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无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至暗时刻的希望
userphoto

2022.05.09 浙江省

关注

编者按

12个德鲁客创始人康至军老师曾经表示:想饱览德鲁克的思想世界,无锐老师可能是我们最好的向导。在“实践中的管理研讨会暨德鲁克纪念图书馆开馆礼”的云端相聚中,在中文世界学习德鲁克的重要事件——德鲁克图书馆落成和开馆的殊胜时机,杨无锐老师再次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德鲁克思想”的饕餮盛宴。

正文字数丨5378

预计阅读丨 8 分钟

朋友们好,我是杨无锐。

感谢领教工坊、华章和肖知兴老师给我机会,做这次云端分享。这次云端聚会的主题之一,是庆祝德鲁克图书馆的落成和开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暂时无法在德鲁克图书馆里相聚,学习。但我相信,那一天肯定会到来,很快会到来。

INSPIRE 

THE BEST

01

德鲁克图书馆——

追踪西学对世界的善意和洞见

据我所知,德鲁克图书馆是一座有格调、有腔调的建筑,也是一个有格调有腔调的精神空间。康至军老师和他的团队精心布置了场馆和展品。我们可以在那里看到德鲁克先生的多种版本的著作和影像资料,还可以读到德鲁克先生读过的书,甚至还可以听到德鲁克先生喜欢的巴赫的音乐。我认为,德鲁克图书馆的落成,将成为中文世界学习德鲁克的重要事件。

因为,这座图书馆提醒我们,德鲁克不只意味着组织管理的操作指南。在德鲁克先生那些行之有效的实操建议背后,是丰厚博大的西方文明的精神传统。

▲德鲁克纪念图书馆

位于上海虹桥枢纽(虹桥国际展汇北区)

诚如肖知兴老师所言,德鲁克的管理学,是西学中的西学。我体会,这里所谓的西学,是指西方文明里源远流长的对世界的善意和洞见。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提醒我们,该把一切往昔一切人类文明的善意和洞见当成我们自己的善意和洞见,该把地球上出现过的每一桩精神伟业,当成全人类的“共业”。

德鲁克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不只可以在这里更好地了解德鲁克,还可以经由德鲁克,追踪西学传统中丰厚的善意和洞见。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用这些善意和洞见培植自己的精神根基。

众所周知,几乎成为“管理学”标志的德鲁克先生,他自己的学问并不来自“管理学”。在德鲁克的青年时代,世上还不存在德鲁克式的“管理学”。直至晚年,德鲁克先生也不以“管理学”专家自居。

他更愿意被世人视为“社会生态学家”。“社会生态学家”这个称呼的前提,是有一门关于“社会生态”的学问。而这门学问的前提预设是,一个健康的、良性运转的、尚可容忍的社会,必须并且只能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多元的、驳杂的生态系统之中。不存在只有单一树种的森林,不存在只有单一物种的自然。

在自然界,单一,意味着毁灭。同样,对人类社会而言,单一从来不会带来强盛,只会导致衰败和崩溃。身为“社会生态学家”,德鲁克先生的著作总是同时包含两个时间维度。

面向过去,他提醒人们留心,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衰败和崩溃都是源自对某种“单一”生活的崇拜。面向未来,他提醒人们,社会的希望不在于某种单一的贫瘠的正确,而在于多元而丰盈的生态。每个负责任的人和组织,都该投身到丰盈社会生态的建构和捍卫之中。

INSPIRE 

THE BEST

02

管理学是关于合作和秩序的学问

德鲁克先生谈论的“管理”,正是建构和捍卫社会生态的具体方式、具体方法。所以,“管理学”并不是专门的、封闭的、特殊的学问,而是各种学问汇聚之处。“管理”,是让各种学问汇聚于一处转化成行动,是通过行动创建秩序、修复秩序。

一个健康的、良性运转的、尚可容忍的社会,必须拥有多元的生态。多元的生态,也就意味着多元的秩序。任何一个管理良好的组织,都承担着对多元秩序的双重使命。向外,一个管理良好的组织应该为社会增添某种新颖的秩序。向内,一个管理良好的组织应该致力于激活内部成员的富于秩序感的负责任的行动。

所以,德鲁克先生不断提醒读者,“管理学”是关于合作与秩序的学问,而不是关于操控和垄断的学问。可惜的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总是倾向于混淆多元的秩序与单一的操控。为了帮助人们做出这至关重要的区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著作总是穿梭于各种不同的学问之间。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为了理解合作与秩序,人必须首先了解个体、群体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哲学。

为了理解合作与秩序,人必须继而了解行动中的人与赖以行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学。

为了理解合作与秩序,人必须更深入地反省自己用以思考秩序、描述秩序的日常语言和抽象概念。这种反省,其实就是形而上学。

为了理解合作与秩序,人终究需要回到自身,在灵魂的深处,觉察人性的复杂幽微。而这种觉察,已经进入神学领域。

写作《经济人的末日》的时候,德鲁克先生是一位深刻的政治哲学家。谈论“知识社会”和“企业家精神”的时候,德鲁克先生是在贡献某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学洞见。

在《新世界观》这篇晦涩的文章里,德鲁克先生引导他的企业家读者对晦涩的形而上学给予足够关注。因为在他看来,现代世界的危机,归根结底是形而上学的危机。

在《工业人的未来》里,德鲁克先生谈论兼具神性和魔性的二元人性;在《不合时宜的克尔凯郭尔》里,德鲁克先生谈论绝望、希望、盼望之间的悖论和张力。这个时候,他已经引领“管理学”走进神学的领地。

INSPIRE 

THE BEST

03

管理是关于行动和责任、

知识和创新、使命和愿景

德鲁克先生的文章,质朴刚健富于常识。但是,他所传达的常识,是在深厚的学问根基之上生长出来的常识。他的写作涉及多种学问,但他的写作不是为了卖弄学问。

德鲁克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主动扮演着各种学问之间的沟通者、融通者。沟通、融通的目的,是为了唤醒行动者的使命感和行动力。德鲁克先生的兴趣不是向政治哲学家谈论政治哲学,不是向经济学家谈论经济学,不是向神学家谈论神学。德鲁克先生的唯一志趣,是向世上那些行动着,并且愿意为行动负责的人说话。所有愿意成为负责任的行动者,都该对行动和责任多些理解,多些想象力。正因如此,德鲁克先生认为他们不只需要行动的技能,还需要经济学、政治学,乃至形而上学以及神学。

所有的行动者都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常识。德鲁克先生则认为,所有的行动者都有责任更新自己的常识。因为,每一套所谓的常识,都为人提供一套笃定的世界观,但也把人禁锢在某种贫瘠的世界观里。德鲁克先生的学问之道,正是意在促成人们世界观的更新。世界观,不是口号、概念和空谈。世界观,涉及到观看世界的视角、视野、维度。在不同的视野、维度里,负责任的行动者会对行动和责任做出不同的判断。人们常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视野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人需要更新视野。但所谓的更新,不是从错误到正确的转换,而是从贫瘠到丰盈的转换。德鲁克先生的多元学问,恰恰意在帮助读者开启对世界和生活的多元视野。

德鲁克先生的全部著作都在强调负责任的行动:人必须让自己成长为负责任的行动者;社会必须培养和激励每个成员承担负责任的行动;而所谓“管理”,就是负责任的行动者之间的合作的技艺。

谈论负责任的行动时,德鲁克先生其实是在重申源于基督教的古老而深刻的人性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天使不会犯错,因此无需责任;魔鬼与行善绝缘,因此无需责任。

人是既渴望行善,又时时可能作恶的受造。正因如此,人必须把行动和责任联系起来。所有人都要为行动负责的意思是说,所有人都可能犯错,都必定犯错。不愿犯错,世上就不可能有人的行动。不愿为错误负责,行动的动机越伟大,制造的灾难可能越宏大。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里讨论的“责任”,源于神学的人性洞察。

德鲁克先生中年以后最为钟爱的主题之一,是“知识社会”和“知识工作”。他不断提醒人们,“知识”已经取代“土地”“资本”,成为世界生长的主要资源、主要动力。当他不断重申这一洞见的时候,他是在提醒读者,把注意力从土地、资本的争抢、掠夺转向知识的开拓和创造。依照基督教的教诲,这个世界是在创造的喜悦中诞生,也只能在更多的具体而微的创造的喜悦中延续和生长。

争抢和掠夺,只能导致恐惧和贫瘠。恐惧和贫瘠,迟早要吞噬每个人,无论失败者还是胜利者。人们不能用一种恐惧消灭另一种恐惧。能够战胜恐惧的,只有在创造的喜悦中行动,在行动中合作、分享。创造和喜悦,是耶稣手中的五张饼、两条鱼,越分越多,而不是凯撒手里的权杖和金币,越抢越少。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中谈论的知识和创新,源于神学的历史洞察。

▲“五饼二鱼”是圣经所记载主耶稣在世时所行的一件神迹

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最振奋人心的部分,是鼓励人们思考使命和愿景。谈论使命和愿景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把世界看成一个舞台,而非机器和囚笼。在机器般严密运转的世界里,只有严格的因果和规律。在囚笼般严密运转的世界里,只有严格的统治与臣服。机器的世界存在秩序,但那是单一的非人的秩序。

囚笼的世界里,连单一的秩序都没有。对世界历史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越是囚笼化的地方,越是丛林化。绝对的囚笼导致绝对的丛林。而德鲁克先生希望人们把自己想象成舞台上的演员,每个演员都要时刻准备好承担重任,独挑大梁。至于扮演英雄,还是扮演懦夫,表现悲悯,还是表现冷漠,那取决于演员的选择。所谓使命、愿景,无非是演员的觉知与选择。

在《新世界观》里,德鲁克先生建议人们用“目的论”的世界观取代“机械论”的世界观。曾经,人们认为整个世界背后,蕴藏着上帝的神秘目的。现在,人们应该勇敢地在自己的行动和事业中注入自己的目的,并且为之负责。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中谈论的使命和愿景,源于神学的宇宙想象。

INSPIRE 

THE BEST

0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至暗时刻的希望

我们这次云端聚会的主题之一,是庆祝德鲁克图书馆的落成。这次云端聚会的另一个主题,是祝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新译本问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或许是德鲁克先生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

在德鲁克先生的词汇表里,“管理者”不等于领导、主管、主人。更不是所有领导、主管、主人都配称为“管理者”。因为有太多领导、主管、主人把全部的才智用于剥夺下属的责任、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在德鲁克先生这里,“管理者”的首要意思,是承担责任。所有通过行动对邻人负责的人,都是德鲁克先生乐于帮助的“管理者”。

这本书里,德鲁克先生向愿意成为“管理者”的人提出了许多伟大建议。其中之一是,“卓有成效”不是天赋,而是习惯。习惯,是可以习得的。习惯,唯有通过学习而获得。

因此,这项建议的隐含教诲是:管理者必须承担起对自己的教育之责。管理者的首要使命,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如果说“管理”是让秩序涌现,那么管理者首先该让自己的灵魂和生活中涌现更好的秩序。这种“自我教育”的学问,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柏拉图和中国的孔夫子。孔夫子和柏拉图把“自我教育”视为贵族和君主的责任。而德鲁克希望现代社会的每个公民都能承担这个责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另一项伟大建议是:用成果体现卓越。这项建议的隐含教诲是:工作比工匠更重要。在基督教的古老教诲里,人通过工作荣耀神,而不是通过自我表彰、自我崇拜荣耀神。一个工匠若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对自身美德的论证和赞美,他就成了渎神者。工匠的本分,不是谈论自己,而是完成工作。

德鲁克讲过一个古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的故事。

雅典人请菲迪亚斯制作一组神像。神像将被放到帕特农神庙的屋顶上。菲迪亚斯的作品堪称完美。但在结账的时候,菲迪亚斯却遭到雅典人的质疑。雅典人说,神像是放到帕特农神庙的屋顶。神庙底下的市民,只能看到神像的一面,所以只愿意付一面的工钱。至于神像的另外几面,他们看不见,所以不付钱。菲迪亚斯对雅典人说:你错了。众神看得见。

▲《命运三女神》,菲迪亚斯主持制作的雕像出自帕特农神庙三角楣

这句话关系到一个人对工作的定义。菲迪亚斯认为,见证自己工作的,不只有雅典的市场,还有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他希望众神看见的,不是完美的自己,而是近乎完美的雕像。

用工作和成果荣耀众神的菲迪亚斯,正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象征。尽管他只是一位孤独的雕塑家。

前不久,华章发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译者辛弘先生对译文投入了大量心血和智慧。我愿意把全书结尾处一段精彩的译文分享给朋友们:

几乎不会有人把这本关于有效管理者自我训练的书,跟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徒的养成》这本重要手册做比较。人生的目标当然不能止步于成为有效管理者,但正是由于成为有效管理者这个目标非常朴实,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希望。……尽管这个目标很朴实,朴实到任何人只要肯去做就应该都可以办到,但成为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个人的真正发展。这种发展包括从具体细节到态度、价值观和品格,从程序性工作到内心信念的发展。

我觉得,这段朴实的文字,道出了德鲁克先生“管理学”的全部底蕴。在现代世界培养、造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是一桩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事业。现代世界的管理者,当然不必是克尔凯郭尔意义上的基督徒。但正如克尔凯郭尔所主张的那样,良好的基督徒需要良好的信仰训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需要关于何谓卓越、何谓成效的自我教育和训练。

德鲁克从来不会向现代世界的公民灌输某种特定的信仰。但是他也从来不认为成为合格公民和合格管理者就是现代人追求卓越的终点。毕竟,如果完全丢弃“众神看得见”的信念,现代人将再也无法定义何谓“卓越”。

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讲过一个故事。

著名城邦米利都和邻国开战。战争焦灼,生灵涂炭。不仅两国之间仇怨难解,米利都国内也陷入民意分裂。于是米利都人邀请帕洛斯人充当调停者。帕洛斯的使者来到米利都。他们不在乎主战派、主和派在广场上喋喋不休的争吵。他们离开城市,巡查乡村。在米利都,他们到处看见荒废的土地。

可是,在大片荒凉中间,他们时常发现一片耕作良好的农田。帕洛斯的使者把这些农夫的名字记下来。他们回到米利都人的广场,告诉喋喋不休的城里人,城邦的真正希望,不在广场,而在那些不因灾难而放弃劳作的农夫身上。农夫才是真正敬神的人,他们的耕种,就是他们的祈祷。

通过工作祈祷,用工作荣耀神。这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伯来和基督教的源远流长的善意和洞见。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正是对这份善意和洞见的现代转述。他的终身志业,是在现代世界唤醒和栽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像米利都的农夫。他们不是太平盛世的点缀,而是至暗时刻的希望。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非“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世”。感谢德鲁克图书馆,它将为我们提供绝好的机会,帮助我们通过德鲁克先生的书,了解比书更为丰盈的人,继而理解人的忧患以及应对忧患的精神根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明了德鲁克先生的学问之道。它不是盛世的帮闲颂歌,而是至暗时刻的行动指南。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的指南。

最后,我想用北宋哲人邵雍的一句诗结束今天的分享:

请观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

谢谢大家。

作者:杨无锐, 12个德鲁客联合发起人,文学博士,著有《其实不识字》《十九日谈》等

来源:本文来自作者在5月8日“实践中的管理研讨会暨德鲁克纪念图书馆开馆礼”活动上以《德鲁克学问之道》为题的分享

排编:潘欣怡

责编:陆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高效的管理者,每天只做8件事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管理学之父建议你养成的五个习惯
彼得·德鲁克:管理在左,信仰在右
【榜样】彼得•德鲁克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每一位管理者终生受用的案头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