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和孩子相处?

人是多个维度的存在

刚见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看Ta的性别、年龄、身高、胖瘦;逐渐地相处,我们会了解TA的性格、爱好、价值观;当然还有社会地位、文化背景、职业等。

那孩子呢?暂时除了社会角度,其他都是要考虑的。

比什么?

我们不能拿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和三年级的孩子比计算能力,也不能拿一个瘦弱的孩子和强壮的孩子比力量。

这个道理一说大家都懂,但是总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

人家的孩子画画的好,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人家的孩子会好好吃饭,人家的孩子不要玩具,人家的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那自己的孩子就没有优点了吗?不可能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天赋。

那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动手能力强、会做饭、作文写得好、推理能力好、体贴人……

一般情况下,大家基本是没有机会从点点滴滴了解别人的孩子的。或许见过孩子几次,或许是听孩子父母讲过几件事, 这不能说明别的孩子是完美的。

我不是说别人的孩子不好,我只是说不要通过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看自己孩子的长处

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得:“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夸奖别人的孩子是社交行为,会夸奖自己的孩子、会看自己孩子好的一面才是真本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多看孩子的长处,孩子会越来越好;光盯着孩子的短处,孩子在家长眼里只会越来越差。

小孩子很容易受到语言的影响,家长说得多了,孩子便以为自己真的是这样了(其实大人也是,但鉴于成年人有了比较固定的思维,还能坚持一些)。

有个罗森塔尔效应,可以讲讲。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小学内做过实验,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的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

放到家长这里,也是一个道理,你期望自己的孩子是懂事、聪明的、有同理心的,你就按孩子是这样对待他,他逐渐就会成为你期望中的优秀孩子。

如果你认为孩子是不懂事、没有同理心的、笨拙的,然后想去改变TA,那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改观。

理解是相互的

父母辛辛苦苦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反而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话说这句话,我一个奔四的人也不理解。父母是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这个付出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再有就是父母的付出并不全是为了孩子,那究竟有多大部分是真正为了孩子?

一对夫妻把孩子生下来,是不是要把Ta养育成人?养育孩子是责任、是义务,孩子的三观还没建好,成天对着孩子说你怎么不理解我们,我们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

我觉得孩子根本没有办法理解,你们的辛苦是为了TA。孩子看到你们每天去上班,孩子看到你们回家要做饭、做家务,如果说这些事情的辛苦,孩子都觉得是因为自己,那孩子背负的东西太多了。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其实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同理心,也包含着年龄、经验带来的感悟。

亲子关系是从点点滴滴培养的

感情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多一些亲密互动,比如运动、玩游戏、旅行……沟通得多、互动得多,相互之间更为了解。

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鼓励孩子追求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的梦想,同时为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家长却觉得音乐有什么好搞的,还不如好好学习。家长破坏孩子的兴趣,不给TA提供支持罢了,还打击孩子、威胁孩子。那如果家长面对这样的一个人逼迫自己,会作何感受呢?孩子也是这样啊,喜欢的你不让,不喜欢偏偏塞过来,孩子肯定会抗拒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共情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你理解了孩子,孩子自然学着去理解你。

很久之前,我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有时我和孩子会在同一时间提出要做什么、要说什么,但是我们俩会各自说各自的。但谁也没懂谁。有一天,又是这样,于是我停下来,先听听他的话,看他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接下来,我再说我的,他竟然也能好好听了,这样我们都达到了目的。

成年人之间,可能会靠利益;但孩子,只需要你能听到他看到他,他就非常满足了。

孩子是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尤其是父母

孟母三迁,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这就是因为环境是影响人的。父母能否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的模仿行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孩子有可能模仿大人礼貌待人,也有可能模仿电视上坏人的不良行为。

家长是需要关注孩子的观察学习的,引导孩子正确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

孟子看到办丧事的,就学着人家哭;看到去学堂的人举止文雅,也学着读书研礼,这就是很好的观察学习的例子。

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等都是帮助父母与孩子相处得更好的重要方面。

养育孩子如果只是管吃饱穿暖,那也不用费多少心思;但是养育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在过去,人总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强调禀赋天性,但是忽略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看过一些育儿书籍,不少提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异类》中提到一个社会学家的实验,对十二个学生的追踪调查,最后发现了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养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其实本质上,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父母如果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并为孩子的喜好提供支持和帮助,那亲子关系、及孩子将来发展都会不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想要极端行为孩子的对话所展现出来的赞美的力量
情绪辅导:培养高 EQ 小孩的重点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分享
家长群里的一封公开信敲响警钟:忽视侵害,就是纵容犯罪
醍醐灌顶的20个人生哲理
5个规矩,5岁前不说清楚,5岁后难以弥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