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怪张三丰屡屡吃瘪,却仍是武林至尊,金庸借周伯通和郭靖解释过

《天龙八部》中,当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萧峰这“天龙四绝”汇聚藏经阁时,读者难免会认为一场大战即将爆发,然而扫地僧的出现直接终止了这场对决,他破解萧峰、鸠摩智、慕容复的杀招,又将萧远山、慕容博点化,毋庸置疑,他是这个时代的“天下第一”高手,若非他隐于暗处无心名利,中原群雄必将推举他为武林至尊。

然而《倚天屠龙记》中,那被视为武林至尊的张三丰却表现平平,甚至可以用“屡屡受挫”来形容他的状况,可即便如此,书中之人仍给足他面子,他的寿宴总会有各大门派的代表前来贺寿。

(张三丰剧照)

张三丰凭什么得此待遇?

一、憋屈的寿宴

当年张三丰的百岁寿宴时,恰逢失踪十年的五弟子张翠山归来,正是喜上加喜的好日子,可谁知道武林群雄硬是让这一天蒙上了悲剧的阴影。

张三丰虽然不认可明教中人的做法,但也并不排斥张翠山与殷素素的结合,不过他虽认可了二人的关系,武林群雄却未必认可,在旁人看来,这始终是勾结魔教之举,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张翠山夫妇知晓谢逊的下落,他们便借此逼问张翠山夫妇。

张翠山夫妇哪里愿意出卖兄长?再加上张翠山又意外得知当年害残自己三哥的人正是眼前这位与他相濡以沫十年的结发妻子,重压之下,他选择拔剑自刎,殷素素见丈夫身死,自然也不会独活,只留下年幼的张无忌。

(张翠山剧照)

张翠山之死固然与殷素素当年残害俞岱岩有关,但那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表面来看,正道群雄的逼迫之举才是逼死张翠山的直接原因,他若不死,群雄自然是不会下武当山的。

可面对咄咄逼人的正道群雄,身为武林至尊的张三丰却选择沉默,笔者猜想,一方面是因为张翠山夫妇的确理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三丰不想得罪了武林同道们吧。

总而言之,这一次张三丰是认怂了。

二、刚相的偷袭之举

后来赵敏有心除灭中原群雄,于是对各大门派采取了逐个击破的战略,由于忌惮张三丰的强大,于是他先派出了刚相去偷袭张三丰。

其实这一战也是多数人认为张三丰的实力被高估了的理由,因为老张在此战的表现着实有些让人意外。

当时刚相的偷袭之举的确是毫无征兆的,原著如此说道:“张三丰见空相伏地久久不起,哭泣甚哀,便伸手相扶,说道:'空相师兄,少林武当本是一家,此仇非报不可……’他刚说到这个'可’字,冷不防砰地一声,空相双掌一齐击上他小腹。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在一瞬之间,他还道空相悲伤过度,以致心志迷糊,昏乱之中将自己当作了敌人,但随即知道不对,小腹上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门神功'金刚般若掌’。”

少林武当同气连枝,这倒不假,张三丰会对这位“空”字辈的高僧毫无防备也是理所当然的,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前文提到过的扫地僧身上。

(刚相剧照)

当年的藏经阁大战,鸠摩智又何尝不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对扫地僧发起了进攻?然而扫地僧却压根没有做出任何的防守之举,只见鸠摩智的无相劫指被他体外的气墙化于无形。

甚至不提扫地僧,就连觉远大师也有不运功便能自动防守的能力,比如这段描述:“觉远不会武功,潇湘子双掌打到他身上,他既不能挡,又不会避,只有挨打,他修习《九阳真经》已有大成,体内真气流转,敌弱便弱,敌强愈强。那掌力击在他身上,尽数反弹了出去,变成潇湘子以毕生功力击在自己身上,如何不受重伤?

如此看来,张三丰的内力深厚程度别说与扫地僧相比,甚至还不及觉远这“武呆子”了。

所以张三丰能够成为武林至尊,的确不是因为他的武艺高强,至少不纯粹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三、郭靖与周伯通的对话

“射雕三部曲”的故事处于同一个世界观里,三部作品中的各种理念也几乎都是一致的,而当年周伯通与郭靖在桃花岛上的一番对话或许就能够解释张三丰被视为武林至尊的原因。

那周伯通武功虽高,却始终是个顽童性子,什么天下大义,他本是不在乎的,而郭靖则不同,他年纪轻轻就心怀天下,于是周伯通便发出了这么一番感慨。

(周伯通剧照)

原著道:“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乐此而不疲,但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当时我听了不信,心想学武自管学武,那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跟气度识见又有什么干系?这十多年来,却不由得我不信了。

这话虽是周伯通用来夸郭靖的,但用在张三丰身上也同样合理。

张三丰虽是正道宗师,与邪派的明教本该势不两立,但他对明教中人是何态度?

其实并非赶尽杀绝,当年他遇上常遇春时甚至还语重心长地劝常遇春迷途知返,甚至愿意让宋远桥收他为徒。

后来赵敏打着明教的旗号带着一众人马杀上武当山时,张三丰也表达过自己对明教的看法。

(赵敏剧照)

原著道:“张三丰抬头望着屋梁,冷冷地道:'明教虽多行不义,胡作非为,却向来跟蒙古人作对。是几时投效了朝廷啦?老道倒孤陋寡闻得紧。’”

从这里不难看出,张三丰对明教的评价十分客观,尽管明教中有一些恶人,但他们的立场始终是抗元的,也正因为如此,张三丰始终没有对明教下手,他分得清主次矛盾,这才是心系天下的格局,他也是拥有救世济人的胸怀的人。

所以张三丰不仅武功高,而且格局大,他不是武林至尊,谁是?

其实金庸早就说过,自己的武侠故事重点在于“侠”,而非“武”,张三丰就符合他描写侠客形象,而不是一个形象淡薄的武者而已,张真人配得上武林至尊的赞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怪郭靖死后没了华山论剑,你看华山住了谁?群雄都不敢轻举妄动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大谜团:《九阴真经》的来历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金庸群侠编年史,他们曾来过这世上
此派是《倚天》最强门派,双雕中却很弱,只为躲一个人和一门武功
金庸江湖里最耐人寻味的一场饭局
为何不写射雕前传?你看那时的武林至尊是谁,金庸根本不敢下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