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组织发展 | 美的分分合合的组织逻辑是什么?

近段时间,我接触的企业中,做组织变革的多了起来。

很多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差,大家不得不从内部动手。

有一位老板,和我说到他做组织调整的困惑:“刘老师,组织变来变去,无非就是分分合合,也没有更多的花样。但关键是每一次变的时候,不好把握。到底是应该分?还是应该合?分要怎么分?合要怎么合?真正做起来,有太多影响因素,不容易啊!”

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现实。

“分”与“合”二字,让多少企业走出了组织的泥潭?又让多少企业折戟沉沙?

美的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因为在54年的发展历程中,分分合合的组织变革,数不胜数。所以,从分与合的角度,来总结一下美的组织的变化与逻辑,相信可以提供一些学习和借鉴。

从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美的分分合合的组织变化,可以分成5个阶段:集权统合、由合到分、上合下分、扁平整合、合旧分新。


我们逐个阶段来看。

01  集权统合,1968-1996年

 企业背景

美的从1968年做塑料瓶盖开始,到1980年之前,长期处于生产自救阶段。
1980年生产电风扇,正式进入了家电领域。1985年,进军空调行业。
1992年,借助改革春风,进行股改。1993年成功上市,跳出乡镇企业局限,走上现代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阶段,是美的艰苦创业和实现上市的阶段,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初始阶段。
 组织变化
从0到1,在组织变化上,当然是巨大的。
从最早1968年23人成立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到1975 年转为公社企业,到1980年变更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再到1986年初步形成直线职能制组织(如图1),直到1992年股改后形成相对规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如图2)。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说,组织变化是巨大的,但这仅仅是指部门与层级的数量变化。
如果从组织的底层控制来看,不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其集权统合的组织设置,是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统购统产统销”的本质,也是不变的。
简单来说,这一阶段,是“合”的做法。
 组织逻辑
初创企业,组织逻辑上往往都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老板就是指挥中心。
这种组织管理的思路,就是遵循从上至下、指挥官式的逻辑。
老板从最早的全权负责,到不论大事小情都通过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来形成控制,进行最终决策,这种方式在初创期,往往能带来决策高效、反应迅速的效果。
美的在这一阶段,所采取的集权统合的组织方式,也是这种组织逻辑的产物。

02  由合到分,1997-2003年


 企业背景
1993年的成功上市,为美的带来了连续4年的高速发展。
企业规模从1992年的4.87亿,飞速增长到1996年的25亿,4年增长5倍多。
然而,随着规模快速增长,却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不断增加的产品品类,让原有集权统合的组织管理模式开始失效。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有三:
1. 品种激增:1996年,美的已生产包括空调、风扇、饭煲在内的五大类产品,品种多达1500多个,大一统的集权管理,无法兼顾多元化的品类。
2. 责权失灵:当时1万多人,所有部门事无巨细,都向何享健一人汇报,等待何享健一人指示。集团总部既是决策中心,还要直管生产、经营及全面协调。何享健作为一家之主,事事亲力亲为,但下面人却不担责,不主动解决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整个责权体系失灵。
3. 经营下滑:1996年,美的空调从行业前三下滑到第七。1997年整体营收,从上一年的25亿下跌到21亿,而且当年经营利润仅来自一些投资收益。
经过分析,何享健找到了要害所在,“企业大了,整个体制不适应,也是大企业病,体现了高度集权,但却没效率,下面没动力、没压力、没激情。”
 组织变化
“高度集权”成为了症结所在,实施分权管理的事业部制就势在必行。
随着何享健力排众议的全力推动,事业部制改革在1996年进行了试点,合并小家电公司和电饭煲公司,成立小家电事业部。空调、风扇厂暂时不变。
1997年,事业部制改革,全面推行。
从原来大一统的集权统合模式,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空调、风扇、电饭煲、小家电、电机五大事业部(如图3)。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之后几年,随着多元化品类的不断增加,由合到分的组织模式,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主导。
例如, 2002年6月,家庭电器事业部“一分为四”,分拆为风扇、饭煲、饮水机、微波炉四个事业部;2002年11月,洗碗机公司从厨具事业部分离出来,独立运作;2003年,厨具事业部分拆,部分产品与日用电器公司的产品进行整合,成立厨具公司、日用电器公司、热水器公司;2003年,中央空调从空调事业部分离出来,独立运作。
从规模增长来看,美的在1997年为21亿,2000年突破100亿,2003年达到175亿。
● 组织逻辑
这一阶段由合到分的组织变化,主要是多元化战略下的高速发展催生而成。
先是由集权的统一集团管理,转变为分权的事业部制管理,再由大事业部进一步分拆为小事业部,不断划小经营单位,从而将经营管理权不断下放,实现了每一个经营主体的责权利明确、研产销一体,不仅更加贴近市场,而且这种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分权做法,极大激发了下面的经营活力,支撑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日常经营权进行了下放,集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理结构、管理机制、品牌建设等宏观和长远发展上。
《分权手册》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是事业部制能够成功运行的“法宝”,是由合到分的组织逻辑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

03 上合下分,2004-2011年

● 企业背景

1997-2003年,分权的事业部制改革,使得美的突破了组织管理瓶颈,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事业部制并不是万能的,同样会有相应的弊端。
到2003年,以小家电为主的股份公司,下属经营单位多达11个,如果再加上制冷本部的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冰箱等事业部,以及威尚本部的物流、房产、电工材料等独立公司,整个美的的经营主体超过20个之多。
虽然,美的由于非常重视机制与文化建设,内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山头主义”、“藩镇割据”等诸侯文化,但是主体众多、资源分散、协调困难、管理复杂等情况日益严重,集团管理成本远超从前。
如何在保持事业部继续扩张增长的同时,解决综合统筹、产业规划、资源共享等横向管理问题,成为组织变革的方向。
 组织变化
2004年,在集团层面,美的做了大范围的组织变革,撤销了威尚本部,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在原来制冷本部、股份本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4个二级产业集团,分别是制冷集团、日电集团、电机事业本部、房产事业本部,将下属经营单位重新划分至各个二级产业集团之下。
二级产业集团,成为企业集团的下设管理平台。之后,进一步演变并更名为制冷集团、日电集团、机电装备集团、地产发展集团(如图4)。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04-2011年,在上面集团层面进行产业整合的同时,每个二级集团之下的事业部,依然保持了分拆扩张、持续做多的态势。
例如,制冷集团通过收购小天鹅,形成洗衣机事业部;日电集团从生活电器事业部中,分拆成立精品电器事业部;机电装备集团,按照电机品类形成空调电机事业部、洗涤电机事业部、清江电机事业部,并收购正力公司。
这一阶段的企业规模,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2004年突破300亿,2010年突破1000亿。
●  组织逻辑
上合下分的组织方式调整,其内在逻辑是确定不同层级的组织定位和发展方向。
通过这一阶段的运作,美的形成了一级集团做大价值、二级集团做大产业、三级经营单位做大市场的新的组织定位和管理模式。
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二级管理平台的设立,减轻了集团对众多经营单位的管理压力,在产业内实现统筹管理和协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事业部各自为政的弊端。

04 扁平整合,2012-2016年


● 企业背景
二级产业集团,这种管理平台的组织设置,从2004-2011年走过了7个年头,为美的产业扩张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实现了千亿规模的突破,也为之后美的置业能够独立发展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这种产业管理平台,到后期开始出现新的问题:一是,产业集团间的资源共享、横向协同出现割裂;二是,二级产业集团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四个二级集团再加上一级企业集团,仅是集团级的管理班子就有五套人马。
内耗变大,管理成本急剧上升,不断分拆增多的事业部,各自为政的情况日益严重。
从外部来看,虽然2010年美的突破千亿,2011年更是达到1380亿,但实际上家电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了,大跃进式的野蛮增长模式开始失效了,美的面临着利润率不断下降的局面。
为了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为了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方洪波在2012年正式执掌美的之后,推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型,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追求经营质量。
 组织变化
在“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原则下,做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整体方向是扁平整合。
具体操作上,取消了二级产业集团,大幅缩减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合并甚至裁撤下属经营单位,建立以产品和用户为中心的“小集团、大事业部”的组织方式。
为强化资源共享与协同,除保持原有的物流、采购、国际平台以外,成立了不同性质的统一业务平台,如金融、电商、客服、创新平台等,形成了“789”的组织架构:7个业务平台、8个职能部门、9个事业部(如图5)。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组织逻辑
扁平整合的组织变革,一方面是要压缩管理层级,加快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打破沉积已久的事业部壁垒,消除各自为政的亚文化管理方式,真正形成一体化的管控、协同与合力。
这一阶段,为保证扁平整合的组织逻辑能够发挥作用,美的在流程管理、干部管理、数字化建设、考核激励、文化再造等多个方面,同步做了艰苦的努力和转型。

05  合旧分新,2017年至今

 企业背景

在层级过长、组织复杂、SKU繁多、扩张无序的时候,进行强有力的收缩整合,以退为进是有效的,因为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那么,在完成扁平整合的一体化管控之后,如何推动再次增长,就成为方洪波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原有的家电市场,已经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竞争。
内部的降本增效,可以改善盈利情况,但不能解决增长问题。
因此,美的除了加强原有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以外,将眼光从To C转向了To B,通过收购兼并,先后进入了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电梯、新能源、IoT、医疗等领域。
 组织变化
原有以家电为主的组织架构,无法支持新业务的发展。
美的在2017年年报中,正式提出了4大业务板块: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
2019年4大业务板块演变为: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数字化业务,将智能供应链升级为数字化业务。
2020年12月,进一步扩大为5大业务板块: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之后,机电事业群更名为工业技术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更名为楼宇科技事业部。
5大业务板块中,原来To C为主体的家电品类,全都放进智能家居事业群,其他新形成的4大板块,则全部为重点开拓的To B领域。同时,在协同平台上,通过研究院、软件工程院等组织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数字化和科技属性(如图6)。
(根据美的官网等公开资料整理)
● 组织逻辑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对于如何成功开启第二曲线,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除非成立了在组织结构上,完全独立的机构来设计新业务和新产品,否则原有成熟企业将遭受重创。”
美的在这一阶段,将成熟的家电To C业务合并为一个板块,新开拓的To B业务分出四个板块,并由不同的公司来独立运作,各自赛马。
合旧分新的做法,就是为新业务的发展创造组织土壤。


06  分与合的组织逻辑

● 架构是表象,权力是本质
组织的变化,再复杂也无非是,架构上的分分合合。
很多时候,看不透组织变革的根源,是因为只看到了架构上的变化。
真正的问题在于,架构的分与合只是表象,其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变化,才是本质。
因为,利益不一定能带来权利,但权力一定可以带来利益。
美的在责权利上,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责任与权利对等,有多大责任就给你多大权力,这在《分权手册》中可以逐条明确,是事业部总经理就给予上千万金额的审批权力。
但是权力与利益不直接对等,美的是在权利和利益之间设置了一道门槛,这个门槛是“绩效”。使得权力不能直接带来利益,必须取得相应的绩效结果,才给与相应利益。
所以美的是责权对等,利绩对等。
但是,权力给利益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机会。
如果没有进入到相应的组织架构中,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权利,也就没有获得利益的机会。
所以,对组织架构的调整,实际是对权力结构的调整,代表着你是否还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是否还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大的利益。

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整,就是在合理地安排各项权利。
如何让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来获得这种权利,这是组织逻辑里面,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组织变革,是想方设法让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更大的业绩,个人获取更多利益,企业赢得更多价值。
 战略是导向,效率是核心,结果是证明
美的事业部制的组织变革,来自于多元化发展战略。
二级产业集团的组织设置,来自于做大产业的发展战略。
扁平整合的组织变革,来自于“三个一”的一体化管控、一致化运营战略。
合旧分新的组织调整,来自于大力拓展To B新业务的发展战略。
所以,战略是导向,组织是支撑。
其次,分分合合的做法,哪种更合理,在组织安全的底线上,则要看是否让流程运转更高效,是否提高了组织的整体效率。如果是“分”能带来高效,则优先考虑“分”,如分权的事业部、独立的新业务部门;如果是“合”能带来高效,则优先考虑“合”,如能实现资源共享的业务平台、能实现协同增效的管理平台。
最后,正如德鲁克所说,“证明管理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就是结果”。
结果错误,勇于说不。结果无误,加大力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美的1997:跨越百亿规模背后的事业部改造(案例解析)
美的干部管理的6次进化之路
【案例】中国企业最成功的分权体系
变革增长型组织的两个基本逻辑
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