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到赶集时

     送孙孙到托班后,便和妻子开车回家。路过马栏山时,妻子忽然对我说,今天赶集,去看看。

      又赶集啦?不是妻子说,我还忘记了有这么一回事。

      我们这里,原来是洪山庙农场,一直有逢七赶集的习惯。

      20多年前,我们广电搬迁过来后,赶集这事仍然保留下来了。

      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集市逛逛,看到有喜欢的物件,总会买点。

      我的老丈人,每次从四川来我这里,跟我差不多,也喜欢去赶集淘点东西。回来总是喜孜孜的把买的小东西拿出来显摆显摆。

      新冠疫情暴发后,赶集也时关时开。因为我很少出门,赶集时不是忘了,就是不敢去凑热闹。

     久而久之,对赶集这码子事也慢慢淡忘了。

      妻子的提议正合我意。

      来到集市,我都不敢相信,这热闹劲根本不亚于疫情前。从入囗处望去,只见人影幢幢,几乎没有转身的空间。

      我呢,没有想过买什么东西,就是想看看热闹,开开眼界。

      以前在这个集市上,时常会有些小惊喜。比如家里缺个什么物件,去哪里买都没有,到集市转转,咦,找到了。

      像往常一样,我又漫无目的地左看看右瞧瞧,不看不知道,看了又有小发现。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吃一种怡糖,这糖很硬,跟豆笋的颜色差不多。每次听到小贩挑着担子叫卖时,我会忍不住跑过去看。

     那小贩收了钱后,便拿起一把扁扁的刀,用根木棍朝刀背打下去,打下小块怡糖给人。这样一小块怡糖,只要两三分钱。

      我时常也买点吃。

      一晃四十多年了,再也没有见到过这种怡糖。

      巧不巧,刚进去不远,就看见一个年约六旬的老人,他正吆喝着买怡糖。那糖有脸盆那么大,已卖去了大半。

      我很兴奋,请老人帮我打点怡糖。老人熟练地帮我打了一小块,称了称说,一块钱。说着,举起二维码让我扫。

      付了钱,我忍不住吃起来。那味好象还是儿时的那样。

     吃过怡糖,我又发现了一个竹编摊位。买竹编的老者,看样子有70多岁了,穿件卡其布中山装,戴顶呢子帽子。前来买竹编的还真不少。

    这种竹编,在我家乡多。什么晒盘啦,淘米箕啦,食物盛盘啦……有十多种呢,做得还蛮精致的。

     我走过去,欣喜地拿这个看看,又拿那个瞄瞄,舍不得放手。

     这种传统手艺不知道有没有传承人,要是失传啦就可惜了。

      离开竹艺摊,我继续朝集市走去。

      妻子呢像发现了新大陆那样,在一个买针头线脑的摊位,拿起小拇指宽的松紧带,看了又看,脸上笑盈盈的,亳不犹豫地买了几尺。我问她干什么?妻子说,补裤子啊。

      拿着买好的东西离开集市时,气温升高了,早上的寒气也跑走了,集市里的火热劲一点也没有消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86岁老人带三样东西上集市摆摊,说卖了买个馍吃,半天卖不出
93岁农村老奶奶亲手做的东西,在集上5元一件无人问!
小夫妻榨油20年, 到过26个省, 走了40万公里, 跑坏2部车
乡情散文:过年赶年集
云南的都看看!如果在农村看见有人干这些,要赶紧离远点!否则......
村里八旬的老木匠,做出来的东西城里人都抢着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