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为何要让鸠摩智功力尽失?与段誉无关,你看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武侠故事中那些反派的结局总是格外凄惨,其中大部分反派都难逃一死,毕竟武侠故事看的就是身为大侠的主角惩奸除恶,反派越是可恶,他们被杀死的时候就越是大快人心,但有的反派仅仅只是立场与主角不同,而非“魔头”或“恶人”,他们的结局又该如何设置?

比如《天龙八部》中那被定义为反派的“大轮明王”鸠摩智就不是纯粹的魔头,他只是个“武痴”,因为贪恋各种神功,才逐渐迷失了自我,变得卑鄙起来,而金庸赋予他的结局就是“走火入魔”继而“功力尽失”。

(鸠摩智剧照)

但哪怕是同为反派,甚至是恶人的萧远山和慕容博不仅没被写死,还都保留了一身绝技,为何鸠摩智却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其实金庸的安排有深意。

一、“大轮明王”鸠摩智

或许是因为李国麟老师饰演的鸠摩智略显“可爱”,所以大部分观众和金庸迷都对鸠摩智这个角色没有太多厌恶之情,哪怕他是个反派,也丝毫不影响读者喜爱他。

事实上原著中的鸠摩智也并非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就连段誉见了他,也有种莫名的想要亲近他的意思。

这一点,原著明确提到过:“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段誉向他只瞧得几眼,便心生钦仰亲近之意。”

这也说明仅从外表来看,鸠摩智的确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当然,人不可貌相,他后来对段誉所做的一切,都证明了这家伙心肠还是略有几分歹毒的,哪怕他从未杀人,但他的确是让段誉尝了不少苦头。

不过哪怕鸠摩智再坏,金庸还是赋予了他一门堪比六脉神剑的上乘武功,即火焰刀,书中明确提到过,这火焰刀是能够“化气为形”的绝技,几乎达到了“魔幻”的境界,可以说光凭此招,鸠摩智都能够横行武林。

(天龙三兄弟剧照)

正如他在天龙寺一战的表现一样,这“刀法”犀利无比,几乎无人可挡,可就是这么一位强者,后来居然会走火入魔,仿佛有几分“写不下去就硬编个理由让他下线”一般,否则鸠摩智太强,三位主角还真有可能压不住他?

但别怀疑金庸对角色的驾驭能力,他如此安排鸠摩智的命运,自然是提前想好的,可理由是什么?

二、求不得的结局

首先从整本书的主题来看,《天龙八部》中的芸芸众生其实都符合同一个主题,即“求而不得”。

以三位主角为例,萧峰只想安稳地当个汉人,与阿朱去塞外牧牛放羊,过普通人的日子,可他偏偏是契丹人,背负血海深仇,不得不报,结果还失手打死了自己的挚爱阿朱。

虚竹的是什么?你可能觉得是“娶梦姑”,其实不然,原著最后一回中提到过,尽管他已经娶了梦姑,心中仍有遗憾,他是这么说的:“色无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虽伤心,倒也没想不开。我心里虽不开心,是因为终究做不成和尚。”是的,他屡屡破戒,反而与佛门渐行渐远。

(段誉、王语嫣剧照)

再看段誉,他心中所想,自然是娶那神仙姐姐,无论他身边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女子,那“神仙姐姐”始终如心魔一般困扰着他,后来他才发现,王语嫣不是神仙姐姐,那神仙姐姐只是一尊玉像,他自然无法如愿娶到那女子,而且新修版中,金庸还安排王语嫣离开了段誉,他连这“玉像的躯壳”也没能娶到。

所以鸠摩智这个一心想要学尽天下武功的“武痴”自然也不能如愿以偿了,相反,金庸还要让他体验武功尽失的痛苦,这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这还只是一方面,金庸安排鸠摩智落得如此结局,其实还与他的历史原型有关。

三、高僧的原型

金庸向来喜欢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历史人物,这样可以让原本空洞虚无的武侠故事多几分史诗感。

你可能有所不知,段誉这个角色就是有历史原型的,其历史原型即是“段和誉”,也称“段正严”,金庸在新修版末尾为他加上的结局,就是为了让他与他的历史原型相符。

(段誉剧照)

书中是这么说的:“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你看,若不是金庸强行让段誉的经历与其历史原型相符,以他的性格,又如何会选择出家?只怕他会与自己的几位爱妃相守到老。

而鸠摩智也同样是有历史原型的,其原型即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即鸠摩罗什,也被翻译为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

而在《太平广记·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中就有提到过他的事迹:“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善经律论,化行于西域……常先自说譬,譬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而《天龙八部》中,鸠摩智恰恰是在那满是污泥的西夏枯井之中大彻大悟,原著第四十五回的小标题就叫“枯井底,污泥处”。

(鸠摩智发狂剧照)

书中是这么说的:“他武功佛学,智计才略,莫不雄长西域,冠冕当时,怎知竟会葬身于污泥之中。人孰无死?然如此死法,实在太不光彩。佛家观此身犹似臭皮囊,色无常,无常是苦,此身非我,须当厌离,这些最基本的佛学道理,鸠摩智登坛说法之时,自然妙慧明辨,说来头头是道,听者无不欢喜赞叹。”

你看,如此一来,金庸便让鸠摩智与鸠摩罗什的形象统一了。

别看金庸写的是武侠小说,其实他常常会在故事中引经据典,若你能够读懂他笔下的深意,自然会觉得妙不可言,这应该也是金庸故事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庸笔下结局圆满的反派,鸠摩智成高僧,最后一位被对手夸赞!
金庸笔下反派,结局大多罪有应得,但有一“大恶人”例外
如果《天龙八部》里最后乔峰不死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乔峰为什么不和鸠摩智正面交手?金庸:原因很特别,是故意安排的
两版《天龙八部》三大反派对比 胡军版比黄日华版符合原著
金庸笔下最能啃硬骨头的6位硬汉,堪称“六大金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