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篇写作例析(四)

“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

——江城“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比赛散记


写作提示】:看到这个题目,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这么大的一个活动,应该如何去写?重点写什么?本次赛课的主题是深度融合,内容是几何图形,理念是核心素养,背景是信息技术。笔者认为,基本的写作原则是:写好重点,突出主题。重中之重是10位选手的上课,以及比赛的优缺点。从题目上看,正标题“'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体现了内容和主题,副标题“课堂比赛散记”,是补充,说明是“课堂比赛散记”。因此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践(上课——10位选手的比赛课例展示),另一部分是理论(思考——由10节课透视出来的问题)。实践部分要分别介绍选手作课的特点,思考部分不仅要写出课的优缺点,还要写出相关的理论和见解。“实践”是说“做”什么,如何“做”,“思考”是说“为什么做”,“做得怎么样”,两者是并列关系。

2018年11月27日,江城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比赛,在锦华学校落下了帷幕。我有幸当了评委,近水楼台,我优先拾取了海贝,采撷了花魁,同时也为个别课例误入某些教学误区引发了思考。现就个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想,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作提示】:这个导语除了交四要素外,还卖了一个关子:我有幸当了评委,优先采撷了花魁,同时也引发了思考。那么读者就会提问:采撷了什么花魁,引发了什么思考?接着作者娓娓道来:一个评委,以谦虚的态度参与,以专业的理论点评,以准确的语言描述,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四素+态度+语言,这个开头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一、深度融合海滩拾贝

这次课堂比赛,有10节课参加了大比拼。这些课例,呈现了我区小学数学课堂雄厚的实力,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简称“深度融合”)实践提供了范例。

写作提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段落提纲:

一、深度融合海滩拾贝

1.同课四构,花魁簇拥

2.一课三构,精彩纷呈

3.三课单挑,唯我独秀

二、深度融合理论回顾

1.关于信息技术

2.关于深度融合

3.关于几何图形

三、深度融合问题透视

1.首尾呼应何其少

2.掌握技能火烧眉

3.该出手时就出手

4.利弊得失两心知

四、深度融合教学误区

1.缺少实用,侈求花哨

2.忽视实效,盲崇深度

3.缺失分寸,脱离思维

4.偏离生活,凌驾太空

如何撰写段落提纲

①安排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重点:确定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重点段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提纲

③选用要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

④设计好点题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如何照应

1.同课四构,花魁簇拥

《认识长方体》同课四构,作课的老师分别是:区八小谢小煜、前进小学陈莉莉、区五小余红英和区六小李可春(按作课顺序排列,下同)。四个课例巧笔成蕾,花魁簇拥。

区八小谢小煜在练习时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三条棱,让学生观察想象后猜猜会生成什么物体,创设悬念,以此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把书本的长方体遣回现实生活,寻求长方体在生活中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判断推理和洞察应用能力。在体验长方体时,从观察、触摸到演示实现了从直观到融合的教学意图。

前进小学陈莉莉在呈现长方体时,先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后从面到体,动态般逐步呈现长方体的整体特征,角度独特,动态引思,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模思想。在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时,陈老师压缩长方体的长至与宽相等变成正方体,从而推断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殊关系。

区五小余红英在体验长方体对应面时,用信息技术通过平移,立体呈现了三个对应面相等的画面。信息技术的介入,使不易看清的平面产生立体透视效果。余老师在学习长方体特征环节,从生活中的长方体入手,运用房子演变的现实例子,从面到体构建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充分证明长方体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诱发学生认知紧迫感。

区六小李可春开课时把一条萝卜从切面到切成长方体,实现了长方体的形象再造,充分体现了直观演示的辅助功能,课件直观剖析,学生零距离感受,数学建模和数感诱发全面到位。李老师在归纳长方体特征时,用一张表格一览无余地引导学生概括,全面概括与局部突显清晰明朗,使人耳目一新,比其他课的小结略胜一筹。

2.一课三构,精彩纷呈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属于一课三构,作课的老师分别是:南江小学陈春燕、利民小学朱国浩和实验小学黄媛媛。

南江小学陈春燕创设了国王送礼物情境,作为故事导入,要精准简约,激发学习兴趣。陈老师在学习四边形特征时,用观察、分类、反馈和归纳四个步骤完成探究任务。在练习环节,老师用投影仪投放学生的学习成果,省时实效,倍增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利民小学朱国浩在学生探究对边是否平行时,采用自主验证,微课辅助的策略,通过信息技术演绎直尺和三角板移动使两线重合验证对边平行。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时,用集合图集,通过微课展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者关系,直观明确,生动自然。

实验小学黄媛媛用分一分、找一找、填一填和议一议四个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在分类环节,黄老师请学生上台分组汇报分类和理由,虽说是直观演示,但效果倒也不赖。巩固练习时,黄老师用闯关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连闯三关,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学气氛很浓。

3.三课单挑,唯我独秀

三个单挑课例分别是:春晖学校何晓宇的《认识三角形》、栋梁学校李兴梅的《衍纸艺术》和区九小王恬静的《小数加减法》。这三个课各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春晖学校何晓宇《认识三角形》通过看、指、拼和画建构了三角形的模型,教学重点落在三角形的底和高上,尤其是在利用微课验证三角形三个底和高时,创设了三角形入门悬念,引导学生拓展不在底线上的高的画法。这节课,用自主探究的模式,让学生深入体验,高难处辅以信息技术解说和验证,达到了深度融合的要求。

栋梁学校李兴梅。《衍纸艺术》是一节美术课,因为美术只有一节课,就并到数学中来参赛了。这节课以衍纸为“零件”,引导学生进行衍纸艺术制作。从衍纸艺术美,到衍纸材料,直到衍纸工艺,都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为主,多处使用了课件辅助,体现了美术教学“以练为主”的要求。

区九小王恬静。《小数加减法》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用巨人姚明与学生比较高低,得出数据,形成教学思维,巧妙地引进小数加减法。这个开篇非常新颖,角度也刁。该课还有一处特亮点是在别学习小数数位对齐时,采用动态移动法,把数位通过动画移到对齐的位置,让学生明确数位对齐的重要性。

写作提示】:这个小节作者把握得好的表现之一是有序地点评选手的课例。其中一个很科学的做法就是按上课的顺序去写,又刚好是四课同构和一课三构,因此便分别拟了“同课四构,花魁簇拥”和“一课三构,精彩纷呈”的小标题进行了小结。这样既分了类又按一定顺序简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举两得。

二、深度融合理论回顾

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关于深度融合,广东省小数会分别在越秀和东莞举办了专题网络大观摩活动,可是我们部分老师对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深度融合仍然很陌生,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来回顾一下。

写作提示】:有关“深度融合”的概念、内容和要求,以及融合策略和方法等都是广大读者急需了解的问题。此时把深度融合的理论适当地提示和放大,正是内容和情节的需要。

1.关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通常称为电脑信息技术和通信应用技术,包括PPT课件、微课、信息传递和反馈等。

2.关于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用文字、图画、动画、声音、影片等先进技术,协助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深度融合包含辅助教学、学科融合和融合创新。课件是信息技术,通过课件演示,使难度降低,重点高亮。至于深度,信息技术跟教具学具一样,只是一种素材,用得好就有深度,用不好什么度都不是。深度融合表现在全、准、精、快,如信息技术的小动漫、小视频,通信技术的传感影像、作业反馈等。

3.关于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认识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技术验证和判断推理,认识各部名称、归纳本质属性和明确内在联系。因此,几何图形教学需要实物演示,把图形实物化和立体化,让学生耳闻其声、眼观其色,心生其形;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组装图形的实际操作,通过动手体验来掌握特征;需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悟;几何图形的移动和转化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深度支持。

写作提示】:这里为什么插入几何图形?因为“深度融合”首先是放在几何图形中尝试的,加上几何图形某些概念比较抽象,试图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来解决这个难题。

三、深度融合问题透视

深度融合是近期研究的课例,才刚刚起步,难免存在问题,下面就相关课例“透视”一下。

1.首尾呼应何其少

何老师等开始时展示有关三角形、长方体的生活图片,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果课尾再回过头来照应一下效果会更好些。这种首尾呼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满,课才显得有立体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呼没应是缺憾!我发现,三位老师只管呼,不回应,造成首尾呼应何其少,多可惜!

2.掌握技能火烧眉

不可否认,参赛课例的课件已经很优秀,但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在课件制作上还是没有充分挖掘,融合意识淡薄,缺乏深度,甚至个别老师在台上操作课件时出现错误。而通信技术应用一片空白!学生操作信息技术也空白!这次比赛选址锦华就是因为学校具备了这个条件,咋地就没用上呢?故掌握融合技术迫在眉睫!

3.该出手时就出手

可以肯定,部分课例信息技术融合得非常好,但有的课信息技术仅停留在辅助层面,甚至抛开辅助走艰苦奋斗之路,前进学校的引课和入课都很好,可惜中间乃至整课都很少出现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结合点,让人刈腕痛惜!因为咱们的赛课是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该出手时就要出手!毕竟是几何图形教学,探究之后仍然需要印证,融合一下很必要。

4.利弊得失两心知

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是绝对定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把高难事物变得形象生动,富有动感等等,大大增强了信息技术。另外,物极必反,用多就会泛用,造成该用的用,不该用也用,甚至学生自行可以解决的问题,仍然无病呻吟地用信息技术加以渲染,以示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为了融合,不惜堆积图片,增加动画、插入微课,花样不少,效果却甚微。适可而止、以简胜繁不失为教学好策略。

写作提示】:“实践”部分已完成,余下的是“思考”,“问题透视”是思考之一,“教学误区”是思考之二。我们知道,要想评好课,掌握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用“深度融合”的相关理论来评析,才真正切合主题。通过对四个问题的透视,我们不难发现,这次的深度融合存在不少问题。

四、深度融合教学误区

这次课堂比赛,主题是深度融合,内容是几何图形,理念是核心素养,背景是信息技术。由于把握不准要领,出现了大量的不该出现的误区。

写作提示】:问题与误区有些相似,但却是不同的概念。问题只是一种现象,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避免;误区则是已经严重出现而且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误区比问题程度大。如首尾呼应少、出手不及时和操作不顺手等仅是小问题,而追求花哨、缺少实用、脱离思维和偏离生活等都是比较严重的误区。

1.缺少实用,侈求花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重在实用,并非图花哨。有些课展示了很多图片,除了搞图展看不出有什么实用价值,这明显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或融合教学的初衷。教师要认真领会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说实话,城乡结合区域教学资源有限,设备不全,技术欠缺,侈求花哨咱玩不起。

2.忽视实效,盲崇深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深度融合。因此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显浅易懂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D?为了所谓的深度,板书让贴纸代劳,舍掉黑板转用屏幕,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更甚者,老师不留时间不提要求的“合作一下”,为学生创造了“放风”的机会,何来实效?何来深度?

3.缺失分寸,脱离思维

课件能使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形象,确实有其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是无原则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反而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要知道,抽象能力的削弱将导致数学后继学习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折断学生想象、判断和推理的翅膀,不要忘记信息技术是为提供素材或是加以验证提供帮助而已,不是万能的神器。    

4.偏离生活,凌驾太空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是数学教学的永恒定理,许多与生活深度关联的应用被凌驾于太空,教学偏离了联系生活的轨道。实不相瞒,赛课中有多个课例展示了从生活中搜集的生活几何图形,到课尾也不回来照应一下,正如风筝扯断线,飘落谁家谁不知。生活是数学之水,数学是生活之鱼,世上岂有鱼儿离水而生之理?

写作提示】:这里面除了前面进行个别点评外,不再集中小结优点,而是集中笔墨进行问题透视和误区挖掘,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独到的眼力和胆略。评论误区直接用比赛课例中的现象进行论证,穿透力强。

写完这个散记,放下案头那迭比赛案例,我收获几许安慰,又萌生几许担忧:小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推进?从10个参赛课例看开去,个人认为,要做到深度融合,除了有机“融合”之外,不可忽视的是必须深度组构和优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设施。

写作提示】:这个结尾耐人寻味:“写完这个散记,放下案头那迭比赛案例,我收获几许安慰,又萌生几许担忧。”“收获几许安慰”说明作者从这些课例中确实是“拾取了海贝,采撷了花魁”,而“萌生几许担忧”正好就是问题透视出现的状况和教学误区引发的思考——深度融合课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类问题和误区却不宜乐观。

写作提示】:全文按“海拾贝——理论回顾——问题透视——教学误区”四大纲领撰写,采用倒叙的方法,在结构上显得严谨又科学。首先分享10节精彩的课,让读者采撷了花魁;接着是回顾“深度融合”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方向可走不准;继而是用理论来检验和挖掘精彩中的瑕疵——问题透视然后是圈出教学四大误区,明确地指出了赛课四大的基准:主题是深度融合,内容是几何图形,理念是核心素养,背景是信息技术。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美篇不能只压做一个长篇,中间应该有小标题。我们倡导撰写美篇要像拼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凑,一块一块接,板块越小,层次越分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方体的认识 说课稿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有效教学的探究
田延兰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推荐人:胡阳新
让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拓宽学生习作空间的几点尝试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