、用心良苦有密切的关系,跟他那个明道理、识大体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在那个特殊的中秋节,真正让王阳明的心扉由一片黑暗转为无尽的光明,其实正是他的家庭和家人。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家,是每一个游子一心想念、向往的地方;家,更是每一个人感到最温暖、最温馨的地方;所谓乡愁,其实就是对家的眷顾和念想;家,永远是每个人成长与长进的搖篮;家,也是每一个人进步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就是要努力建立一个读书明理、顾大局、识大体、和睦温馨的家庭。有了这样的家庭,我们的祖国就会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作者地址与职称:231404  桐城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桐城作协会员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爱好唯读书与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父亲,心存大格局,会过小日子
王阳明:大雨过后,是低头看地,还是抬头看天?
最好的教子之道:不生气,不哭泣,不放弃
王阳明为何短命?
古代史:中国古代唯一一个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明代王守仁写给父亲王华的书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