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州名族家风】金泽史氏急公好义重诗书



文/陈平民

        史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85位姓氏,尤其在山东和华北地区。
       史,本为古代王者身边的记事官。王者,其有言动必书,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史人自然是世代从事记事或记言的家族,以此为氏的名称和族徽,最终出现了史姓。
       史姓源出主要有两支,第一支源出仓颉之后,仓颉,也称苍颉,又称史皇史。据说世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史官是一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是中国汉字的发明者,其后有史氏;第二支源于姬姓,出于周朝太史官尹佚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新唐书》《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史氏源于西周太史尹佚。尹佚为人正直,忠于职守,与姜太公、周公、召公时称“四圣”。因尹佚终身为周朝史官,历史上称他为史佚。
       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有相当广的分布。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山东)徙居杜陵(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裔孙、后汉归义侯史苞的后人,在西晋“永嘉之乱”时迁河西建设康(今甘肃高台),遂渐形成当地望族。史丹子史崇、孙史均于东汉初累官至青、冀二州刺史,封溧阳侯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埭头镇),后遂率子孙定居溧阳,形成溧阳史氏望族(史崇为溧阳史氏一世祖为史崇);史丹还有一孙史圹留居长安(今西安),为京兆望族。
        史氏族人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宋明以后,史氏遍布全国。
        史氏入迁新安比较晚,先迁歙篁墩,继迁黟地。其迁徙脉络大致如下:史氏迁溧阳始祖史崇三十世孙史维则,行六,仕宋为集贤院制学士,族中称其“学士公”。明代大学士著名的朱升曾为“学士公”史维则题有像赞:“先生之生,出自岳降;圣贤为心,辅佐皇朝;去残逐恶,如扫粃糠。以诚以信,抚驭万邦;仁及兆庶,泽润八方;不忮不求,何用不藏。窃觐遗德,子孙必昌;后有兴者,视此勿忘。后学朱升拜题。”
       “学士公”史维则由溧阳迁四明即浙之鄞县(宁波),为四明史氏始祖。越五世,至史崇第三十五世(史维则第六世),有史浩、史渐兄弟,史浩号直翁,仕宋孝宗拜相,封魏国公,加封越王,谥忠献。史浩子弥远相宋宁宗,即权相史弥远(封卫王、谥忠简)。史浩弟史渐诰封光禄大夫,其子史弥忠。有道是:史氏“汉以溧阳隆重,宋则四明称盛”。该氏于汉宋两代,先后在江苏溧阳与浙江四明(宁波)无限风光。史弥忠之子史嵩之生三子:长子玠卿,次子理卿,三子璪卿。其中第三子璪卿一支(学士公八世孙)后人由四明迁新安。具体情况是这样:“璪公子少甫公讳僖伯,少公子焕宇公讳昉,避元明之变,繇四明而迁歙邑之篁墩,又为新安一世祖也。”[1]“璪卿公孙昉公繇四明而始迁㪧,迨因元明兵兴,篁川随被贼残,昉公未三传即徙黟之史村。”[2]
       实际上,史氏在篁墩只繁衍了两代人:史昉,字文明,号焕宇,由浙江鄞县(宁波)避元明之变乱,而迁隐于歙县篁川(篁墩),为新安史氏始祖;史昉生子麟,字圣彦,明初处士,居歙篁川。麟生“二五公”文贵,文贵生“三四公”庆邑。“庆一(邑)公,性好恬静,志乐林泉,挂冠归陇,与其当时高人逸士恣个情山,选胜手流水桃花之源,得古黟之东𤩹里,以后姓名对,遂家焉。”[3]
        古黟史氏始迁祖为史文贵,为何称“金泽史氏”?据考,古人有庐墓守孝遗风。德公生有三子,其中长子德公秉性纯孝,他在父亲去世后,“傍祖庐而居金泽”,“金泽”很可能是史氏迁黟县东部“壁里”之地一土名。
        黟南马川是史氏迁黟之后的播迁地之一。2014年黄山书社版明嘉靖年间成书的《新安名族志》有“史”氏“黟县”条目,并注曰:“'史’姓及以下目、文原缺,据国图四册本、日本东洋文库补”。但该志有“马川”条文字,其曰:“(马川)在邑南三十里。姓吴,唐左台御史少微公之后,出上山派,世居休宁珊溪。至二十五世曰友亮,于永乐元年入赘黟南史文保公之后,遂从史姓。”
         据黟县《金泽史氏家谱》记载,史氏迁黟县后,子姓先后播迁祁门、黟县金泽、沙田、玛坑、后阁、土库、古溪、梅花地、东园、前坦、上屋、铺前等地,还有外迁江西上党、浮梁县、饶州府、景德镇、松江府等地

【注释】
[1]乾隆二十九年(1764),迁黟史氏后人史继周撰修了《金泽史氏家谱》,引语见该谱所载“学士公”史维则二十四世孙史能镐所作《史氏本系记》。
[2][3]同上。

【家训原文】
史氏八行垂训


孝、友、睦、姻、任、恤、中、和
(录自2017年3月17日10:26凝雨新浪博客《皖桐京兆史氏渊源》)

史氏皇祖十戒训

戒不孝不悌、戒不睦穷党、戒不尚节俭、戒赌博、戒奸盗、
戒嗜酒、戒行凶、戒误入优隶、戒出入衙门、戒不完国课。
(录自2017年3月17日10:26凝雨新浪博客《皖桐京兆史氏渊源》)

      史氏家训

       立身、孝友、敬祖先、睦亲族、敬师、取友、教弟子、和邻里、肃闺门、御仆蜱、酬恩释怨、排难解纷、治家敬宾、施药传方、不妄杀、官箴。
(录自2017年3月17日10:26凝雨新浪博客《皖桐京兆史氏渊源》)

  金泽史氏谱规(节录)
[褒与贬]
        修谱贵褒与贬,褒则善者益励,贬则不善者益悔。今凡孝子忠臣及节义之士有关于风教者,必备载焉。至于有不孝不悌、紊乱纲常、耻辱祖宗、败坏风俗之人,量事轻重,当于谱上书其过而罪之,以警戒后人。
[事父母]
        修谱以叙昭穆也,以继嗣续也,即以此而敦伦纪行也。然人伦莫大乎亲,人之行莫大乎孝。为人子弟者,不可不知所以事父母之道。
[兄与弟]
       兄弟乃天合之亲,原无不义者,及其壮也,各有其妻,各有其子,因而各财其财,各产其产,致有忿争毁骂、斗欧相伤,分门割户,患若敌仇,彼此不相合,此亦何等人也,为兄弟或有不是处相与忍之,不平处相与让之可也。
[妻与妾]
(略)
[绍后嗣]
        修谱以绍后嗣,以纪事功也,如族中生齒益蕃,有中途殀殇及未受室成人,无事实可考者,概不修入谱内。
[处乡党]
       宗族乡党,贫富不一,只以名分尊卑相爱相敬,父之齿随行兄之齿焉,行轻任併重任分颁白者不提挚,方是亲亲之谊。今人有于宗族中踈贫者,坐不让席,行不让路,乘马肩与相遇而不下自处亦甚薄矣,可戒哉!
[不忘本]
        自今修谱后,凡我族人,当念尔祖之兄弟则吾祖之兄弟,苟不忘本,虽不世亦何踈哉。有叨祖宗之庇者,不可倚富欺贫,恃强凌弱 ;务要敬老慈幼,赒穷恤孤。孜孜礼仪,习以成风,岂非仁厚之俗歟!

    (  继周开远氏纂辑)

         大凡真理,都很朴素,甚至同于微言。“史氏八行垂训”“史氏皇祖十戒训”“ 史氏家训”文字不长,言语虽简洁,但却有深意。
        “史氏皇祖十戒训”中的“史氏皇祖”,指的是史姓得姓始祖史佚。他原名尹佚、尹逸,西周初年太史,周文王时担任史官。“十戒训”中第八戒即“戒误入优隶”,这里解释一下:“优”,在旧社会是指优伶即戏子,在古汉语里,“优”指男演员,“伶”指女演员,他们身份低,被人瞧不起。“隶”,是指从事捕役之事的隶卒、皀隶,旧社会从事这一职业的大都是本身有罪之人,社会地位低贱。“戒误入优隶”,是告诫后人切不可误入歧途,充当优伶和卒隶。
        “史氏家训”中的“御仆蜱”:“御”引伸为统治、驾驭、治理、管理。“蜱”即蜱虫,全国各地方言有壁虱、牛虱、狗豆子、草别子等叫法,对人类健康威胁仅次于蚊子。“御仆蜱”意谓管理好家中或宗族中的奴仆。
        “官箴”,是古代中国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宋人吕本中就曾著《官箴》一卷。中国最古老且有文字记载,垂训千古的官箴,是大约三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出现的《虞人之箴》。这则官箴只有六十余字,却道出了百姓心声:“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国恤,而思其麀杜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官箴微言大义,振聋发聩。
        还有一则三十六字的“官箴”也非常出名,顺便抄录于此:“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民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金泽史氏谱规》,原文载《金泽史氏家谱》,既没有标为通常的“凡例”,也没有标为家训家规。文前没有文题,文后却有落款和钤印。仔细品这近500字的条文,笔者认为定名《金泽史氏谱规》是合适的。
        “谱规”纂辑人即家谱主修人。关于他,这里简单介绍:史继周,名云煦,继周为其字,号开远,乳名应岳,别号韪愚,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为黟县史氏第14世。乾隆二十九年(1764)修谱时,他年四十有八。

【家风典范】

[古黟史氏重孝重诗书]

        迁黟史氏裔孙重孝道重诗书,是其恪守清的家风的一个显著特征。如,八世孙明人史万金“性善乐施,建造路亭曰'万秋’,公孝友,输家,邑侯奖义”;九世孙明人史积善“儒业彰著,门多高选”;十世孙明人史大维“博通今古,著书甚富”;十一世孙明人史上宾“克承父志,博通经史”;十一世明人史上选“振起家声,乡闾推重”十二世明人史有吉“明儒嗜学,孝行端重”;十三世明人史能兴“高德劭望乡间”;十三世清人史能宰“孝友持影,范模式表”,史能光“友爱兄弟,抚侄犹儿”;史能銮“仁孝犮恭,节谨端诚,矩多绳趋,言表行坊”;史能镐十三岁丧父,仿效东汉末年齐国临淄人江革,做雇工供养母亲。他崇学好文,尤其喜欢诗词,作了很多诗,鼎力支持侄儿修身家谱,时人称他“孝友廉贞,品行纯笃”;十四世清人史云震“克承父志,继绍书香”、史云临“信行守己,礼仪持身”;十四世清人史云煦,字继周,号开远,“秉心孝友,制行敦厐”,“克缵先训,履慤怀贞,廉隅峻整,考注先世遗绪,编辑源流谱帙,族闾咸誉之”,其夫人汪莲“娴习内则之训,勤理家政,维持中馈,克敦妇道,无非无仪”,他们的儿子十五世清人史世堂,别号松泉,“克绍父志,修成谱牒”。

[徽商史世椿急公好义]

        迁黟史氏急公好义,清嘉道间徽商史世椿是一个典型。史世椿是史氏迁黟始祖史文贵的第十四世孙,其字延龄,乳名联春,黟县金钗人,生嘉庆乙亥(二十年即1815年),卒年失纪。他出生于贫寒之家,长后经商安庆,家渐丰裕。族中建祠堂、兴文会,修本村道路桥梁,他慷慨捐赀。荒年赈济、施棺助葬,习以为常。又输资建书院考棚。道光年间,安庆遭洪灾,郡守刘韵柯令世椿督赈,他筹划周密,全活甚众,并向安庆救生局捐款,向体仁局施棺。曾独资重修石埭大小约岭道路、集资修建贵池徐庄岭道与东坑桥。祁门至石埭的大洪岭古道是徽皖要道,他捐资倡修,垫资千金。黟县灵虚观、九莲山、广安寺、淋沥庵,青阳路九华山,休宁齐云山等处建殿宇,他都慷慨解囊。

[黟南史文保之后世守家风]

        据《新安名族志》“史”氏条记载,唐吴少微25世孙吴友亮“于(明)永乐元年入赘黟南史文保单位公之后,遂从史姓”。史文保者,为史氏迁黟第三代人(第一代人是史文贵,史文贵生庆邑,庆邑生三子,长文德,次文保,三文佑)。史氏由篁墩迁黟后,“行二讳文保,卜宅沙田而居焉”。这“沙田”即黟南三十里的“马川”。吴友亮入赘史家,改姓史,他本人及后世子孙世守史氏门风。友亮生三子,分别名永兴、永恭、永让,老大老二“隐居乐善,为乡里所推”,永让死得早,妻胡氏“抚孤守节”。永兴子以道、以仁,“笃敦孝友”。永恭二子希贤、希敏,“俱有逸行”。“希敏因艰嗣,捐财建石挥于渔亭小溪坳,名曰'小溪桥’,行者便之,后生二子,因名曰公道、公顺。”永让儿子“务本、务立,俱克家”。以道儿子叫公术,“质直好义”,以仁儿子公华,“以才能称于乡”。公术之子元吉,尚义好施,县令陈公推举他在凶年倡首赈济。他的儿子史守仁,崇尚朱子之学,“冠婚丧祭,遵用文公《家礼》”
(2021年11月19日修订于屯溪徽州公馆寓所)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公开出版研究王茂荫专著《王茂荫研究》《王茂荫卷》《王茂荫研究文辑》三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徽黟县西递胡氏家训
《李氏宗规家训》
家风家训赋
家风家训感赋
家风家训
家训家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