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探索|云·看见幼儿园

云·看见幼儿园

深圳市第三幼儿园创建于1983年,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最大的花园式社区梅林一村,是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深圳市首批优质特色示范幼儿园。建园初,我园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培养目标,重视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开展卫生习惯培养、户外拓展、体育锻炼等活动,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从开展健康教育到构建健康促进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探索,最终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园本课程实践。我们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的儿童。


课程背景:不忘促进儿童发展的初心,不断升级课程

相比之前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解决整体生态环境问题、改善自身健康状态为目标,进一步强调了人与环境的良性融合、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从2012年开始,我园进一步确立了健康促进背景下的幼儿全面发展课程。“健康促进”这一概念于1986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被提出,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于是,我们通过开展户外种植、食育、自然教育等活动,让儿童在种植劳作和收获中体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爬山、徒步等户外活动中感受健康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妙,儿童的健康意识和素养等得到明显提升。

2016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为主题,强调了健康促进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重视培养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致力于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习者的整体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推动学习者尝试为身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把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与我们现在的课程愿景不谋而合让儿童和教师都成为主动学习与思考、乐于解决问题的人,成为具有社会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人,最终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受此启发,我们开始思考课程的优化和升级,同时萌发了与高校合作的想法。在北京师范大学李敏谊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对原有课程进行了反思、审视和优化,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产生了相关困惑。

一是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我们发现,可持续发展强调为了当代和后代人拥有完整的环境、有活力的经济和公正的社会,公民应做出明智的决定并采取负责任的行动[2]。健康促进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而可持续发展理念更丰富,重视增强公民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变革。但我园原有课程更多关注知识理解层面。例如,在开辟菜地的过程中,幼儿园管理干部提出反思:幼儿园开辟菜地的功能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幼儿体验种植的话,真的有必要吗?

二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健康促进背景下的课程不仅要重视提升儿童的健康意识和素养,还要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创造更环保的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但大部分教师对健康促进的理解较为局限,如在食育活动中,教师仍停留在围绕食物外形特征、营养价值等认知层面开展教学,对幼儿参与课程的主动性不够重视,且多为关注幼儿园空间里发生的事情,与社区的联系并不深入,社会参与则更少。

三是来自家庭、社区的阻力。随着课程优化的推进,部分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尝试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畅通,许多集体的参观活动难以实现,社会机构的参与度不高,家、园、社的教育并不同步。

但可喜的是,“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政府颁布了多项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2018年2月,深圳市被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新区,计划在2030年建成可持续发展全球创新城市。这样的城市定位,也给予了我们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以全新的土壤。

我园所在的社区也拥有天然的优势:梅林一村有着“亚洲第一村”之称,背靠梅林水库和梅林公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小区的配套设施完善,配有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运动场地,还有社康中心、文体中心、直饮水厂、大型购物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这些丰富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为幼儿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园从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改造入手,梳理出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园本课程的有益经验。


环境创设:优化、改造具有可持续性的环境

参考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编订的《儿童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量表》和国外同行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我园原有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户外大型器械以塑料材质为主,支持幼儿亲近自然的场地有限,班级环境未重视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于是,我们着手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调整,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推进环境改造,不断优化具有可持续性的环境

一方面,我们尝试在改造初期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幼儿园环境。户外,我们创设了支持幼儿亲近大自然的环境,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可循环的材料,如增设了天然草坪、沙池和水塘,开设了种植园地和水稻田,搭建了树屋、谷物研磨区和自然物扎染区等。室内,我们重视一日生活的可持续性,投放了包括自然物、可循环利用的木制玩具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材料;在语言区增加涉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图书;在教室摆放分类垃圾桶,并发动幼儿自制垃圾分类指南及节水、节电标识等。

另一方面,可持续性环境的改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张让环境为课程服务、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同时推动环境的优化。

比如,中班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美丽的衣服”涉及草木染,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身边的植物染料,并在种植园种植了菠菜、紫甘蓝等植物,为草木染活动提供原料。过去,很多幼儿园也做扎染活动,但可能更多是买现成的化学加工染料,而我们希望引导幼儿去发现大自然中的植物染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草木染,让他们能潜移默化地体验这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染色方式。

再如,在中班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蓝雪花”中,孩子们注意到幼儿园小山坡上的蓝雪花不开花,探究后发现是因为缺少肥料,教师和幼儿讨论后决定利用幼儿园的堆肥桶和蚯蚓箱肥沃土壤,利用自然回馈自然。

又如,在大班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梅林水库”一段时间后,教师和幼儿对于幼儿园生活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常关注,于是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深圳的雨季较长,这些雨水可以怎么利用呢?经过考察与商讨,大家提出设计幼儿园的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花园,为鸟类和昆虫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我们邀请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与幼儿协商,从选址到图纸设计,再到亲自打造,赋予幼儿决策的权利,最终变革幼儿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种子也在幼儿的心田生根、发芽。环境不仅为幼儿服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变革自己的理念和行为,成为能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人。


实施路径:借助项目式学习,开展探究活动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强调赋予儿童积极的信念,让其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及合作、决策能力是推动其展开行动的重要品质。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探究形式,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引人入胜的、复杂的问题或挑战进行探究,儿童能从中获得关键知识和技能[3]。可见,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特征契合我园课程实践的核心要点,因此,我们将项目式学习作为重要教学法,并探索出了如下经验。

第一,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深化理解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

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包括:探究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性的探究、真实性、凸显发言权及选择权、注重对项目进程中各环节的反思、多主体参与并不断评论和修正项目进程和成果、项目成果需进行公开展示[4]。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我们在项目式学习“黄金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如在选择“挑战性问题”时强调价值判断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在“真实性”与“公开展示”部分重视把项目的影响力扩展至家庭、社区甚至是社会,让儿童的声音被听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第二,围绕可持续发展议题,精选项目内容。

我们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选择适宜的项目探究内容。但这些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需要将其对接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让这些概念具有可探究性,而不是靠着说教的形式把知识告诉幼儿。

比如,“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对小班幼儿而言,幼儿园池塘里的蝌蚪、草地上的蚂蚁、社区里的花草树木都会引发他们的好奇。教师不妨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探究这些生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引导幼儿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中、大班幼儿还可以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如了解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再如,“文化多样性”依然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但通过研究广东早茶的茶点、饮茶典故等,幼儿可以感受岭南民间饮食风俗;聚焦“方言”,把体验方言与地域文化、民间戏曲的有机联系等作为探究内容,幼儿可以了解、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教师也可以抓住各种机会渗透世界多元的理念,比如在项目活动“西红柿”中,当幼儿追问“西红柿从哪里来”时,教师把“西红柿是墨西哥阿兹特克的宝藏”也纳入探究内容中。

第三,遵循项目式学习的三个阶段,重视幼儿的变革性行动。

重视人的变革性行动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园本课程实践的核心原则之一。在项目式学习中强调变革性,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不仅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提出具有变革性意义的建议并付诸行动,切实影响身边人。由此,我园在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的三个阶段都重视变革性的理念与行动。

开始阶段,我们强调对问题形成过程的了解,教师记录幼儿的兴趣点、问题,关注有关变革性想法和行动的已有经验。

综合发展阶段,教师和幼儿通过开放式的手段,对感兴趣的领域展开深入探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并尝试解决问题,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小规模的变革性行动开始出现。如在中班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垃圾分类”中,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以保护环境”这一问题,幼儿首先实地考察社区里的垃圾分类情况,通过拍照和图文记录,列出垃圾分类“问题清单”;为了解更多信息,大家讨论后决定对社区居民和管理处进行调查采访,还和爸爸妈妈搜寻了国外的垃圾分类情况和措施;随后,幼儿进行经验迁移,为社区设计新的分类垃圾桶,观察使用情况,并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提出改进建议等等。

高潮阶段,幼儿通过多元表征展示研究成果,变革性行动逐渐成熟,影响力走向家庭和社区。例如,在中班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广东早茶”中,幼儿将了解的早茶文化制作成“广东早茶实践指南”台历,上面既有叩手礼、揭盖续茶、茶点故事等相关文化介绍,也有“光盘行动、打包不浪费”等好习惯倡议。幼儿提议把台历投放到当地的茶楼,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唤起大家对早茶文化和环保、节约习惯的关注。幼儿将所学、所思表达出来,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者和变革者。


教师发展:提升综合素养,支架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只有教师理解和接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和延续。我们将教师视为有改革能力的实践者,鼓励其和幼儿一起探究问题的本质,积极与身边的环境、身边的人建立联系,参与幼儿园和社区、社会的事务,同时让教师学会与同事、家长和社区进行创造性的合作和批判性的反思。此外,我们重视教师提升综合素养,鼓励教师了解各行各业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尝试和进展,扩展视野,更深入地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与个人生活、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我们也通过多种途径支架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彼此分享学习资源,促进感情交流,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建立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体。根据各班项目选题,我园形成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可持续性”三个模块的学习共同体,定期展开研讨;教师也可根据兴趣和需要自愿结成学习共同体,教学园长和教研员加入个别共同体中。学习共同体随项目活动的结项和更新而不断变化,打破了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合作界限,且为解决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展开灵活研讨,因此教师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另一方面,开展“云”教研学习。例如,我园与挪威学者建立联系,共研可持续发展教育;积极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学术会议以向同行取经,将所思所学与课程实践对接。

其二,在行动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主张教师应像幼儿一样“做中学”,改变传统培训中教师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和反思程度远远不够的局面,沿着行动研究的路径诊断问题、考察、计划、行动、评估、反思,较好地促进教师的深度研究与学习。在我园申报的课题中,我们鼓励专职教科研人员逐渐退后,把机会给一线教师,做到人人都有课题,以研促教。

比如,在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园本课程的建设研究”中,教师们边实践、边反思,在“三阶段五特征”的项目式学习探究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行动研究”和“分线索”的探究路径。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建设的执行者,更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共创者。

又如,在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中,我们鼓励教师以微型课题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在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内,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去探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和判断概念性问题和驱动性问题”“如何用马赛克方法促进深度学习”等等。教师既是实践研究者,也是评估者、反思者,实现着专业上的深度学习。


协同育人:联动家、园、社,形成可持续教育合力

环境、社会以及经济问题根源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数以百万计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要求我们“翻越”幼儿园围墙,与家庭、当地社区及相关社会机构建立伙伴关系。

首先,我们鼓励家长深入参与课程。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家长和教师一起进行项目式学习活动头脑风暴;后续组建项目学习小组,让家长持续参与。我们希望家长不仅能深度参与项目以助力幼儿探究,更重要的是把园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文化渗透进家庭。

其次,园所与社区建立互惠伙伴关系。我们充分挖掘社区资源,让课程根植于本土。同时,社区不仅是资源的提供者、教育路上的协同者,也是受益者。比如,在依托社区资源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梅林一村的树”“梅林水库”“梅林一村的垃圾分类”等中,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也作为决策者为社区的改变做出努力为社区的树制作附有二维码的标签,以便居民随手扫码观看幼儿录制的讲解视频,还给居民寄送环保信呼吁关注和保护树木;在了解到梅林水库的作用后,幼儿主动组队清洁水库周边的环境,最后制作海报和视频以宣传保护水库;为社区小树林设计昆虫屋和使用指南,打造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社区生态……幼儿真正作为社区一员,为社区的改变贡献力量。

幼儿既是社区资源的享用者,也是社区环境与文化的共建者;社区和家庭重视并且相信儿童的力量,悉心维护儿童的成果,实现着家、园、社联动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园本课程实践充分尊重儿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让儿童在课程的持续推进中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积极行动。儿童不仅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各种选择和行动造成的影响,也尝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成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份子。同时,我们将教师、家长、社区与社会视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路上的同行者,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内被传播。为儿童营造更具持续性的生活,使儿童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好准备,我们的探索仍在继续……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2022年第5期



策       划| 学前教育编辑部                

文字编辑| 程   

微信制作| 郭映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聚焦】基于STEAM理念的幼儿“小创客”活动研究
李雨姝 鄢超云 | “儿童友好”理念的核心内涵及其教育实践
经验交流:师幼互动——探索主体性策略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园主题整合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