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培养

论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培养

 

自我效能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仍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指学生对自己具有成劝完成某一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判断。

班杜拉对决定行为的期待问题非常重视,他的研究把期待区分为两种: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如学生在认识到注意听讲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时,他就可能认真地听讲。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那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人们一般是在预测到某一活动的好的结果及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一活动时,才努力去进行这一活动。如学生在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好成绩,并且感到自己能跟得上老师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因此,自我效能是影响行为的先行因素。

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以及坚持性。效能信念决定了人们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付出多大的努力,在面临困难时坚持多久,以及遇到失败后的恢复能力。自我效能商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常常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愿意付出重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去战胜困难,不轻言放弃,坚持性高,能够观察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因而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增强,又能促使他们为自己设定夏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此循环,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不断提高。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为确保成功常常选择一些过于简单的任务。每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加努力就轻易放弃了。

论自我效能,在高中所有学科之中,应该说语文是最不如意的一门学科。据对一所重点中学560名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语文学习自我效能优秀的仅18人,占3.2%;良好的206人,占36.7%;一般的289人,占51.6%;差的48人,占8.5%。也就是说,有60%以上的人处于中下乃至差的层次。对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的调查表明,除15位同学自我效能与实际成绩略有差异外,96%的同学这两者都是一致的。重点中学如此,其他学校的情况自然可想而知。 “哀莫大于心死 ”!自我效能低下,语文学习自然不会多所用心多作努力,好的成绩既然无从取得,而成绩差又使自我效能夏趋低落。如此恶性循环,又何谈出成果见成效?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呢?根据班杜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如下四种途径人手——

一、行为的成败经验  学习者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其自我效能,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

高中语文教的是母语,且其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学生则已有相当长的学习史,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至少已是二度学习,其前理解和期待视野都潜在地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我们应该注意:

1.运用优势策略,就是引导学生首先注重发掘、发挥和发展自身语文学习的优势,使其心理立于不败之地。如我本人给一新生上第一堂课,总要激发他们写以三个形容词概括自己性格特征的文章,随后投入相当的心力进行修改、讲评和交流,唤醒学生沉睡在记忆深处的成功体验,优化学习心理。

2.实施成功教育,就是建构“低、小、多、巧 ”的教学模式。 “低”即“低起点 ”,把起点放在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临界点上,让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小 ”即 “小步子 ”,确定适宜的教学进度。 “多”即 “多活动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多元并存的教学机制。“巧 ”即“巧反馈”,巧妙地把学生取得的进步转变为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矫正教学设计和学习心理。所谓“巧 ”,就是淡化考试影响,形成灵活多样的成绩评定机制,主要的是代之以学生平日在听、说、读、写和思这五个方面的考核记录来评定等级成绩,引导学生着重纵向比较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进步了多少。

3.进行科学归因,就是引导学生科学分析长期以来尤其是高中以来语文学习成败的原因,积极影响以后的语文学习。为此,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归因理论,多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和稳定因素,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提高学习积极性;而把失败归结到外部原因和不稳定因素,促其奋斗和前进。这里重要的是要运用好在心理上转败为胜的策略,如教授《呐喊·自序》,讲到鲁迅筹办《新生》杂志失败,我总是要启发学生思考这对此后的鲁迅有何影响,如果没有这一失败经历,一切又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进而确立“风物长宜放眼量 ”的精神气度,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替代性经验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是今人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当学习者看见替代者即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相反,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替代者对今人效能信念的影响主要受自我与替代者之间相似程度的影响,相似性越大,替代者成败的经验越具说服力。这样,论主要替代者,就有教师和学生两种。

1.教师示范作用。“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 ”(班固《白虎通议·三教》)。“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布鲁纳《教育过程》)。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表现自己:在关共态上,从我背起,从我写起,让学生从你的自我教育程度中发现教育别人的能力,形成期待效应,进而转化为自我效能;在历时态上,注重对自身教育教学成果的积累、转化和传播,形成权威效应。同时要和学生建成互助关系,关键是强化“每个学生都有帮助我教学的能力 ”这一观念,耐心地以学生为助手,助手就会越来越多,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学着帮你留作业、出试题、评试卷和改作文,而学生则会在此过程中因为获得能力的发展和表现形成自我效能。

2.学长激励作用。这可分为本校校友交游和同门弟子激励两种形态。关于前者,我的做法是开展寻找才子才女活动,即让自己的学生医过阅读校报和文学社活动等方法《寻找、发现和结交其他年级的语文学习优胜者,形成生生互动效应;关于后者,就是注意搜集、整理和使用自己已经毕业学生的事迹、经验尤其是发表过的作品,供学生借鉴或学习,形成激励效应(同一老师,他行,为什么我就不行)。

三、社会说服  用语言说服学习者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人在遇到困难时付出更大的努力。成功地建立效能信念,应该说,就当今社会整体状况而言,语文教学情况很不容人乐观。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说服呢?

1.名人精神充电。在语文尤其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引入作家、记者和律师等方面名人的事迹,让学生在和他们的起步经历及其成劝经验的分析和比较(包括名言警句摘编等)中获得精神充电,同时,做好课文错误纠正工作,让学生在批判中产生自信,走向自强。

2.名师范例引导。就是大胆地向学生介绍魏书生、钱梦龙和张富等名师的教学范例。这样,第一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原来在语文学习方面竟有着这么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第二可以使学生发现名师弟子走向成功的根本仍在自我教育,第三是可以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先进教育思想,使他们更能尊重、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

3.私淑弟子情结。我国古人对自己所敬仰而不得从学的前辈,常自称为“私淑弟子 ”。现在的师生关系主要靠教育行政安排而成,并且语文又非常难教,学生对语文教师真正心悦诚服者不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们不妨在尊重学生“私淑弟子情结“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以阅读语文教学杂志上的教学实录 、教学艺术镜头等专栏文章的形式向其他教师请教,收“转益多师是吾师”之效益。

四、情绪和生理状态  学习者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状态,减轻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并以此改变效能信念。

1.弘扬比慢精神。语文学习是功,不能急劝近利。对古人早有论述: “学欲速则不达,然亦不可怠。才有欲速之心,便不是学,学是至广大的事,岂可以迫切之心为之?”(程颐《遗书》卷一八)“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得迟钝工夫,始得。小立课程,大作工夫。严立功程,宽着意思,久之,自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劝。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美国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进而提出“比慢精神”,认为它“是成就感与真正的虚心辩证地交融以后所得到的一种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就自然会超越“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毛病:过分自谦,过分自卑,要不然就心浮气躁,狂妄自大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换》第212、303页)。

2.和谐教育艺术。王国维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论教育之宗旨》)讲求和谐,语文教学不妨引入一些体育内容。如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和俯卧撑,还把气功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调节了学生的心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至于将音乐、美术等引入语文教学,则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3、情智并重策略。“情 ”即 “情商”,“智 ”即“智商”。事实证明,商智商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智商只能解释成功因素的20%,其余80%则归于其他因素 ”,而情商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 “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面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力量 ”(戈尔曼《情商理论》第38、40页)。高中语文课程,无论阅读、写作还是活动,都大量存在着情商教育的因素和机遇。只要教师注意情智并重,就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学生互进意识。巴甫洛夫说得好: “科学是依赖于方法的进步程度为推动而前进的。方法每前进一步,犹如我们每上升一阶一样,它会为我们展开更广阔的视野,因而看到前所未见的对象。 ”(转引自张之《读书的艺术》第7页)我们应该注意点拨学生随着学力的提高而转换方法,通过方法的转换而提高学力。当然,这其中包括最基本方法的落实。如:“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易忘”;读经典美文,“非高声朗诵则易忘”;读经典美文,“非高声郎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临末,我得抱歉竟如此稚拙地来谈这个问题,但我相信还是有人会来珍惜这份稚拙的。因为:尽管世界总是由成熟的东西来支持,但世界又总是由稚拙的东西来改变——难道不是这样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语文:语文有效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衔接--张坤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引导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
课题研究之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