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读书之火光,度我一生茫茫之黑夜
userphoto

2022.08.15 陕西

关注
◆以梦为马的日子

“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栖居在大地上。”
我出生在略阳南部小镇最偏远的村庄。童年的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支离破碎、恍若梦境。我的童年,或许也出现过星星点点的“木槿花”“满山遍野的鸢尾花”“灰白的芦苇”这些唯美的意象,清冷的山月,也曾唤起我的某种情思。然而,每每我想从记忆中搜寻一些有用的东西时,正如村上春树说的,要将记忆敲骨吸髓那般,我才能想起一些片段。这是中年人的不幸。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她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民办教师转岗时她曾进修过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是天赋,另外一方面她的文学素养也不错。小时候,我胡乱涂鸦,写“古体诗”的时候,她总是给我褒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作了一首现在看来文理不通的五言绝句,母亲在很多场合夸奖我:这孩子,小学二年级就会写诗。我听了以后,喜不自胜,一口气又写了五六首狗屁不通的“古诗”。母亲只是说,没有第一首好。现在我也有了孩子,深切体会到,爱和鼓励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父亲虽然没读过太多书,但他对我和哥哥的教育很重视。每次进城回来,带给我和哥哥的礼物,不是零食和玩具,而是连环画。正是这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让我能够在同玩伴们“舞枪弄棒”之后,静下心来读书。
很快连环画读完了,我开始在村里借书读。九十年代,农村哪有什么文艺青年,藏书哪有藏粮重要?经过多方打听,听说有个不务正业的老光棍有不少武侠小说。我大喜过望,三顾老光棍家门,才借到一本《水浒传》。这本书对我文学影响倒不是很深远,反而让我自小好勇斗狠,对女性带有极大的偏见。所以人们常说“少不读《水浒》”是很有远见的。
当我如期归还《水浒》后,这位酷爱武侠小说的老光棍将我引为知己,将他所有的武侠小说倾囊相授。那时候,最快活的不是读书,而是听他讲《三侠五义》、《雪山飞狐》,尤其是他讲苗人凤和胡一刀决斗那段,我紧张的屏息静气,双拳紧握,那情景我至今难忘。
小升初后,我到小镇上读书。每天“寄人篱下”,烧火做饭,日子相当清苦。我说“寄人篱下”绝不是夸张,而是另有所指:在2003年以前,乐素河中学的住校生都在学校附近民房背墙房檐下做饭,日子有多苦,读路遥《平凡世界》孙少平吃馍喝菜汤那一章节,可以了解一二。
日子自然是苦,可庆幸的是遇到好老师。我们当时的班主任唐丽娟老师刚从汉师毕业,像一位知心大姐姐。当我的几次作文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后,她借给我一本书——《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拿到书后,我爱不释手,翻看了几篇文章后,惊喜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韩寒,读了他的《杯中窥人》、《头发》,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高中时候,每个月有了固定的生活费和零花钱,我继续追逐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足迹,几乎每一期的《萌芽》杂志都会买,而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内心那颗文学梦的种子早已萌芽,枝繁叶茂。不久,韩寒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重门》,高中时代读《三重门》一般是挑不出太多刺的,所以韩寒可以狂言:“再过几十年,在我这个年龄段不可能出现比我牛逼的人”。韩寒热刚过去,又出现了一位“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郭敬明,文风靡丽,很受高中生追捧。作为一名文艺青年,我自然也追过他的作品。我最初写东西,深受韩寒、郭敬明文风的影响,时而玩幽默,时而秀忧伤,很不成熟。许多“新概念”获奖的作者,才力不济,泯然于众人,但也出了许多实力派的写手,如蔡骏、七月人、夜X、李海洋、刘宇等人。那时候,我已经隐隐约约开始意识到一种读书路子,我称之为“追书法”。譬如,韩寒比较推崇钱钟书,《三重门》的语言风格完全是从钱老的《围城》中学来的;而郭敬明推崇安妮宝贝,他的“明媚的忧伤”和安妮宝贝的“小资调调”如出一辙。于是我就去看钱钟书、安妮宝贝的作品。同学六妹、余媛比较前卫,那时候已经在读卫慧、棉棉、春树等人的书,被视为异类。
我在“追书”的路上出现了意外,高中的图书馆并不怎么开放,我弄了一个借书证后,第一次借书糊里糊涂拿了一本贾平凹的《废都》。读过《废都》的人,大抵都能理解,这本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洪水猛兽。当我再向老师借《白鹿原》,被老师厉声呵止,多年后,我才理解老师的顾虑。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我趁机和暗恋的女孩合影。回家后,想到从今以后,佳人远去,天各一方,不禁潸然泪下。坐在电脑前,将所有情绪宣泄于文字,那一刻一种久违的熟悉的快感涌上心头,原来,我是那么喜欢这些黑色的精灵在指尖跳舞的感觉。
大约一下午,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秋之陨叶》,那会儿真是矫情,连树叶飘零的姿态都能夸张成陨落,仿佛能够听见一颗年轻的心陨落的声音。我还记得那篇文章的结尾:“枫叶一片,两片……飘零,我的心随之流浪”。后来,这篇短文经朋友之手投稿后,获得了大学作文大赛的优秀奖,刊发于A市日报,因为朋友的粗心,两页稿纸只交了一页,所以作家李春平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文字很干净,没有水分,很有张力,美中不足的是结尾太仓促。这是我继小学作文大赛获奖后的第二次获奖。那次作文大赛的主题是“飞翔的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
在大学四年间,我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追书法”读书,看的书越来越杂,哲学、美学、心理学都有涉猎,小说则只读国内外的经典。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它历经漫长时光的洗礼还能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一部小说如何?要将它放在中国文学史上来看它的地位,再将它放在世界文学史上来看它的地位。很多喧嚣一时的作品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当然,我从未后悔,在中学时代追畅销小说,读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的书,那些作品也是我青春的印记。带着这些印记,我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借此火度过一生茫茫的黑夜。
◆海棠未眠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川端康成。
不知是何缘由,我总觉得这短短一句充满诗意。如果再简单点:凌晨四点,海棠未眠。意境则更美。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
也许,这些和我前段日子如痴如狂读诗有关,不自觉得将一些短句都当作诗来看,自然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美。《海棠未眠》我想用这个题目作为自己读书的读后感,因为灵感常常在午夜纷至沓来。
8月中旬,我现在已然记不清时间。我对时间总是不敏感。我一口气读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读完每本书,心中有很多感触,但我是学中文的,总不至于和一般读者一样,只一味地关心故事情节。我将关注点放在语言和叙事技巧上,这样的阅读多少有些功利心。随着阅读的深入,功利心越来越淡。是的,我想写小说,讲故事。然而读越多,自己越没底,反而发现自己与他们有着云泥之别。
回到小说,我最先接触余华的作品是《活着》,其中的名句“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被我写进一首诗里。彼时,我对诗歌的把握不如现在,硬生生地写了许多晦涩意象,私人化的迹象很明显。大学那会儿,珊姐总是将《许三观卖血记》挂在嘴边,我对这个浮躁的文艺女有很多偏见,她说好的东西,我偏偏不读。后来士宁又向我推荐(他给我推荐了许多经典),当我真正读到《许三观卖血记》,我开始后悔自己的后知后觉以及迂腐的偏见。评论大多认为《许三观卖血记》比《活着》要温情很多,因为它有一个happyending,但我读完全书始终轻松不起来。许三观的人物形象是立体饱满鲜活的,他性格中懦弱、自私的小缺点反而让人心生怜悯。在小说语言上,余华更接近海明威,从不拖泥带水,简洁精准。余华小说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小说剧本化的倾向,对细节的刻画几乎到啰嗦的地步。我大学的文友梁子的毕业论文曾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兄弟》也许是余华也没耐住寂寞,追逐商业化的倾向很明显。尤其是小说关于“李光头”童年的描写,有评论家认为到了“恶俗”的地步。我个人最为不满的其中关于文革批斗的夸张变形的写法,主流意识形态对余华的态度是包容的。文学和政治又是另外一个大话题,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虽然对于这种“漫画式”的描写,余华解释为“文本的真实”,然而它给人的是“跳戏”的感觉。
《在细雨中呼喊》的色调是灰暗的,基调也是沉闷的。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叙事时间的巧妙安排,对人性“恶”深入挖掘。
在读完余华的系列,我在微信读书好友排名已经稳居第一宝座。我上学时从未有过如此大的优势,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别人会质疑我是不是上班期间也在读书。
不久前,海凹问我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是什么?当时我愣了半天,想说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但我实在是读过便忘,谈不上喜欢。于是我告诉他是马尔克斯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直到这几天我莫名其妙的读《伊豆的舞女》、《古都》,我才想起来,或许自己给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从心理契合程度上讲,无疑我对川端康成的喜爱是深入骨髓的,爱他就像爱自己。《伊豆的舞女》虽然是中篇,却是川端扛鼎之作。当然要在《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之间分出孰优孰劣太难了,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多半是无知的。我只能说《雪国》是凄美冷艳,《伊豆的舞女》是朦胧的哀伤,《古都》是明媚的忧伤。在读川端康成这些作品时,我又一次犯了刨根究底的毛病,仔细的研究了一番日本文学中独特的“物哀”审美观。研究“物哀”观对于解读川端康成的作品至关重要,简直就是一把打开川端作品内涵气质的钥匙。这种“悲与美”的结合体,恬淡、静寂的美,在川端康成的作品里俯首可见。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
《古都》我尚未读完,但这本书确有独到之处。此前我从未见过一本小说不惜笔墨将自然之景、风俗人情大篇幅的渲染,散文化倾向特别明显,故事情节几乎停滞不动,然而能将四季之景与故事做到水乳交融、人景合一境界的,唯有川端康成。
“凌晨四点,海棠未眠”。但愿,我的灵感也不致枯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你荐书:八部小说文字好
如何让小说变得简单
余华的个人书单:“阅读它们不会让我们上当”
13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影
余华迷恋、冯唐深爱,他用一生写透了人性的情与欲
爱如透明的死婴:读伊豆的舞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